
能体现残缺也是一种美的诗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的两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之故也。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gǔ),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è)。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留得住的叫幸福,留不住的叫遗憾
我欣赏着米洛斯的维纳斯,一个奇怪的念头忽地攫住我的心——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也就是说,使人不能不感到,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着作品。清冈卓行(日本)《米洛斯的维纳斯》
11.《深山藏古诗》(画)
古寺应为“大缺”,但观众可以借助挑水的老僧,借助画面上的崇山峻岭和清泉飞流去充分想象,在自己的脑海中画出无数各具特色的“古寺”来。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荣辱相依,福祸相倚。
14.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另:
世界上并没有完美,更不可能有完美。没有绝对圆的圆,没有绝对直的线。完美的事物终有力量使它残缺。
断臂的维纳斯因其断臂在带给人们些许缺憾时,更多的却是把充满无边想象,“包孕着不尽梦幻”的具有崇高美学价值的缺陷留给人们,引得一些人对这种残缺美的激动和敬重甚至到了一种不可遏止的状态。 无庸置疑,人们钟情于断臂的维纳斯固然包含着对美的深刻挖掘和理性思考,但更多的是人们一种社会心理的折射。人们往往对已经得到的东西不知道珍惜,而当它一旦失去的时候,才突然发现它的价值。因此,残缺美说到底是一种空白美,是一种模糊美。
残缺也是一种美,是另一种意义上美的纷呈。
(冰灵爵士)因为人们有追求完美的天性,人们认为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完善一个事物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当人们看见不完整的事物时就想去完善它。而残缺美就正好符合了人的这种天性。当事物的残缺表露出来的时候,人们都会思考,试图通过劳动去改变它的不完美,让它更接近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所以,每个试图去填补这个残缺的人都从劳动中获得了一种享受,那是一种填补空缺的享受,一种通过自己的双手使事物变得完美的享受,那就是美的所在。换句话说,残缺美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的美是因为它并不是让人们完全被动的接受美,它引起了人们对它进行劳动,从而使人在劳动中得到享受。可以说残缺美是一种参与性的美,有一种主观能动性在里面,它是一种活着的美。从另一点来说,残缺美是一种没有答案的美,人们在完成它之前并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他需要人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就如同人们常常说的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残缺美同样也是这样,或者说,哈姆雷特的美,正是因为他具备了残缺美的某些特性,所以他才让人感到美。所以,残缺美给人的是一种无限遐想的空间,一种自我创造的自由,而每个人从中都可以创造出自己最想得到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正好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完美,这就是残缺美最不同于其他美的地方。如同与其煞费苦心的希望给予读者一个完美的结果,不如让读者自己去完成这个结果,因为每个人心中的完美都有所不同。
化作春泥更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