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属于哪里的啊?
泗县属于安徽省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
泗县历史悠久,古称虹县、泗州,原为泗州府所在地。全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区位优越,交通方便快捷,距京沪高铁宿州东站52公里,3小时经济圈可迅速融入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
扩展资料:
泗县早在夏朝即始建制。夏、商时期,属徐州。周时属青州。春秋战国时期,先属宋国,宋灭后,属楚国管辖。秦始皇统六国后 ,属薛郡。后在潼城(今泗县潼城)增设僮县,与夏丘境属泗水郡。西汉置夏丘县,属沛郡。东汉时,属下邳国。北周改夏丘为晋陵县,后与朱沛郡的高平县并置泗州。
隋开皇十八年(598),复夏丘县,属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虹县(今五河县境)。武德六年(623),废夏丘入虹。之后,虹县移治夏丘,属仁州。贞观八年(634),废仁州,虹县属泗州。元和四年(809),改属宿州。大和四年(830),废宿州,复属泗州。后复置宿州,治于虹,虹县再属宿州。五代时沿唐制。
宋元祐七年(1092),虹县属淮南路,绍兴九年(1139),改属淮东路泗州。绍兴十一年(1141),属南京路泗州。建炎后没于金,虹县仍属南京路泗州。
元置行省路(府)、军(州)、县4级建制,虹县初属河南江北行中(尚)书省(又称河南行省)淮安府泗州,继属江北淮东道。至正二十七年(1367),改属临濠府泗州。
明洪武六年(1373)九月,泗州改属中立府。洪武七年(1374)八月,属凤阳府泗州。
清初沿明制,后实行省、道、府(直隶州)、县4级制。顺治二年(1645),虹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江南省分置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泗州升为直隶州,虹县仍属凤阳府。乾隆四十二年(777),泗州迁州治于凤阳府虹县,并虹县人泗州,虹县降称虹乡,至此泗县始为泗州州治。
1912年4月废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设3道,泗县属淮泗道(驻凤阳县)。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治泗城。后改行政督察专员制,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暨泗县政府治泗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专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泗县人民政府—泗县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泗县人民政府—古泗州的历史沿革
泗县隶属于安徽省宿州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国民政府军进占泗县,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国民政府在泗主政。改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治大庄;5月迁治泗城,属皖北行署宿县地区。1952年,属安徽(宿州)专区。1956年属蚌埠专区。1961年属宿县(宿州)专区,沿续至今。
扩展资料:
泗县,古称虹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邻泗洪,西接灵璧,南连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睢宁、宿迁毗邻。总面积1787平方千米。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即始建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境内有自然秀美的“虹乡八景”、楚汉之争的古战场——霸王城古迹遗址、隋唐大运河通济渠遗址等历史古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泗县
泗县所属的市:宿州市。
泗县地处淮北平原东部,为安徽省东北边缘县,位于北纬33°16′—33°46′,东经117°40′—118°10°′。泗县旧境东至老子山,交江苏省淮阴县界,西至虞姬墓,交本省灵璧县界,横长155千米;南至天井湖,交本省五河县界,北至湖山庄,交江苏省睢宁县界,直长140千米。
东南至淮河,交盱眙县界,西北至渭桥,交睢宁、灵璧县界,斜长125千米;西南至马家集,交五河县界,东北至归仁集,交江苏省宿迁市边界,斜长85千米。全县面积3975平方千米。区域基本呈长方形。
历史文化:
泗州戏与江苏徐州一带流行的柳琴戏是同属一个剧种的不同流派,在淮北地区盛为流传。此剧起源于江苏海州(今江苏省东海县),发展于安徽省泗州,故称。
据传,泗州戏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海州一带的“太平调”。后被猎人传唱,称“猎户腔”,因唱腔尾声翻高八度,也称“拉后腔”。由于唱腔优美,听唱者不思寝食,赶场听看,似“魂”被唱腔拉去,故又称“拉魂腔”。
后因连年灾荒,张氏在海州一带沿门卖唱,发展为现在的淮海戏;葛氏流浪于苏北鲁南一带卖唱,发展为柳琴戏;而邱氏则于淮北泗州一带传艺卖唱,名为“唱门子”。因以狗皮绷成手鼓,串门扭唱,故称“扭鼓子”或“走鼓子”。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泗县
泗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黄淮海平原南端,地处苏皖两省五县交界地带,地近沿海,背靠中原。全县辖18个乡镇,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万亩,人口85.5万。泗县境内平原广袤、沟河纵横,湾塘星罗棋布。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14.3℃,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4天,农产品丰富,是安徽粮棉油生产大县、畜牧水产养殖业十强县、林业绿化全国达标县。
泗县,历史悠久,古称虹县、泗州,1912年废州设县。洋城春色、屏山夕照、板浦荷风、赤山暮雨、汴水晴波、隋堤烟柳、阴陵夜月、蟠龙积雪并称“虹乡八景”,素有盛名。泗县是著名皖东北抗日根据地,是彭雪枫、江上青等战斗和献身的地方,是泗州戏的发源地。
目前全县已形成化工、医药、食品、农产品加工、轻纺、建材、酿造、机电等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工业生产体系。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泗县带来蓬勃的生机,社会、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对外招商引资与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县委、县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 优惠政策,加强经济环境治理。热忱欢迎国内外朋友到泗县观光旅游,访问考察,投资开发,创办事业。我们将敞开大门,笑迎天下客,做到对外来客商“政治上保障安全,经济上帮助赚钱,生活上尊重习惯,政策上充分放宽”。
泗县交通
泗县水陆空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84公里,居于全国先进行列。104国道和303、329省道贯穿全境,东北距连云港250公里,乡村公路蛛网密布,全县辐射与环形并举的公路网络已经初具规模,全县晴雨通车公路里程1541.9公里。
水上运输以新汴河航运为主,经洪泽湖可达长江入东海,直达沿江沿海各地。现有码头3个,年吞吐能力约55万吨。水上运输经新汴河可驶入洪泽湖、大运河、长江。
东距最近的连运港250公里,西距京沪铁路固镇站60公里、宿县站90公里、蚌埠站100公里。北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76公里。
通讯
全县实现了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乡镇139全球通数字基站全面开通,村村通电话。全县有程控电话机2万门,电话号码7位数,无线寻呼全国联网,数据通信业务使您与世界息息相通。
供电
全县拥有110KV变电所两座,主变压器容量5万KVA,35KV变电所9座,主变器容量20150KvA,35Kv线路133公里,10Kv线路1300公里,配变1320台94354KVA。1992年实现乡乡通电,1996年5月实现村村通电,供电能力达2亿度。
供水
县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7000吨,扩建改造后日供水量可达1.5万吨。
宾馆
泗州宾馆、阳光大酒店等,环境优雅、设施齐全,可满足客商举行会议、洽谈业务、休息娱乐、举办宴会的需要。
金融
中国银行等金融服务机构健全,可以办理外汇贷、存、汇款,贸易、非贸易结算、外币兑换、外币票据的承兑贴现、资信调查、咨询业务等。
城镇建设
泗城城区规划区面积48.2平方公里。建成城区面积3.1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城区道路总长度28.7公里,其中水泥路面23.4公里。泗城绿化覆盖率14%。大庄、刘圩、草沟等小城镇建设已具农村新型集镇雏形,一个以泗城为中心,以重点集镇为骨干、点线相连,布局合理,功能较齐全的小城镇框架基本形成。
农业
泗县是典型农业大县,农副产品丰富。年产小麦4亿公斤、玉米2亿公斤、各种豆类4000万公斤、薯类10亿公斤、稻谷1亿公斤,花生9000万公斤,皮棉25万担,蚕茧300吨、红瓜子1000公斤。农业形成了南部红瓜籽、花生、西瓜、山芋、特种水产养殖,中部蔬菜和北部棉花、蚕桑、水果的产业化格局,是安徽省蚕桑生产基地、全国棉花大县、优质棉基地县、全国山羊板皮基地县、瘦肉型生猪基地县、安徽省畜牧养殖业“十强县”。
泗县水域宽阔,水质良好,拥有可养水面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河蟹、特类鱼)前景广阔,沱河万亩精养塘正在开发建设之中。
红瓜籽产量居全国前列,以其质优远销东南亚、日本和欧美,以大路口乡为代表的山芋粉丝加工已形成规模气候。
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已达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8%,先后被评为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省“五八”绿化达标县。
工业
工业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形成了以食用油、意杨板材、香豆胶、食品、纺织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体系。
主要企业有化肥厂、酒厂、油厂、面粉厂、饲料厂、香豆胶厂、丝厂等,泗州酒厂、化肥厂为国家中型企业。
招商引资获得突破性进展,县香豆胶厂与中国天然气集团合资创办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泗县金达香豆胶有限公司、美国惠通公司独资兴办天一集团、日本佐滕株式会社独资兴办新和时装公司,给泗县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泗县历史悠久,古称洪县、泗州。原为泗州府所在地。全县面积1787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距京沪高铁苏州东站52公里,3小时经济圈可快速融入北京、上海、济南、郑州、合肥、南京等大中城市。
扩展信息:
早在夏朝就设立了泗县。夏商时期属徐州。周舟属于青州。春秋时期先属宋国,宋灭后归楚国管辖。秦始皇统治六国后,属薛县。后通城加通县(今通城、泗县),与夏秋同属泗水县。西汉夏秋郡,属裴军郡。东汉时,从属于丕国。周北改为金陵郡,后与泗州郡高平郡合并。
隋炀帝十八年(598),恢复夏秋郡,属泗州。
唐武德四年(621),置洪县(今五河县)。武德六年(623),丘夏被弃,投入彩虹之中。此后,洪宪迁居夏秋,属任州。关坝(634),任飞府,洪县属泗州。并于元四年(809)改为苏州。及高三年(830),苏州被弃,归泗州。苏州复辟后,治于洪,洪县又归苏州。五代沿袭唐制。
宋七年(1092年),洪县属淮南道,绍兴九年(1139年)改为淮东道泗州。绍兴十一年(1141年),属南京路泗州。建都后,洪县仍属南京路泗州。
它分为四个层次:元兴道(府)、军(州)、县。洪县初属淮安府,书省(又称河南省)河南江北,其后为江北淮东路。二十七年(1367年),改为林好府泗州。
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泗州改为中立国。吴七年(1374年)八月,属凤阳府泗州。
清初沿袭明朝体制,后实行省、省、府(直隶州)、县四级制。顺治二年(1645年),洪县属江南省凤阳府泗州。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划归安徽省。雍正三年(1725年),泗州升为直隶州,洪县仍属凤阳府。龙四十二年(777),泗州迁凤阳府洪县,洪县为泗州人,洪县降为洪祥。至此,泗县开始归泗州府管辖。
1912年4月,废除州制,改称泗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安徽省三路,泗县为淮泗路(位于凤阳县)。1932年10月,废道,泗县为安徽省第七区首席县,辖泗城。行政督察制度改革后,泗县属第六区,专员公署和泗县县政府管辖泗城。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抗日民主政府撤销边区县,恢复泗县建制,属苏皖边区淮北地区第七特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延续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泗县人民政府-泗县概况
来源:泗县人民政府-古泗州历史沿革。
泗县隶属安徽省宿州市。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七月,国民政府军入侵泗县,泗县人民民主政府东撤,国民政府管泗县。属于安徽省第四行政监察区。
1949年4月21日,恢复泗县建制,辖大庄;五月,迁至皖北行署苏仙县所属的泗城。1952年属安徽(宿州)地区。1956年,属蚌埠地区。1961年属苏仙(苏州)地区,一直延续至今。
扩展信息:
泗县,古称洪县、泗州,位于安徽省东北部,东临泗洪,西接灵璧,南接五河、固镇,北至东北与遂宁、宿迁接壤。总面积1787平方公里。
泗县历史悠久,早在夏朝就建县了。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泗州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自然优美的“鸿翔八景”、楚汉之争古战场——霸王城纪念碑遗址、隋唐通济渠遗址等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