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新中国发展四个阶段

 我来答
神兽貅
2018-11-27 · TA获得超过126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4,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扩展资料:

中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

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   百度百科-中国经济发展史

yi后_yi后
2018-11-24 · TA获得超过187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16%
帮助的人:4.9万
展开全部

1,建国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经济扩张和衰退期(大跃进时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导致后来灾荒的主要原因。

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

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4,一路一带

“一带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经济发展史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创作者alan
高粉答主

2018-11-08 · 知行合一,有志者事竟成
创作者alan
采纳数:68 获赞数:6707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1、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49~1957年)。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

2、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

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总的来说,1958~1978年的20年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

3、第三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1979~1991年)。

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4、第四阶段,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扩展资料:

中国发展的最新阶段:

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近现代史

参考资料:凤凰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上的“四个伟大”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骑轶W3
2017-04-08 · TA获得超过16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4.7万
展开全部
循着制度变革、经济增长变化和重大外部冲击等发展线索,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大致可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在制度上和增长表现上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第一个层次分期):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的计划经济时期(新中国成立后29年);1978年底开始的改革开放阶段(改革开放31年)。在这两个大阶段内,可以划分若干小阶段(第二个层次分期):1949~1978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49~1956年和1957~1978年两个小阶段;1979年以后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79~1991年、1992~2002年、2003年至今三个小阶段[3]。这种“两个大时期”、“五个发展阶段”的分期,基本上反映了新中国60年经历的几个比较大的历史阶段,特别是政治领域和经济关系的重大变化。

第一阶段,恢复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49~1957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营经济领导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中国共产党运用政治魄力和政治智慧,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奇迹般地在战争废墟上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此贫穷落后的基础上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时期开展了以“156项工程”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我国基础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大缩短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距离。与此同时,模仿苏联模式,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改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形态,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经济体制改造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1956~1957年,总结经验和吸取苏联暴露的经济建设教训,中国经济政策的转变体现了对苏联模式的修改。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8亿元,比1952年增长157.3%。

第二阶段,动荡发展时期的中国经济(1958~1978年)。1958~1966年,是全面进行经济建设的时期,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时期,前几年是失误,后几年纠正和弥补失误。期间,虽然建成了一些项目,但成本极高。总的来说,1958~1978年的20年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着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和“一五”计划成功的喜悦开始,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最后带着对“文化大革命”痛苦反思、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困惑而结束。由于中苏关系破裂造成的外部冲击,“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经济上的“冒进”和政治上的动荡造成的自我创伤,中国被隔离在当时日益繁荣的世界经济之外,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尤其是欧洲和日本),尽管中国经济增长在加速,但仍然慢于世界总体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表现令人不满意。

第三阶段,经济体制转型初期的中国经济(1979~1991年)。中国20年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所经历的曲折、挫折、灾难、困惑,孕育着一场新的探索。改革从农村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1984年全面转向城市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和“利改税”改革;放弃了国家对外贸的垄断和闭关锁国政策,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建立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开发区。1984年“六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效益最好的五年计划。经济体制朝着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型,逐步摆脱传统的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束缚。此后,国民经济经历了1986~1987年的“软着陆”,1988年价格“闯关”和1989~1991年治理整顿的曲折。

第四阶段,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1992~2002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统一了全党关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方面的认识,明确了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经历了价格体制改革、商品流通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重大的改革实践,逐渐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僵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2002年,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政府对企业和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程度大大减弱,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中国经济社会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1995年实现了GDP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2000年实现了人均GDP比1980年翻两番。

第五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中国经济(2003年至今)。在新时期、新阶段,中国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依法加强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快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逐步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健全商品市场,发展要素市场,加快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到2008年我国GDP总量达到30万亿元人民币以上(超过4.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

[1]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在1820~1952年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世界生产提高了8倍以上,世界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美国人均收入提高了将近9倍,欧洲提高了4倍,日本提高了3倍以上。参见(英)安格斯·麦迪森,武晓鹰、马德斌译:《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2]赵德馨:《关于中国近代国民经济史的分期问题》,载《学术月刊》1960年第4期。

[3]吴承明、赵德馨、董志凯、武力、李克穆等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划分时期。比如,赵德馨先生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做了如下分期:在1949~1956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49~1953和1954~1956两个小阶段,1957~1978年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57~1966和1967~1978两个小阶段,1979年以后这个大阶段,可分为1979~1984年、1985~1991年、1992年至今后某年等三个小阶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jessiejxh
高能答主

2019-12-21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说给你听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49.9万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5.1亿
展开全部
新中国发展的四个阶段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1949﹣1956年;②1957﹣1966年;③1966﹣1976年;④1977年至今。具体是分别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二,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三,“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四,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