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1等于几?

匿名用户
2011-08-22
展开全部
一种答案:1+1=0
(你是头脑比较零活的人)
这种人适合做人事工作,他可以用一个人对付另一个人,自己鱼翁得利,比较会整人,仕途会爬的很快,用谁交谁,真正的朋友很少。

第二种答案:1+1=1
(你的学历可能比较高,明知道等于二,但认为不会出现这么简单的问题,脑子比较复杂)
这类人的优点是一般具有管理协调能力,具有凝聚力,能让两个人拧成一股绳,这种人适合做企业的领导者。

第三种答案:1+1=2
(一般幼儿园小朋友会脱口而出)
这类人具有原则性,不管你是什么样的,我都按规律办事,做事严谨,比较适合做学者,科学家,如搞搞"神七"等
第四种答案:1+1=3
(你属于家庭主妇型),
这样的人将来一定会是好丈夫、好妻子型,会生活的人,和这样的人结婚比较幸福。

第五种答案:1+1>2
(你是外向型人,做事有激情)
这样的人能把每个事物的优点发现出来。有头脑。能把有限的力量发挥至无限,可以做政治家、军事家等。

第六种答案:1+1=王
(你属于不无正业型,也可能你是小学在读)
这样的人做科研工作或做技术开发。空间思维能力比较强。

第七种答案:1+1=丰
(你很冷静,看问题有深度)
这种人做发明家比较合适,想象力丰富,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强。

第八种答案:1+1=田
(你很有思想,喜欢换位思考)
这种人空间想象力丰富.做设计师比较合适.
第九种答案:是我同事女儿回答的。
(庵秩撕苣压槔啵?
在小丫头二岁的时候(当时他只认识二十以内的数字)我两只手每只手伸出一个食指。靠在一起问她:“宝宝,一个加上一个等于几个”她大声说:“11”。 (我晕)
数字如此之大,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料~
1+1=1表示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宝宝
1+1=3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个小宝宝后成了一个三口之家
1+1=4一个爸爸和一个妈妈,生了一对双胞胎,成了一个四口之家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
你高兴,所以我高兴。朋友,希望你早日从困惑中走出来!
北京埃德思远电气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2023-08-25 广告
"整定计算的工作步骤,大致如下:1.确定整定方案所适应的系统情况。2.与调度部门共同确定系统的各种运行方式。3.取得必要的参数与资料(保护图纸,设备参数等)。4.结合系统情况,确定整定计算的具体原则。5.进行短路计算。6.进行保护的整定计算...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北京埃德思远电气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提供
熹沐伪8812
2011-08-21 · TA获得超过38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4万
展开全部
1+1=2
1+1为什么等于2? 在数学和数理逻辑中,需要运用公理法。什么叫公理法呢?从某一科学的许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题,对这些基本概念不下定义,而这一学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下定义;这一学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题却必须直接或间接由它们中推出。这样构成的理论体系就叫公理体系,构成这种公理体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就是数学当中的公理。 至于“1+1为什么等于2?”作为一个问题,没要求大家必须用数学的方法证明,其实只要说明为什么1+1=2就可以了,不过用反证法还是可以证明的:假设1+1不等于2。
  历史上也有好多人在1+1=2的问题上进行了深入探索,首先要从喜欢钻牛角尖的牛人人说起歌德巴赫:
   《歌德巴赫猜想》是1742年在歌德巴赫与欧勒的通信中提出来的。是一个久攻不克的数学难题,被称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其命题是:任何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述为2个奇素数之和。
  “用现在语言来叙述,哥德巴赫猜想有两个内容,第一部分叫做奇数的猜想,第二部分叫做偶数的猜想。奇数的猜想指出,任何一个大于等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的和。偶数的猜想是说,大于等于4的偶数一定是两个素数的和。”20世纪六十年代陈景润取得了全世界最佳的研究结果,证明了“1+2”(即每一个偶数都可以是一个奇素数及两个奇素数乘积之和)。
   敢峰的数学论文《直取“1+1”之探索———用演绎数论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敢峰在论文中得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总公式和证明结论是:因此,RnΛ0,即在所设定的数列中“1+1”奇素数对的比例余额始终大于0,从而证明:任何大于6的偶数x都存在着若干个“1+1”奇素数对,都必定可以表述为2个奇素数之和。哥德巴赫猜想成立。敢峰的这个证明能否成立,尚有待数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曾有报纸报道:“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被广东一位农民摘取了!”———《广东一农民论证“歌德巴赫猜想”引起国际关注》记者就此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专家核实,被告知这纯属虚妄之谈,利用现有数学理论及工具,根本不可能解决“歌德巴赫猜想”。 这位广东梅州农民拖拉机手撰写的《利用数学技巧对“歌德巴赫猜想1+1=2”的绝对证明》论文,“最近通过了广东省版权局的登记,这是目前中国四百多例同类论文申报中惟一获准登记的著作。有关消息还透露,“该农民利用初等数论、概率论、集合论、数理逻辑等不同方法,设计出‘和嵌合式’集合公式,从而得出‘1+1=2’的求证结论。”
   四川任大鸿《成都天才破解歌德巴赫猜想》据他说,不仅证明了1+1,还能用他的命题和公式还可证明1+2为什么等于3,等等。川大数学院博士生导师孙琪评论:歌德巴赫猜想已提出250年,陈景润解决了一部份,就差那么一步,但这一步难倒了全世界数学家,山东大学著名数学家藩承洞、藩承彪两兄弟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研究歌德巴赫猜想,写出了几大本专著,但没有丝毫进展。解决歌德巴赫猜想要用数论中专门的分支解析数论,川内没有多少人专门研究。有人企图运用很简单的中等、高等数学来解决歌德巴赫猜想,简直是无稽之谈。孙琪还劝告说,不要头脑发热,浪费精力。
   贵州老人巧妙破解歌德巴赫猜想
  贵州省贵阳市原抗美援朝军人的一位老人——石修光,从事歌德巴赫猜想已经二十多年,近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独特的方法证明了歌德巴赫猜想,今年1月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老人说:他将自然数的无限元用有限元的方法进行证明,证明结束。他认为:验证歌德巴赫猜想不等于证明其猜想,只有在验证的同时,找出其规律,并总结出公式,才能算是证明。但老人心中有一个苦恼,现在请谁审稿呢?如果全世界有这方面的专家的话,这个几百年的世界“数学难题”不就早就破解了吗?
   中科院数学院每年都会收到大量信函,宣称自己完成论证“歌德巴赫猜想”。事实上,这些论证者大多数连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都没搞清楚。他们付出心血和汗水,却浪费在徒劳无益的所谓“证明”当中。数学院曾经多次公开劝说那些尚不具备必要数学素养的爱好者们,放弃论证“歌德巴赫猜想”,但是收效甚微。中科院李福安则表示,经过多年探索,目前世界数学界公认,利用现有的数学理论及工具根本无法论证“歌德巴赫猜想”,要想解决必须寻找到新的理论和工具。“歌德巴赫猜想”是描述整数之间关系的一个猜想,但其论证必须跳出整数的范围。许多对其跃跃欲试的人,都仍然视其为整数问题,把世界难题简单化了。
   不过这些证明是否正确?证明能否成立?尚有待数学界的进一步研究。
  但是证明这个的意义在哪里呢?主要应该是研究的过程,它之所以难,难就难在你不能用传统的数学方法去证明,在这其中就可以找到新的工具,新的方法,新的思考模式。期待着歌德巴赫猜想能够催生出更多的理论和工具。
  
  期待哪天有一个牛人,能解决这个提出了250多年的猜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huan_ji7948
2011-08-21
知道答主
回答量: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2万
展开全部
1+1=2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1)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