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论文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老师们每年在指导学生写论文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即发现学生论文中有许多类似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着一个共性,即年年存在,届届相似。我们不妨把学生论文中没有观点、没有分析、只有罗列、只有堆积这一类需要专业技能才能解决的错误称之为高级错误,而把离题、偏题、走题、写非所论、论非所写这一类不能进行文字的基本理解的错误称之为低级错误。作为学生,学习写论文犯有高级错误是情有可原的事情,而大量地犯有低级错误在道理上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为了能够使学生写好论文,指导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的高级错误,这对老师来说是情理中的事情,而使得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所犯的低级错误,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为了让学生少犯高级错误和避免犯低级错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的情况,谈点粗浅感受,其意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及其撰写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它的特点重在探论、重在研究,因此它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
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老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本专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个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如何观察、调查、作样本分析。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培养学习志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增强攀登某一领域高峰的志向大有裨益。
二、论文写作的三步骤
1、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难以到达目的地。因此,选题不单是给文章定个题目那么简单,选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初步进行论文的研究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许多的思索、相互的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和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自己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所谓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题目可用“浅议”、“商榷”、“论……”、也可用反问等,类型主要有:探讨式、商榷式、质疑式、表达式、介绍式、试析、析因、析评等,还可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可作论文,但一定是学术性很强的或探讨性很强的调查报告。
选题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就是说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谈”,不是写过时的东西,而是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题目要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或者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即使做不到这些,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要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组织材料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即该论文有没有可写性。能不能够写出12000以上的论文来,或者是12000以上能不能把问题说清楚,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主要是自己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我们只能做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事情。
2、论文的准备
写作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读书的问题。
读书主要靠自己,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论文写作之前,通过三年多的听课,学到了一些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又掌握了工具,写作之时,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掌握其要领。
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一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自己就得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论文撰写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查,查到自己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再往前面翻,而不必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看完整部书。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如果自己用“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什么,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所谓读书是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3、论文的撰写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撰写论文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时间,一个条件是分析能力。没有时间就没办法充分占有材料。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逻辑的头脑。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学生撰写论文,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
怎么进行问题研究呢?就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结论是在归纳的未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就是要以归纳为基础,如果没有归纳就作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的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例如数据),越充实,越能证明你的观点是可靠的,越丰富的资料可以为你的观点的成立提供越有力的支撑,问题要集中,素材要丰富,宁可问题小而实,切忌大而空。
三、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论文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所以论点也叫做理由。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提出的主张、见解或设想。由于论点是一个判断,所以也叫论断。
在一篇论文中,一般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即写论文要分题,分成几级小标题),各个分论点可以是从属的,也可以是并列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整体。中心论点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点,是论文的中心,是各层次、各部分论点的核心。分论点是指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支持、证明中心论点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它从属于中心论点,也可以说它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这样,用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方法,写出来的论文眉目清楚。
中心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归宿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对论点的主要要求是正确、新颖、鲜明、集中、深刻。
2、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立论也叫做证明。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它是作者从大量信息中经过反复推敲后优选出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作为论据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它包括定义、原理、定律、公理、规律、公式等等;另一类是事实论据,它包括现实材料、典型事例、调查报告、历史事实、工作经验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论据是议论的基础,也是作者形成论点的基础,是支持论点的支柱。作者只有积累了诸多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动手写作论文(也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论据的要求是:必须为论点服务,充实有力。
3、论证
论证是论述并证明。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用正确的推理和具体的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字面意义就是论述证明。论证要合乎逻辑,体现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论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性,叫做“立论”;另一类是以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为主,叫“驳论”,也叫“反驳”。论证是通过科学思维发现真理的重要形式。
对论证的要求:一是要抓住要害揭示本质规律,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是论证过程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偷换概念,不以偏盖全(但有的学生论文分析事物,一好百好,一差百差,这样不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高度统一。三是在驳论时要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论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论证,归纳论证又叫例证法,或叫事实论证,是用事实作论据,举例说明论点,由若干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它通过对一些个别事例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它们的共同属性,综合他们的共同本质,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的论点。这种方法着重摆事实,从大量的事实出发,经过必要的分析与综合,来证明论点。二是演绎论证,演绎论证又叫引证法,或叫事理论证,就是以一般事理为论据,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通过某一科学原理或公认的道理,推出一个新的结论。它反映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四、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和几种常见的错误
1、论文要在专业上突出思想性、观点性、分析性
一篇好的论文,通篇突出的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观点,论述时要有分析有见解,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新观点新思想,应用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说理性,要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要把自己置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论文,一篇连自己都不愿看的论文自然也无法吸引他人阅读,因为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研究的领域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而这些方面又最能体现论文所具有的思想性、观点性和分析性。
2、几种常见的错误
(1)把论文写成综述文章
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例如,在一个讨论会上,对那些讨论的问题有哪些意见,各种意见的根据是什么,综述出来,写成一篇综述文章;或者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例如,在每年结束的时候,有的学者对某一类的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一年来,这门学问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了哪些成果,写成一篇综述文章,这些,都是结构文章写法的运用。二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综述文章不适合做毕业论文,因为它难以体现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论文写成罗列式文章
论文应尽量避免一般知识性的描述,拒绝常识性的东西(包括意义、作用、特点等),力戒教科书化(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和空泛议论,要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和陈旧、过时、累赘的语言,否则文章思想会显得庸俗、呆板、枯燥。因此,要突出论文的论述深度。在每年指导的学生论文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将论文写成了这类文章。
(3)《摘要》的错误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反映。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其内容包括:
第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研究的见解、结论与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摘要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更不要把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最容易犯和比较多犯的低级错误。下面,笔者就以往学生论文摘要中常出现的错误在此列举几例。
例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意义和事物的发展方向的有:
《股权分置改革研究》论文摘要: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论文的意义)。股改至今,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下一步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大胆创新,妥善解决股改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确保股改取得最后成功(笔者注:这里讲的是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
又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的有: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问题初探》论文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认识和改造,是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
还如:将摘要既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又写成写作意义的有:
《跨国银行并购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银行业掀起了一股跨国并购浪潮。在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银行并购重组的步伐(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为外国银行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在我国的发展机遇,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改进银行业的治理结构、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意义)。
再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自我评价的有:
《外汇储备、股票价值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以货币政策是否适合把资产价格纳入其中为切入点,分析了M2与外汇储备、股票价值的关系。通过运用有关计量检验和修正模型分析,得出M2与外汇储备、股票价值在长期、短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为我们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制定货币政策时提供了参考(笔者注:最后二句是对论文作自我评价)。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例如:《中国股票指数期货模式研究》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一个新的金融品种,在控制和防范股市总体风险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不仅有利于推动股票现货市场和基金业的发展,加大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能起到稳定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笔者注:这里讲的是研究的内容,见解与结论。该摘要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
再如《世界货币——人民币走向强势货币的必然选择》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意义及可能性。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永久性地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笔者注:这里讲的是研究的内容、见解、采取的措施与结论。该摘要引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
总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因此,只有肯动脑筋,肯花功夫,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人,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
为了能够使学生写好论文,指导老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的高级错误,这对老师来说是情理中的事情,而使得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纠正学生所犯的低级错误,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了。
为了让学生少犯高级错误和避免犯低级错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指导学生的情况,谈点粗浅感受,其意在于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论文。
一、毕业论文的性质及其撰写意义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学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它的特点重在探论、重在研究,因此它属于学术论文的一种。
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老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
二是习作性。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本专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这是因为:第一,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的基础课和公共课知识。
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二个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学生毕业后,不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写作能力。在党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就要学会搞调查研究,学会起草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为此就要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将其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掌握如何利用图书馆检索、收集、整理和利用文献资料;如何观察、调查、作样本分析。撰写毕业论文是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有教师的指导与传授,可以减少摸索中的一些失误,少走弯路,而且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各环节,是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实践机会。
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同时又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而且是更生动、更切实、更深入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首先,撰写论文是结合科研课题,把学过的专业知识运用于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加深和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并把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搜集材料、调查研究、接触实际的过程中,既可以印证学过的书本知识,又可以学到许多课堂和书本里学不到的活生生的新知识。此外,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所学专业的某一侧面和专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能够培养学习志趣,这对于学生今后确定具体的专业方向,确定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和增强攀登某一领域高峰的志向大有裨益。
二、论文写作的三步骤
1、论文的选题
选题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开端。能否选择恰当的题目,对于整篇毕业论文写作是否顺利,关系极大。否则,就可能走许多弯路,费许多周折,甚至难以到达目的地。因此,选题不单是给文章定个题目那么简单,选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初步进行论文的研究过程。选择一个好的题目,需要经过许多的思索、相互的比较、反复推敲、精心策划和一番努力。题目一经选定,也就表明自己头脑里已经大致形成了论文的轮廓。所谓选题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题目可用“浅议”、“商榷”、“论……”、也可用反问等,类型主要有:探讨式、商榷式、质疑式、表达式、介绍式、试析、析因、析评等,还可用“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可作论文,但一定是学术性很强的或探讨性很强的调查报告。
选题要遵循两条基本原则:
第一条是价值原则,即论文的选题要有价值。论文价值就是说毕业论文不是毫无实际意义的“空谈”,不是写过时的东西,而是要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题目,题目要来源于现实,并为现实服务,或者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当然,即使做不到这些,而通过论文的撰写,也要使自己深深地体会到,自己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组织材料的能力大大增强了。
第二条是可行原则,即该论文有没有可写性。能不能够写出12000以上的论文来,或者是12000以上能不能把问题说清楚,选题时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主观条件主要是自己的才能、学识和所掌握的材料等。学生在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时,必须考虑自己的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我们只能做那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事情。
2、论文的准备
写作犹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是读书的问题。
读书主要靠自己,读书有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听(听课)——看(自学)——用(查书)的发展过程。
论文写作之前,通过三年多的听课,学到了一些专业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又掌握了工具,写作之时,就可以自己去钻研,一本书从头到尾循序地看下去,总可以掌握其要领。
再进一步,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不必尽去看书,因为世界上的书是读不完的,何况许多书只是备人们查考,而不是供人们读的。一个人的记忆力有限,总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会走路的图书馆,这个时候,自己就得学会查书,一旦要用的时候就可以去查。在论文撰写中,在解决某个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某种知识,就到某一部书中去查,查到自己要看的章节,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再往前面翻,而不必从头到尾逐章逐节地看完整部书。很显然,查书的基础在于博览群书,博览者,非精读也。如果自己用“闭上眼睛”,能够“看到”某本书在某个部分都讲什么,要用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那就不必预先去精读它死背它了,所谓读书是一个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过程就是这个道理。
3、论文的撰写
撰写论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运用逻辑思维。
撰写论文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时间,一个条件是分析能力。没有时间就没办法充分占有材料。要有分析能力,就要有逻辑的头脑。逻辑上讲两种科学方法,一个是演绎,一个是归纳。所谓演绎,就是从一般到特殊,从抽象到具体;所谓归纳,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学生撰写论文,要先用归纳,再用演绎,不能反过来,一反过来就坏了。
怎么进行问题研究呢?就是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去归纳,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结论是在归纳的未尾,而不是在它的开头。所谓分析,就是要以归纳为基础,如果没有归纳就作分析,那么结论常常是错误的。凡是先立结论,然后去找例证,往往都靠不住,因为你往往是主观的,找一些为你所用的例证,不为你所用的就不要,那自然就错误了。归纳的重要也就证明充分占有材料的重要。因为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个别的东西越多(例如数据),越充实,越能证明你的观点是可靠的,越丰富的资料可以为你的观点的成立提供越有力的支撑,问题要集中,素材要丰富,宁可问题小而实,切忌大而空。
三、论文三要素
1、论点
论点是论文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所以论点也叫做理由。论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所提出的主张、见解或设想。由于论点是一个判断,所以也叫论断。
在一篇论文中,一般有一个中心论点和若干个分论点(即写论文要分题,分成几级小标题),各个分论点可以是从属的,也可以是并列的,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依赖、密切联系的整体。中心论点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论点,是论文的中心,是各层次、各部分论点的核心。分论点是指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来支持、证明中心论点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它从属于中心论点,也可以说它是中心论点的论据。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关系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这样,用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的方法,写出来的论文眉目清楚。
中心论点是论文的灵魂,既是论证的出发点,又是论证的归宿点,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对论点的主要要求是正确、新颖、鲜明、集中、深刻。
2、论据
论据是立论的根据,立论也叫做证明。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它是作者从大量信息中经过反复推敲后优选出来证明论点的材料。作为论据的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理论论据,它包括定义、原理、定律、公理、规律、公式等等;另一类是事实论据,它包括现实材料、典型事例、调查报告、历史事实、工作经验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论据是议论的基础,也是作者形成论点的基础,是支持论点的支柱。作者只有积累了诸多可以作为论据的材料,才能有的放矢,动手写作论文(也叫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论据的要求是:必须为论点服务,充实有力。
3、论证
论证是论述并证明。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也就是用正确的推理和具体的事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字面意义就是论述证明。论证要合乎逻辑,体现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
论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阐述正确论点为主,用充分的论据证明论文观点的正确性,叫做“立论”;另一类是以对反面论点的驳斥为主,叫“驳论”,也叫“反驳”。论证是通过科学思维发现真理的重要形式。
对论证的要求:一是要抓住要害揭示本质规律,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二是论证过程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不偷换概念,不以偏盖全(但有的学生论文分析事物,一好百好,一差百差,这样不行),做到材料和观点的高度统一。三是在驳论时要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论证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归纳论证,归纳论证又叫例证法,或叫事实论证,是用事实作论据,举例说明论点,由若干个别的、特殊的事例推导出一般性结论的论证方法。它通过对一些个别事例的分析与研究,归纳它们的共同属性,综合他们的共同本质,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的论点。这种方法着重摆事实,从大量的事实出发,经过必要的分析与综合,来证明论点。二是演绎论证,演绎论证又叫引证法,或叫事理论证,就是以一般事理为论据,论证个别事物,从而推导出新的结论。它是通过某一科学原理或公认的道理,推出一个新的结论。它反映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过程。
四、论文最基本的要求和几种常见的错误
1、论文要在专业上突出思想性、观点性、分析性
一篇好的论文,通篇突出的应该是作者的思想、观点,论述时要有分析有见解,基础研究要力求具有新观点新思想,应用研究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观点明确,层次分明,内容丰富,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说理性,要文字简练,避免重复、繁琐。
要把自己置于读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论文,一篇连自己都不愿看的论文自然也无法吸引他人阅读,因为读者阅读论文的习惯一般是首先看题名,其次是看摘要,再次看结论,读完结论后才考虑这篇论文是否有阅读价值,决定是否看全文。结论既是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重要内容,又是文献工作者作摘要的重要依据,因此,写好论文的结论很重要。结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解决了什么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作了哪些补充、修改和证实,有什么创新,研究的领域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而这些方面又最能体现论文所具有的思想性、观点性和分析性。
2、几种常见的错误
(1)把论文写成综述文章
对一个问题进行综述,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方法。这种方法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某种会议的讨论进行综述,例如,在一个讨论会上,对那些讨论的问题有哪些意见,各种意见的根据是什么,综述出来,写成一篇综述文章;或者对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例如,在每年结束的时候,有的学者对某一类的问题进行综述,指出一年来,这门学问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了哪些成果,写成一篇综述文章,这些,都是结构文章写法的运用。二是对具体的理论问题进行综述,同时加以评价,例如在某个理论问题上,归纳出几点,对各家学说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做出评价。综述文章不适合做毕业论文,因为它难以体现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思想、观点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把论文写成罗列式文章
论文应尽量避免一般知识性的描述,拒绝常识性的东西(包括意义、作用、特点等),力戒教科书化(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和空泛议论,要尽量使用规范的经济学语言,避免使用口语化和陈旧、过时、累赘的语言,否则文章思想会显得庸俗、呆板、枯燥。因此,要突出论文的论述深度。在每年指导的学生论文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将论文写成了这类文章。
(3)《摘要》的错误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反映。摘要一般不超过200字,其内容包括:
第一、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第二、研究的见解、结论与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摘要不列举例证,不描述研究过程,不做自我评价,更不要把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论文的写作意义和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最容易犯和比较多犯的低级错误。下面,笔者就以往学生论文摘要中常出现的错误在此列举几例。
例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意义和事物的发展方向的有:
《股权分置改革研究》论文摘要: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论文的意义)。股改至今,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下一步应提高认识,端正态度,大胆创新,妥善解决股改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确保股改取得最后成功(笔者注:这里讲的是被论述事物的发展方向)。
又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的有: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问题初探》论文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我国证券市场也将成为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我国证券市场进行认识和改造,是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
还如:将摘要既写成论文的写作背景又写成写作意义的有:
《跨国银行并购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论文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快速发展,国际银行业掀起了一股跨国并购浪潮。在国际银行业跨国并购浪潮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了银行并购重组的步伐(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背景)。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不仅为外国银行的跨国并购提供了在我国的发展机遇,也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改进银行业的治理结构、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银行业改革中具有开拓性意义的重要举措(笔者注:这里讲的是写作意义)。
再如:将摘要写成论文的自我评价的有:
《外汇储备、股票价值与货币供给量的实证分析》论文摘要:本文以货币政策是否适合把资产价格纳入其中为切入点,分析了M2与外汇储备、股票价值的关系。通过运用有关计量检验和修正模型分析,得出M2与外汇储备、股票价值在长期、短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结论。并为我们在分析通货膨胀原因、制定货币政策时提供了参考(笔者注:最后二句是对论文作自我评价)。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例如:《中国股票指数期货模式研究》论文摘要:本文研究了股票指数期货作为一个新的金融品种,在控制和防范股市总体风险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不仅有利于推动股票现货市场和基金业的发展,加大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而且还能起到稳定国家金融安全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建立股票指数期货,不仅必要,而且可行(笔者注:这里讲的是研究的内容,见解与结论。该摘要引自《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
再如《世界货币——人民币走向强势货币的必然选择》论文摘要:本文从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发展的角度研究了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意义及可能性。认为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的一种有利于中国的配置。由于多元世界货币的竞争态势决定了人民币在发展成为世界货币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风险,因而,规避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永久性地稳定人民币的币值,提升人民币的国际竞争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地不断增强,随着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参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必然朝着世界货币的方向发展(笔者注:这里讲的是研究的内容、见解、采取的措施与结论。该摘要引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6期)。
总之,论文的写作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过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好的论文不是想写就能写出来的,它饱含着作者的汗水、心血和智慧,因此,只有肯动脑筋,肯花功夫,勤于学习积累、善于研究探索的人,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选题
1,论文应该是单一主题还是面面俱到?
大学生碰到的第一个诱惑是想在论文里写很多东西。比如有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论文起一个《今日文学》这样的标题。如果迫不得已要缩小范围,他会选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
这类论文是非常危险的。这种题目会让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们也直挠头的。对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它要么会变成各种名字和主流观点的简单罗列,要么对原始材料的引用会有失偏颇(这常常是由于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东西引起的)。1961年,当代作家冈萨罗·托兰特·巴雷斯特写了一本《当代西班牙文学面面观》(瓜德拉玛版),然而,如果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话,人们是一定会把它毙了的,虽然它厚达几百页。它被指责出于疏忽或者无知而没有提到一些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者他有时会花一整个章节来写一些“不怎么样”的作家,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则只给了寥寥数笔。当然,我们知道该作者的历史学识以及批评能力都是得到认可的,所以这些遗漏或者比例失调都是有意为之,对某个人物避而不谈比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上一整页更能够说明问题。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身上,谁又能保证他的沉默背后不是别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谈是因为会在其他地方花上几页纸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作者到底知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啊?
写这种论文的学生常常会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抱怨说他们没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员实际上“无法”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并不是说(论文中所体现的)学术上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们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个糟糕的诗人,但必须至少先写个300页,对但丁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说。而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论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与其写什么《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还不如选一个更切实际的低调一点的题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才是好题目,它并不是《阿尔代科阿的小说》,而是《“天堂鸟”的两种不同版本》。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无趣?可能吧,不过那会是更加有趣的挑战。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会看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讨巧的问题。如果写一篇关于四十年的文学的面面俱到的论文,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可能的反对声音。如果有个提案人或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正好想要标榜自己知道某个不太知名的作家,如果那个学生正好又没有把那个作家包括在论文内,他将如何面对前者的发难呢?只要每个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看目录时都发现了三个没有被提到的人,那个学生就将在一顿猛烈的轰炸中变得脸色惨白,他的论文顿时好像变成了屁话连篇。相反的,如果学生认真地选择一个范围很小的题目,他就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份评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都不知道的材料就可以了。我并不是在兜售什么下三滥的伎俩,这的确是一种伎俩,但并不低俗,而且它很管用。只要学位申请人以“专家”的面目出现在不如他专业的公众面前,而且看得出为了成为专家他是花了一番心血的,这样占一点便宜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也就是写四十年文学史的面面俱到的论文以及两种文本之间区别这样严格的单一主题论文)存在着许多中间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写《四十年代先锋派文学家的经历》或者《胡安·贝内特和桑切斯·菲尔罗西奥对地理的文学处理》,甚至《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奥利,埃杜瓦多·奇恰罗以及格罗里亚·富埃尔特斯:三位后岛屿诗人的异同》。
我们来看一下一本小册子上的一段话,虽然那是科学领域的,但它所给出的建议适用于所有学科:
比如说,《地质学》这个题目就太宽泛了。《火山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也太大了。《墨西哥的火山》是个不错的着手点,但是同样不够深入。我们把范围在缩小一点就有可能引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了:《波波卡莱佩伊尔火山的历史》(科尔特斯的征服者中的某人可能在1591年登上过那里,直到1702年它都没有猛烈喷发过)。一个范围更小,所涉及年份更少的题目是《帕里库丁火山的诞生和死亡》(它的生命仅仅从1943年2月20日延续到了到1952年3月4日)。
好吧,我还是推荐最后一个题目。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只要申请人能够对那座不幸的火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可以了。
很久以前,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他要写一篇题为《当代思想中的符号》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是不可能的。连我也不知道“符号”到底指的是什么,实际上这个词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具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两个作者会用它来表达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件东西。我们只要考虑一下形式逻辑学家或者数学家所理解的“符号”,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在计算公式中占据特定位置,具有特定功能的东西(比如代数公式中的a,b,x,y神马的),而其他一些作者则可能把它们看做充满了模棱两可含义的东西,比如梦中出现的那些图像,它们可能指一棵树,或者性器官,或者想要长大的愿望等等。所以,我们怎么能把这个作为论文的题目呢?我们必须分析当代文化中所有关于符号的理论,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它们的不同点里寻找所有作者和理论共有的基本的单一概念,看一下这些不同在不同理论中是否是不相容的。没有当代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或者心理分析学家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即使他早慧也只不过接受了最多六七年的成年人的教育,他又怎么能够完成这样的研究呢?最多又是一个像托兰特·巴雷斯那样有失偏颇的东西了。或者他会提出自己的关于符号的理论,而把前人所说的东西晾在一边,下一节我们还要再来说说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和这个学生交谈了一会儿,我建议他可以写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符号,他需要忘记其他各种观点,专心考虑上面的两个作者。可惜这个学生不懂德语(关于语言的问题我们会在第五节谈到)。最后我们决定将题目定为《皮尔士,弗莱和荣格的符号概念》,论文将讨论这三位分别是哲学家,评论家和心理分析家的不同作者那里的三个用同一个词表示的不同概念。由于他们用了同一个词结果造成了混乱,常常有人把其中一位的概念安到另一个人身上。在文章的最后,作为假设的结论,这个学生试图在这些同名异义的概念间寻找平衡,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他还提到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作者,但表示因为论文篇幅所限就无法对他们更多展开了。这样,虽然他的论文只提到了作者X,Y,Z,但没有人能够指责他没有考虑作者K。也没有人能指摘他对引述的那些其他作者不够详细,因为那是在论文的结尾处顺带说一下的,而论文的主体是讨论题目中所出现的那三位作者。
现在我们看到了论文不必非要恪守单一主题,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也可以变得中规中矩,让所有人都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单一”这个词的意思比我们在这里所用的要多得多。一篇单一论文只涉及一个主题,与“XXX的历史”或者一本手册或者一本百科全书完全相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世纪作家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应该也是一个单一主题。它涉及许多作家,但全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从他们想象的假设到所举的例子,悖论和寓言,比如在天上飞的鱼,在水里游的鸟神马的)。看上去这是一个理想的单一主题。但事实上,为了写这样一篇论文,我们需要讨论所有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作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得到公认的不知名作者。所以这个题目还是要被归在“具有单一主题的面面俱到式论文”中,它是很难写的,需要准备无数的材料。如果有人一定要写的话,我建议把题目改成《卡洛林王朝时期的诗人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范围一缩小,我们就知道该到哪儿不该到哪儿去寻找材料了。
当然,面面俱到的论文写起来更加有劲,毕竟花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研究一位作家显得很无聊。但是我们要明白,写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单一主题的论文并不意味着在视角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写一篇关于阿尔德科阿的小说的论文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西班牙的现实主义,我们还需要读桑切斯·菲尔罗西奥或者加西亚·奥尔特拉诺,需要研究阿尔德科阿度过的美洲小说以及古典文学。只有把作者放到全景当中我们才能理解和诠释他。但是把全景用作背景和绘出一幅全景的图画是两回事。前者只是以一片田野和一条河流作为背景画了一幅骑士的肖像,后者则要画许多田野,山谷和河流。我们必须要改变技法,或者用摄影的术语来说,改变焦距。从单一作者的角度出发拍摄的全景是有点失焦的,不完整的和劣质的。
最后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个基本结论:范围越小,干起活来就越是省心和安心。单一主题由于面面俱到,论文看起来最好像是随笔,而不是历史或者百科全书。
1,论文应该是单一主题还是面面俱到?
大学生碰到的第一个诱惑是想在论文里写很多东西。比如有个学生对文学感兴趣,他第一个念头就是给论文起一个《今日文学》这样的标题。如果迫不得已要缩小范围,他会选择《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
这类论文是非常危险的。这种题目会让即使是成熟得多的研究者们也直挠头的。对一个20多岁的大学生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挑战。它要么会变成各种名字和主流观点的简单罗列,要么对原始材料的引用会有失偏颇(这常常是由于省略了不该省略的东西引起的)。1961年,当代作家冈萨罗·托兰特·巴雷斯特写了一本《当代西班牙文学面面观》(瓜德拉玛版),然而,如果这是一篇博士论文的话,人们是一定会把它毙了的,虽然它厚达几百页。它被指责出于疏忽或者无知而没有提到一些被认为非常重要的人物的名字,或者他有时会花一整个章节来写一些“不怎么样”的作家,而对于一些被认为是“重要人物”的则只给了寥寥数笔。当然,我们知道该作者的历史学识以及批评能力都是得到认可的,所以这些遗漏或者比例失调都是有意为之,对某个人物避而不谈比为他洋洋洒洒地写上一整页更能够说明问题。不过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身上,谁又能保证他的沉默背后不是别有用心呢?或者他的避而不谈是因为会在其他地方花上几页纸来讨论这个问题?或者这个作者到底知不知道应该怎样写啊?
写这种论文的学生常常会向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抱怨说他们没看懂自己的意思,但是那些成员实际上“无法”看懂他的意思,所以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常常被看作是傲慢的表现。并不是说(论文中所体现的)学术上的傲慢就一定要被否定掉,我们甚至可以说但丁是个糟糕的诗人,但必须至少先写个300页,对但丁的文本进行深入的分析之后才能说。而这些在一片面面俱到的论文中是看不到的。正因为这样,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与其写什么《从战后到70年代的西班牙文学》,还不如选一个更切实际的低调一点的题目。
我可以很直接地告诉你什么才是好题目,它并不是《阿尔代科阿的小说》,而是《“天堂鸟”的两种不同版本》。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无趣?可能吧,不过那会是更加有趣的挑战。
只要好好想一想你就会看到归根到底这是一个如何讨巧的问题。如果写一篇关于四十年的文学的面面俱到的论文,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可能的反对声音。如果有个提案人或者评审委员会的成员正好想要标榜自己知道某个不太知名的作家,如果那个学生正好又没有把那个作家包括在论文内,他将如何面对前者的发难呢?只要每个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在看目录时都发现了三个没有被提到的人,那个学生就将在一顿猛烈的轰炸中变得脸色惨白,他的论文顿时好像变成了屁话连篇。相反的,如果学生认真地选择一个范围很小的题目,他就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份评审委员会大多数成员都不知道的材料就可以了。我并不是在兜售什么下三滥的伎俩,这的确是一种伎俩,但并不低俗,而且它很管用。只要学位申请人以“专家”的面目出现在不如他专业的公众面前,而且看得出为了成为专家他是花了一番心血的,这样占一点便宜是无可厚非的。
在这两种极端之间(也就是写四十年文学史的面面俱到的论文以及两种文本之间区别这样严格的单一主题论文)存在着许多中间形式。比如我们可以写《四十年代先锋派文学家的经历》或者《胡安·贝内特和桑切斯·菲尔罗西奥对地理的文学处理》,甚至《卡洛斯·埃德蒙多·德·奥利,埃杜瓦多·奇恰罗以及格罗里亚·富埃尔特斯:三位后岛屿诗人的异同》。
我们来看一下一本小册子上的一段话,虽然那是科学领域的,但它所给出的建议适用于所有学科:
比如说,《地质学》这个题目就太宽泛了。《火山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但是也太大了。《墨西哥的火山》是个不错的着手点,但是同样不够深入。我们把范围在缩小一点就有可能引出非常有价值的研究了:《波波卡莱佩伊尔火山的历史》(科尔特斯的征服者中的某人可能在1591年登上过那里,直到1702年它都没有猛烈喷发过)。一个范围更小,所涉及年份更少的题目是《帕里库丁火山的诞生和死亡》(它的生命仅仅从1943年2月20日延续到了到1952年3月4日)。
好吧,我还是推荐最后一个题目。因为到了这个地步,只要申请人能够对那座不幸的火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可以了。
很久以前,有个学生跑来跟我说他要写一篇题为《当代思想中的符号》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是不可能的。连我也不知道“符号”到底指的是什么,实际上这个词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具有不同的意思,有时,两个作者会用它来表达意思完全相反的两件东西。我们只要考虑一下形式逻辑学家或者数学家所理解的“符号”,它们是没有意义的,在计算公式中占据特定位置,具有特定功能的东西(比如代数公式中的a,b,x,y神马的),而其他一些作者则可能把它们看做充满了模棱两可含义的东西,比如梦中出现的那些图像,它们可能指一棵树,或者性器官,或者想要长大的愿望等等。所以,我们怎么能把这个作为论文的题目呢?我们必须分析当代文化中所有关于符号的理论,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它们的不同点里寻找所有作者和理论共有的基本的单一概念,看一下这些不同在不同理论中是否是不相容的。没有当代的哲学家,语言学家或者心理分析学家能够令人满意地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即使他早慧也只不过接受了最多六七年的成年人的教育,他又怎么能够完成这样的研究呢?最多又是一个像托兰特·巴雷斯那样有失偏颇的东西了。或者他会提出自己的关于符号的理论,而把前人所说的东西晾在一边,下一节我们还要再来说说这种做法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和这个学生交谈了一会儿,我建议他可以写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符号,他需要忘记其他各种观点,专心考虑上面的两个作者。可惜这个学生不懂德语(关于语言的问题我们会在第五节谈到)。最后我们决定将题目定为《皮尔士,弗莱和荣格的符号概念》,论文将讨论这三位分别是哲学家,评论家和心理分析家的不同作者那里的三个用同一个词表示的不同概念。由于他们用了同一个词结果造成了混乱,常常有人把其中一位的概念安到另一个人身上。在文章的最后,作为假设的结论,这个学生试图在这些同名异义的概念间寻找平衡,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他还提到了一些自己所知道的其他作者,但表示因为论文篇幅所限就无法对他们更多展开了。这样,虽然他的论文只提到了作者X,Y,Z,但没有人能够指责他没有考虑作者K。也没有人能指摘他对引述的那些其他作者不够详细,因为那是在论文的结尾处顺带说一下的,而论文的主体是讨论题目中所出现的那三位作者。
现在我们看到了论文不必非要恪守单一主题,一篇面面俱到的论文也可以变得中规中矩,让所有人都接受。
需要指出的是,“单一”这个词的意思比我们在这里所用的要多得多。一篇单一论文只涉及一个主题,与“XXX的历史”或者一本手册或者一本百科全书完全相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世纪作家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应该也是一个单一主题。它涉及许多作家,但全都是围绕一个具体的主题(从他们想象的假设到所举的例子,悖论和寓言,比如在天上飞的鱼,在水里游的鸟神马的)。看上去这是一个理想的单一主题。但事实上,为了写这样一篇论文,我们需要讨论所有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作者,特别是那些没有得到公认的不知名作者。所以这个题目还是要被归在“具有单一主题的面面俱到式论文”中,它是很难写的,需要准备无数的材料。如果有人一定要写的话,我建议把题目改成《卡洛林王朝时期的诗人的“颠倒的世界”这个主题》,范围一缩小,我们就知道该到哪儿不该到哪儿去寻找材料了。
当然,面面俱到的论文写起来更加有劲,毕竟花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研究一位作家显得很无聊。但是我们要明白,写一篇严格意义上的单一主题的论文并不意味着在视角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写一篇关于阿尔德科阿的小说的论文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西班牙的现实主义,我们还需要读桑切斯·菲尔罗西奥或者加西亚·奥尔特拉诺,需要研究阿尔德科阿度过的美洲小说以及古典文学。只有把作者放到全景当中我们才能理解和诠释他。但是把全景用作背景和绘出一幅全景的图画是两回事。前者只是以一片田野和一条河流作为背景画了一幅骑士的肖像,后者则要画许多田野,山谷和河流。我们必须要改变技法,或者用摄影的术语来说,改变焦距。从单一作者的角度出发拍摄的全景是有点失焦的,不完整的和劣质的。
最后我们要记住下面这个基本结论:范围越小,干起活来就越是省心和安心。单一主题由于面面俱到,论文看起来最好像是随笔,而不是历史或者百科全书。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什么专业的呢?可以找到中华代笔网看一下,里面有个文章大全栏目。希望有你需要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