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内容关于数学的论文。 5

题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800字左右。拜托啦,我要的很急!!!!... 题目: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800字左右。
拜托啦,我要的很急!!!!
展开
 我来答
爱游泳的霸王龙
2011-08-21 · TA获得超过6.9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774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967万
展开全部
1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数学教学中是否需要“实验”,对此还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从本质上来讲,影响和制约数学教学模式变革最直接最根本的动因是数学本身,或者说是数学的哲学基础,“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出于某一数学哲学,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如此”。                                                                                                                                                                                                                                                                                                                                                                                                                                                        
一、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                                                                              
在数学领域里,对数学实验有不同的理解和内涵。本文的数学实验不是指“思想实验”,而是指类似于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等的科学实验。但由于学科性质不同,数学实验又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实验。根据科学实验的定义以及数学学科的特点,数学实验的概念可以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                         
二、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问题情境(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出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步骤,在计算机(器)上进行探索性实验,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证明或验证。根据这一思想,教学模式一般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创设情境是数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思维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斯宾塞在《什么是最有价值的知识》一文中明确提出:“科学起源于人生的需要,无论个人或全种族,其所取的途径必由具体以达抽象……所以,每门科学必须以纯粹经验为之先导;等到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后,推理才能开始。”                                                           
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唤算起学生的积极思维数学教学中,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运用文字与动画组合。问题情境呈现清晰、准确,这是最基本的要求。
(2)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学生观察、思考,从问题情境中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进行探索、研究。
(3)有一定的探索性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能产生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去思考。
(4)简明扼要。创设情境不宜过多,过于展开,用时也不要太长,以免冲淡主题,甚至画蛇添足。                                  
(二)活动与实验。这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和核心环节。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组织适当的活动和实验;数学活动形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是以2-4人为一组的小组形式进行,也可以是个人探索,或全班进行。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仍然是必要的,教师给学生提出实验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在计算机(器)上完成相应的实验,搜集、整理研究问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的结果作出清楚的描述。这一环节对创设情境和提出猜想两人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例如,利用软件“几何画板”(或“MATH-CAD”等其他软件)在课本中习题“一条长度为2的线段AB,端点在坐标轴上运动。从坐标原点向AB引垂线,垂足为M,求垂足M的轨迹”时,首先在屏幕上给出动态演示,接着一步一步地启发学生导出动点M轨迹的极坐标方程P=sin2θ,并在屏幕上显示出它代表的四叶玫瑰线,然后启发引导学生猜猜看极坐标方移P=sinnθ表示的曲线是什么形状?学生利用计算机又可以自由地做实验,键入不同的n值,各种美丽的花瓣便出现在屏幕上。这时学生们兴奋极了,实验出现了原来未预料到的结果。但是当n=0.1,0.5,1.5,3.7…时,屏幕出现了并非花瓣的曲线──产生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是传统的方式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著名的数学家、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总结出了数学学习过程的三条原则,其中第一条是“主动学习”,认为“学习过程是积极的……自己头脑不活动起来,是很难学到什么东西的”。学习通过“做数学”来学习数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去获得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姿态,在“实验空间”中观察现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数学情感。          
(三)讨论与交流。这是开展数学实验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培养合作精神、进行数学交流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实验活动中去,对知识的掌握,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业成绩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态度、意志品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数学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通过发言、提问和总结等多种机会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条理性,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进行整理,明确表达出来。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归纳与猜想。归纳与猜想这一环节和活动与实验、讨论与交流密不可分,常常相互交融在一起,有时甚至是先提出猜想,再通过实验验证。提出猜想是数学实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实验的高潮阶段;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数据分析,寻找规律,通过合情推理、直觉猜想,得到结论是数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体现,是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G·波利亚曾经这样高度评价过猜想的作用:仅仅把数学视为一门论证科学的看法是偏颇的,论证推理(即证明)只是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而要得到这个成果则必须通过猜想。猜想是一种灵感,要产生灵感,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数学修养外,还应该对面临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五)验证与数学化。提出猜想得出结论,并不代表实验结束,还需要验证,通常有实验法、演绎法和反例法。提出猜想是科学发现的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需要猜想。但数学不能仅靠猜想来行事,验证猜想是科学精神、思想以及方法不可或缺的关键程序,是对数学实验成功与否的“鉴定”。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证明猜想或举反例否定猜想,让学生明白,数学中只有经过理论证明而得出的结论才是可信的。      
三、开展数学实验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于传统教学,数学实验用时较多,而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为完成教学计划及应付中考、高考,时间宝贵,有人甚至认为没有时间进行数学实验。事实上,开展数学实验,不仅在于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探求,还在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实验是数学体系、内容和方法改革的一项尝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不是要取代其他教学模式,而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在中学开展数学实验、研究性学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长效性。    
(二)在中学常规的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师面临来自专业素质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对大多数中学教师来说,对计算机知识相对生疏。而利用计算机开展数学实验需要较多计算机知识,有时甚至要用到简单的程序设计知识;
另一方面,开展数学实验,需要教师具有更强的数学知识和科研能力,这就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开展数学实验教学需要计算机硬件的支持,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有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校购买实验仪器设备还有一定的困难,这给推广数学实验造成了客观上的障碍和阻力。值得高兴的是,如今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价格不断下降,对创建数学实验室提供了便利条件。为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应克服困难逐步建立数学(计算机)实验室,开展数学实验,让理论与实践接轨。

2。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而很少关注所教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哪些联系,以致学生学会了知识却无法去解决与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运用的脱节,使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如此的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极为不利的。

        数学知识生活化的教学日益重要。教学中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各种能力也随之培养起来。下面是我的一点看法: 首先,思维训练“生活化”。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际。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精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能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学习、观察、讨论和总结。其次,技能训练“生活化”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对学生的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避免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可根据教科书中的题目,教师对之进行修改,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融入练习之中。再次,应用题训练“生活化”。应用题训练“生活化”,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再去理解数量关系,理解数量关系后再运用到生活中去解,例如:

    1、 今天我和妈妈去商场购物。买了8瓶牛奶,每瓶2元;2条毛巾,每条4元;1瓶花生油68元。一共用了多少元?

     2、 星期六我去市场买鱼,鱼每斤6元,共3斤。我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3、 星期日我和爸爸、妈妈去看新房子。量出客厅长8米,宽4米;房间一长7米,宽3米;房间二长5米,宽3米;房间三长4米,宽3米;厨房的边长3米;两个卫生间都是长3米,宽2米。爸爸要我算出新房的面积有多大?

        要培养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老师首先应该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输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决实际问题。然后叫学生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然后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写下他们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我想他们一定会更多的从数学思考、数学发现方面写出日常生活中的数学记录。记录下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让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一定会让他们终身享受学会生活中的数学思考的价值。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学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知识生活化。
雅致青轩
2011-08-2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413
展开全部
怎样包装最节省材料
起因:
在暑假里,老师要求我们写一篇数学论文。正巧的是,我的表妹最近生日,我BUY了礼物,其外表大小为30 cm×15 cm×5 cm的长方体。可惜我没有漂亮的包装盒,也没有买到合适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礼物用包装纸包好。在两种要求下,我开始研究“怎样包装最节省材料”。
我的计划:
1、 自己比较、设计。
2、 用实物试验一下。
实践过程:
1、 准备好包装纸(若干 )与礼物(30×15×5)单位:cm
2、 计算礼物的表面积:(长×宽+长×高+高×宽)×2 =1350 c㎡
3、找出比礼物表面积大的包装纸,进行包装。
包装方法(一):磁带式包装(将物品放在包装纸中间,呈平行状态。然后将多余部分重叠),以重叠1厘米为例,最少需包装纸:(1350+1×30+15×5×2)=1530c㎡,我用40 cm×40 cm的包装纸就可以包好。

包装方法(二):对角式包装(将包装纸旋转45°再将物品摆放在包装纸的中心。对角包折。)我用40 cm×40 cm的包装纸无法整体包装好,因重叠部分比较多,个别角还在外面。

结论:
包装纸重叠的面积越小,节省的材料就越多。
感受与体会:
这次的研究很有意义。可谓“一箭双雕”啊!既帮我包装好了礼物,又完成了暑假作业。我还要继续研究下去,争取发现一种既方便快捷,又节省材料的包装方法!

五(1)班 吴柔嘉
PS:图解自己画!!!

参考资料: 吴柔嘉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