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民间借贷,为什么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合同属于

 我来答
借贷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汇法网
2018-05-21 · 委托催欠,判决书查询
汇法网
北京汇法正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司法涉诉信息、行政处罚信息、欠款信息数据库建设及应用的大数据公司。是利用大数据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拥有中国最大的法律信息数据库。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一、为什么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为实践合同。

这样规定的前提有两个:
①实践合同以物之交付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因此借款人在合同成立后不负有合同义务;
②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在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不支付利息,为无偿合同。
因此法律认为,对于自然人而言,其理性能力不一定足够,因此以物之交付作为合同的成立要件,可为出借人争取更多思考的时间,避免出借人遭受损失。
当然这里会发现存在两个问题:
①自然人之理性能力是否必然小于企业?
在以“自己责任”为基础的民法,以理性人为前提,不应由法律为出借人设定所谓的“反悔时间”,倘若担心出借人迫于情面在非正式场合口头答应便承担合同义务,争议无非是“是否具有受法律拘束意思”的解释问题,完全可以依据情谊行为的理论解决,没有必要以理性缺失为由鼓励出借人反悔,这样既违反自己责任这一基础,又侵蚀诚实信用这一准则。
②“无偿”这一属性是否就应导致“要物”这一结果?
以此逻辑,自然人之间签订的任何无偿合同均应“要物”,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倘若约定没有利息也应“要物”,自然人之间若约定利息则应当诺成。这一逻辑显然无法成立,这也就是包括王泽鉴教授在内的诸多学者,认为在当代,实践合同均应予诺成化的理由。
【延伸】
将自然人的借款合同作为实践合同,不见得符合实践合同这一概念的产生初衷。罗马法上最初的契约有三类,即文书契约、要式口约和要物契约(实践合同),其产生的初衷本在于破除法定形式对于契约成立的束缚,从而鼓励交易。但经过发展,在交易被广泛鼓励的今天,“要物”却成为了限制合同成立的要件,应当如何看待,值得思考。
二、合同履行地。
可能是记性不好了,就履行地问题,我找到的规定是: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三条
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您可能需要的服务
百度律临官方认证律师咨询
平均3分钟响应 | 问题解决率99% | 24小时在线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17054人正在获得一对一解答
南宁热带风暴6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厦门蝴蝶飞舞1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呼和浩特草原之歌3分钟前提交了问题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还有疑问? 马上咨询36179位在线律师,3分钟快速解答
立即免费咨询律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