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调查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1-15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1.环境地质调查概述

环境地质问题,指各种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和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主要是城市、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等重大工程建设和矿山开发、水资源开发及农业活动等引起的地面及斜坡变形破坏、建筑物及公共设施的变形破坏、固体废弃物的环境危害、水库浸没及水库诱发地震、地下水资源枯竭和水质污染等。主要特殊不良地质环境条件指特殊不良岩土体(易溶岩、冻土、湿陷性黄土、胀缩土、淤泥质软土等),原生有害地球化学异常、煤层自燃、海平面升降、重要地区的沙丘移动和地壳强烈活动带等。主要地质灾害包括由自然地质作用以及人为活动造成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下工程的严重塌方、突水、瓦斯爆炸,土地盐渍化、沼泽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与河道、水库淤积,河、湖、海岸的严重冲刷、塌岸,海水入侵,旅游区和自然环境保护区的自然地质景观破坏等。环境地质调查的任务及主要内容主要有:

1)调查各种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着重查明对本区影响较大和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

2)应用定性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及环境地质问题影响程度及其危害的分区评价,并作出发展趋势预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环境、社会与经济(人口、城镇、经济—工程建设等)发展规划,圈定重点防治区域。

3)研究并提出环境地质问题、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对策,包括在重点地区进一步勘查、评价对策和监测预报对策与治理对策等。对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点或影响较大的问题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以便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环境危害。

4)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不同,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别,所反映出的环境地质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因此部署上要按“区域展开,重点突破”的原则,确定调查工作重点。

2.调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充分利用前人资料,重视野外路线调查,加强综合分析,查明条件、总结规律、科学分类、现状评价、趋势预测,并提出区划与对策。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应根据已有资料和国民经济规划建设要求,划分出重点工作区和一般工作区。要把地质灾害危害程度较大的城镇区、工矿区、重大工程分布区、交通干线、国土开发重点区、农业重点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作为重点工作区。

要充分收集、利用已有资料和遥感图像,以路线穿越调查为主,现场观察和访问相结合,必要时辅以适量的物探、剥土、坑槽、室内实验;加强地质观察和分析,记好调查卡片,收集好第一性资料;加强资料整理和综合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重点区或全区性的重点问题的调查要加密调查路线和调查点。

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种类多,分布不均,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抓住对调查区危害最大的灾种或问题,调查其发育特征、分布规律、成因和危害。在调查成因及发育规律时,要分别阐明自然条件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在其形成中的作用,并注意地质灾害及环境地质问题的群生及派生关系。对点上或面上的问题都要调查其现状及变化两个方面的情况。对重点地区的一些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或问题尽可能在现场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了解和总结已有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的对策。

加强灾害经济的调查研究。地质灾害造成人畜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和已有防治工程的类型、结构、规模及防治工程效益等,都必须分项统计和列出。

(1)崩塌调查

调查重点地区是新构造上升(含强烈地震带)、高差较大、坡面较陡、降雨充沛、暴雨多发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的山区。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崩塌发生的时间、范围、规模、特点、危害和造成的损失;②调查分析崩塌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包括自然的(如降雨、地震、植物根劈)和人为因素(坡脚开挖、后缘加载、机械振动、排水不当)等;③评价并预测重要崩塌体稳定状况及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④圈定潜在崩塌危险地段(带),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崩塌形式和可能规模,提出防治对策。

(2)滑坡调查

调查的重点地区是新构造强烈上升(含强烈地震带)、软硬岩相间、降雨充沛、暴雨多发,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烈等山区。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滑坡规模、要素和危害。估算滑坡规模包括长度(顺滑动方向)、宽度、厚度、面积、体积和滑动的水平、垂直距离;滑坡微地貌形态特征,如滑坡形态和地表起伏情况,滑坡环谷、滑坡断壁、滑坡台阶、洼地、膨胀丘等;重要滑坡体的组成要素与特征,如滑坡体物质组成、结构和分布特点,滑坡体后缘、前缘及侧方边界尺寸和高程,滑动面、滑坡床和剪出口形态、构成、产状与埋深,横向、纵向、放射状、羽毛状裂缝等;其他现象,如滑坡体上建筑物、树木等地物位移情况,滑坡造成危害情况等;滑坡危害和造成的损失。②调查分析滑坡形成条件、影响因素、滑坡活动历史和滑动方式、特点、力学性质、类型,以及滑坡与其他斜坡变形方式的关系。③调查预测滑坡体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④调查圈定潜在滑坡危险地段,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变形破坏方式和可能规模,提出防治对策。

(3)泥石流调查

调查的重点地区(段、带)是,构造强烈活动(含强烈地震带)的山区或山前地带,具有大量松散物质堆积区,滑坡、崩塌物质成片、成带堆积区,暴雨多发区及冰雪融化区,植被严重破坏区。应特别注意对“人为型泥石流”形成条件的调查,如矿山废弃矿渣、矸石和道路或施工弃渣堆放不当,可能因暴雨引发泥石流的地段。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泥石流的规模、特征和危害。形成泥石流的固体碎屑物质的供给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位置、范围、规模、形态和泥石流物质组成、结构特点及可能的物流量;形成泥石流的水的来源和水量;泥石流物质成分、结构和流变性质;泥石流暴发时间、过程(速度)和受力性质;泥石流类型;泥石流活动历史和暴发频率,特别注意历史上该地泥石流暴发的临界降水量;泥石流危害和造成的损失。②调查形成泥石流的自然与地质环境背景。包括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风化作用与崩滑作用及其堆积物发育、分布状况,流域内降雨、冰雪融化特点和河、湖、水库分布情况等。③调查预测泥石流稳定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④调查圈定潜在泥石流危险的和多发的地区(段)或沟谷。

(4)地裂缝调查

调查地裂缝的形态特征、产状要素、规模和其形成的自然地理及地质环境背景(特别是与区域构造的关系)与影响因素(自然的、人为的),有条件时初步确定地裂缝的成因类型,分析地裂缝在时间上、空间上、强度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调查地裂缝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措施,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5)地面沉降调查

调查地面沉降的分布范围、发生历史、沉降速率、总沉降量、范围、历史和引起地面沉降的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与因素,尽可能分析地面沉降的成因(构造沉降、抽取地下水或土层压缩引起等)和主要沉降、压缩层,预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调查地面沉降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如海水倒灌,港口、码头和堤岸失效,河流纵坡变化导致水流不畅、洪水泛滥或影响水上交通,雨季渍涝成灾,地表和地下建筑物损坏等。对已采取的防治措施,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6)地面塌陷调查

地面塌陷主要指岩溶地面塌陷和非岩溶地面塌陷,而后者多是因为采矿或洞室开挖引起的塌陷。因此,岩溶区(主要是松散堆积物覆盖的岩溶区)城镇、工厂洞室密集区和矿产开采区是地面塌陷的重点调查区。调查内容包括:①调查地面塌陷发生的时间、规模、范围和分布规律,分析地面塌陷与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水、地表水之间的关系。对矿区地面塌陷还应特别注意分析地面塌陷与矿山排水或采空、洞室开挖等之间的关系,确定其成因类型。②调查地面塌陷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厂,要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7)坑道突水调查

调查矿山和其他地下坑道突水(有的伴随突泥)的时间、规模、历史和突水点的分布、特点与水的来源,分析突水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溶发育规律、地表水与人为活动的关系,调查突水造成的危害和损失,了解突水防治经验。

(8)海水入侵调查

调查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层的历史、范围、面积和淡水咸化的程度及动态,调查区内自然地理、地质环境背景,分析海水入侵地下淡水层的原因,调查海水入侵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9)冷浸田和土地盐渍化、沼泽化调查

调查冷浸田(或称土地潜育化)和土地盐渍化、面积和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特点,沉积物的成因类型、物质成分和厚度,区域地质构造及新构造活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人为经济—工程活动和土地耕作、灌溉、施肥及其管理情况,分析冷浸田和土地沼泽化、盐渍化的成因与类型。调查冷浸田和土地沼泽化、盐渍化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农业损失。预测它们的发展趋势,总结当地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10)河流、湖泊(水库)、海岸侵蚀与沉积调查

调查河流、湖泊(水库)、海岸侵蚀、堆积的速率、规模和规律,所在地区气候、气象特点和水体水文特点,以及所处地质环境背景;分析河流、湖泊、海岸成因和演变历史。调查河流、湖泊、海岸侵蚀、堆积和演变危害与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防治对策。对已有的防治工程,详细调查其特点和效益。

(11)土地沙化和沙漠化调查

调查土地沙化和沙漠化的范围、程度、特征、发展速率和类型,分析形成沙化和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调查土地沙化与沙漠化或沙丘移动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尽可能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12)水土流失调查

调查水土流失范围、发展速率、强度(侵蚀模数等)、面积和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调查水土流失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如土层变薄、耕植土被毁损、土壤肥力减低和河流、湖泊、水库淤积、洪水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等,预测其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的防治经验,提出进一步防治对策。

(13)特殊岩土危害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岩(土)层的物质成分和机构、地下水的埋深及水位变化、气温变化、冻结层厚度(永久的、季节性的)冻融变化周期、土石冻融类型及其成因、黄土湿陷危害、胀缩土危害、淤泥质软土等调查。

(14)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枯竭)或上升调查

调查地下水开采量、水位下降速度、深度、水质变化、降落漏斗面积等,调查由于人工开采或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或枯竭对城市或工农业供水、地球化学变化等造成的危害,调查地下水位上升对农田、城市建筑地基及各种设施的影响或危害。

(15)地下水污染调查

调查各种污染源的位置、主要污染物和浓度、排放量、排放方式、排放途径及污染状况,重点调查工业“三废”排放和农业污水灌溉现状及污染状况;大气、地表水与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及污染程度、范围与演变过程、污染原因和污染途径;地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分布特征、污染程度和污染范围、污染原因、污染类型,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16)原生或次生地球水化学场变化问题

调查由于原生地球化学场异常或次生地球化学成分变化引起的各种危害,如地方病的类型、分布、危害人类或其他生物种群的范围、产生原因等。

(17)固体废弃物调查

调查工业、生活固体废弃物、废液的不合理排放对地表和地下水环境危害的地点、原因、范围和强度等;城市生活垃圾的排放及其污染范围,填埋物的处置状况;矿山区的废矿、矸石的堆放范围、污染性质、历史、强度等。

(18)山区城市建设地基开挖调查

调查山区城市建设中不合理开挖坡脚或基坑引起斜坡变形破坏的分布范围、程度、产生原因及对建筑群的破坏状况。

(19)地下工程中的地质灾害调查

调查地下工程中的严重塌方、突水、突泥石流、瓦斯爆炸、岩爆与煤层自燃的规模、成因及其危害程度和教训。

3.环境地质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主要包括环境地质数据库的建立、计算机辅助制图、利用数据库的可操作性和计算机制图的及时灵活性,进行多方面的辅助决策。为地区性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布局的决策,适时调整地方经济战略,进行咨询;全国计算机数据库联网,对国土规划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设想进行防灾、减灾、抗灾和救灾检查。

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研究完成的主要地质图件有环境地质图、地质灾害分布图、地质灾害发育强度分区评价图、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预测图、环境水文地质评价预测图。

宏电
2024-09-30 广告
河道水文监测选深圳宏电,20年的流量监测研发经验,提供从硬件产品到软件平台,其最新推出的声学多普勒流量计通过水利行业权威检测,已经应用在全国多个城市排水管网、明渠等的流量在线自动监测项目中。尤其适用于浊度大于20mg/L的流体流量测量场合,...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宏电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