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电影院消费那么贵

 我来答
匿名用户
2019-08-13
展开全部

场地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设备维修和置旧费用,物价上涨,加上平时的观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时候就会随着电影的市场需求成倍上涨票价

打开购票APP,你或许会发现,一部电影的票价已经最低30元起步,而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约朋友看一次电影可能比聚一次餐还贵了。


而与我们相邻的印度,电影票价格普遍约合人民币5、6元。首都新德里最豪华的电影院看一次电影大概16元人民币,加上印度高分电影频出,难怪有网友惊呼:“印度是影迷的天堂”。


可能很多年轻人并不知道,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电影票价才2角左右,如此低廉的票价也曾经令外国影迷羡慕不已。而如今,四十年过去了,票价翻了不止百倍,占人们收入比重也越来越大(据统计,过去一张电影票价占人均收入0.67%,如今已经上升到2%)。


那么电影票为什么越来越贵?我们梳理了中国电影票价变化的历史,期望能找出票价变贵的原因。


二十世纪50年代~80年代:低票价政策


在民国时期,电影并不是一个亲民的娱乐活动。当时一流影院的票价大概分为4角、6角、1元等三个级别,普通影院的票价一般在2角左右。要知道,那时候一元钱就能买20斤面粉,所以普通人一般看不起电影。在这个时期,电影票还是相对昂贵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各项管理政策都向隔壁苏联大哥学习,电影票价的制定机制当然也不例外。当时苏联为让尽可能多的群众走进影院,接受国家意识形态宣传,采用低票价政策。所以,当时中国电影也是由政府统一定价,票价甚至低至几分钱。在这个时期,电影迅速成为真正大众的娱乐艺术品。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当时的电影票


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几乎所有商品物价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涨,而极少数未做调整的商品则受到整个物价体系的挤压,电影票价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一般城市电影票价为3角,农村地区则花2分钱就能看一场露天电影,这令国外同行咋舌。同比其他地区,香港的平均票价合人民币10元5角,日本是40元,美国是50元,都远高于大陆电影票价。所以当时的人们说,生活中有三大便宜:“吃粮食、看电影、坐火车”(有人进一步总结“粮食靠国家补贴活着,电影靠浮动票价活着,铁路靠超员载客活着”,可谓一语中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露天电影(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票价这么低,合理吗?


根据政治经济学观点,如果平均工资增长率为5%~6%,物价上涨率为3%~4%才能保障社会健康运转。但从建国后到80年代工资增长率已超过100%,电影票却停滞不前。所以,正由于当时票价的过于低廉,在一切都走向市场化的时代,电影产业出现了各种弊病。


首先是电影厂难以为继。物价的上涨导致电影厂摄制一部电影需要花更多的钱,但票价却没有随之上涨,所以电影厂的利润持续走低。加之影院放映成本也在提高,电影票的收入越来越难支撑电影摄制、放映的开销。直接后果就是,大量电影厂濒临倒闭,只能靠小部分浮动票价维持。


低票价还催生了票贩子。由于票价低廉,票贩子们通过阅读杂志、报纸上关于电影的信息,了解到哪些影片可能会是大卖影片,就早早囤购大量电影票,再加价贩卖,以实现“中间商赚差价”的目的,获利颇丰。


正由于低票价导致的种种问题,当时很多学者呼吁提高电影票价。


二十世纪80年代末:票价改革


终于,在80年代末期,电影票价的制定权逐步由政府管控转变为市场调控。为了能在市场经济时代更好的生存下去,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灵活定价。越来越多的影片采用浮动定价,原本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票价从此开始一路上涨,最终形成了的“高票价”局面。


那么,票价涨成什么样了?


一份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里的数据显示:从1989到2005十几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近10倍,而电影票价由原来的不足1元涨到数十元元,增长了100倍左右。电影票价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收入的涨幅。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高票价导致的结果是,大量低收入人群在影院门前止步,看电影这一行为越来越“去大众化”。


与此同时,市面上的娱乐项目变多了,观众的选择变多了。当时的舞厅、卡拉ok、台球厅和游戏厅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看电影,人们大有去处。


于是,电影观众开始大量流失,整体的观影人次逐年下降。从1989~1999年的十年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从27亿元下降到8.1亿元,观影人次从293亿下降到3亿以下。曾经电影放映结束后,观众潮涌而出的热闹场面不复存在了。 


必须说明的是,90年代电影业整体极其萧条,其背后原因复杂,即使是降低票价也无法解决问题。实际上,票价如果不涨,电影公司更难生存。



二十世纪90年代到二十一世纪初:高票价与低价促销


到二十一世纪初,中国电影市场陷入谷底,不管是观影人数还是票房都到了历史最低位。但票价依旧保持着上涨的趋势,1999年平均票价10元左右,到2003年就涨到了25元左右,这一涨幅依旧超过人们收入的涨幅。


电影观众不断流失,影院为了营收只得提高票价,票价一提高,观众又少了,由此陷入了死循环。面对这样的局面,有些影院自发开始了一系列低价促销行为。


2000年,四川峨眉院线推出了5元低价票。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影厅爆满,票房立马上涨。但只过了三个月,“5元票”就不复存在。到了2004年,四川成都峨眉院线再次掀起降价风潮,推出“10元票”,但同样以失败告终。所有那些跟风降价的影院,最终都因为票房下降而终止降价。


对于这些失败的降价策略,清华大学尹鸿教授解释道:“我认为它是强心针似的这种救市的方法。突然把票价大幅度地下降,可能会成为一个轰动性的事件,导致在短时间增加一群人看电影。这种短期的爆发不足以维持一个长期的经营。比如说,一个月以后没有电影可挣钱了,你发现影院里面找不到一个能让所有的观众喜欢看的电影,那么这个时候你的观众数目又会大幅度下降。”


几年后,3D风潮兴起,电影票价又被推高了一个台阶。2008 年上映的3D 电影《地心历险记》,在广州嘉禾影城售价为120 元。2009 年的科幻3D 电影《阿凡达》在很多影院都定价在160元左右,一度还出现了黄牛党炒电影票的现象。


电影《阿凡达》海报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好莱坞大片全线3D化,国产3D电影也陆续推出,甚至很多没有什么视效的剧情片也进行了3D专制,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提高票价。


201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23~30岁青年是看电影的主力人群,但这个人群的收入并不高。有人抽样调查了上海、北京和济南的观众,发现48%的人因为票价昂贵而选择不看,72%的人表示当票价降低将会走进影院。


这个时候,高昂的票价依旧是阻碍人们走进影院的重要的原因。


2014年到2018年:票补的诞生与消亡


情况在2014年开始发生转变。


在高票价的局面下,线上售票平台猫眼率先实行了票补机制,利用9.9元的预售价刺激用户的观影热情,成功让《心花路放》突破10亿大关。紧接着,微票儿、格瓦拉、淘票票等一众售票平台也竞相推出5元、8元的超低价,甚至有1元看电影的促销,一时让不少观众尝到了甜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线上促销广告(图片来源网络)


2015年,越来越多的网络售票平台出现,票补的竞争进入到白热化的阶段。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7年,内地影市票补大概占到全部票房的8%-10%。2017年度票房559亿元中,大约有30亿来自票补。


相比其他营销手段,票补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所以片方很快取代平台成为了票补的主要来源。越来越多的片方通过首周末超低预售价来提高前期的票房,促使影院给出更多的排片。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格瓦拉5元抢票宣传海报(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随着竞争加剧,各大电影公司也开始受困于票补。华谊兄弟执行总裁王中磊曾直言:“我们确实被票补绑架了。在恶性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你不掏,就只能眼看着掏了钱的片方抢走你的市场份额。如果你不补,影院就不给你排场。”


面对如此状况,2018年春节档,有关部门提出减少票补的要求,规定最低票价为19.9元,限额50万张。到了九月底,有记者证实,管理部门将再出新规,要求停止第三方和影院自有渠道的票补,于10月1日正式执行。


其实,作为短期促销行为,票补对观众的影响也在不断降低,观众越发信赖的是映后口碑。如果电影本身足够好,他们更愿意花较高的价钱来购票,而不是盲目下单低预售票。票补退出历史舞台也是必然。


4年的生命虽短,但票补机制对电影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首先它确实惠及了不少人,拉动了很多潜在的观众。其次它重新激发了人们观影热情,培养了观众走进影院观影的习惯,对扩大电影市场贡献不小。


不过,需要清楚的是,“票补”并没有真正降低票价,只是售票平台或片方帮观众补足了差价,影院实际结算票价并未受到影响。那么,当票补消失,票价回涨,观众是否会再度流逝?未来,电影票价会不会降?


未来,电影票会不会越来越贵?


目前来看,电影票价很难下降,这不仅是因为影片的摄制成本不断提高,还因为影院类型出现变化等多方因素。


过去一个大厅至少能容纳上千人同时观影,只要观众足够多,即使票价低廉,影院放映一场的利润也是可观。而如今的影院则多是豪华型多厅影院,每厅仅能容纳百名左右观众,这样即使降价吸引进了更多观众,最后的收入还是极其有限。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如今多是豪华型多厅影院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是大众认可的好电影数量依旧较少,影院人气不足,降低票价难以获得长久的利益。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总经理赵军等业内人士表示,人气才是影院的生命线,如果每个月有20部以上的好电影上映,影院为了拉回头客,自然会降价。所以,若以最后的票房为目标,票价并非越低越好。


但是,也并不是说电影票越贵,票房就越高。当价格超过一定程度,消费者反而会因为承受不了高价而选择其他娱乐方式,票房反而也会下降。


在今年凡影、复旦大学和画外共同出品的《中国电影市场专题研究——受众、供需与票房》年度报告中,也提到了电影票价拐点的问题。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价格拐点各不相同,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价格拐点在80多元,但目前平均票价是40多元,尚有上涨空间。而非省会的二线城市平价票价已经接近价格拐点,上涨空间很小,市场趋于饱和。


故而,电影票价并不是“越贵越好”或者“越便宜越好”,而是面对在各线级城市的不同观众时,需要配置差异化的电影票价政策,进一步放宽票价的定价权,让市场自身发挥作用,这才是最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做法。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所以,想不降价又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电影本身的质量是首当其冲的要素。在此基础上,采取更加灵活的定价机制,制定多层次的票价体系,才能让每个观众都能买得起电影票,才能让电影真正成为他/她娱乐生活中的一项重要选择。

公众号:狸猫电影惠,一只猫为你推荐最新电影资讯解读和电影票优惠资讯

百度网友349dd22
2019-01-28 · TA获得超过152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10
采纳率:49%
帮助的人:59.3万
展开全部
其实电影票涨价也是一种市场售价行为了,也是紧跟市场相应的变化的,现在总体来说,相比过去物价都是有了急剧的上涨的,电影票也是免不了这一结果的,当然普通的上涨,大家也会不觉得有什么了,但是现在的电影票大家很明显感觉到这并不那么正常,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那就是附加消费的急剧飙升。
现在人看电影也绝对不会纯粹的只为去看电影,和女朋友去看个电影什么的,这样肯定就会消费一些附加食品等等了,你去看电影,你也不可能去拿些吃的去看吧?所以在电影院买些吃的,就是很多人的选择了,而电影院就是抓住了这些人,不会去别的地方买吃的的想法,他们就把食品的价格推得特别高,这样算下来最后和消费的金额就特别大了,因为电影票也确实有上涨,所以人们就把错归罪于电影票上了。
电影票也确实有上涨,有些电影票的价格甚至漫天要价,简直不合理的不可理喻,一方面,除了电影院为了观众的体验,升级各种观影设备之外,电影的制作方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随着国内的电影制作水平的提高,当然相应的花销也就更多,更何况时不时的还会请一些流量明星前来参演,流量明星的高片酬大家也是领教过了,其实也不止流量明星了,电影方面演员的片酬都比较高,所以这些整体算下来,电影的制作费用就特别高了,而这些电影又是让观众来买单的,所以提高票价也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原因了。
你看像一些好莱坞的制作大片,他们的票价相较于国内的电影作品就高了许多,好莱坞的高制作,高投入也是比较有名的,所以随之而来相应的压力承担就转嫁在消费者身上了,国内的电影制作水平也在往这方面发展,所以票价上涨电影制片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周想都
2019-01-28 · TA获得超过354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43
采纳率:13%
帮助的人:18.8万
展开全部
影院的软硬装修、放映设备和音响设备就是好多银子啊,在电影院屏幕大,画质清晰,音响效果震撼。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9-01-28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贝q加尔楠女
2020-01-02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4万
展开全部

场地成本上涨,人力成本上升,设备维修和置旧费用,物价上涨,加上平时的观影淡季影院入不敷出,旺季的时候就会随着电影的市场需求成倍上涨票价

打开购票APP,你或许会发现,一部电影的票价已经最低30元起步,而繁华地段影院的票价则一般高达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约朋友看一次电影可能比聚一次餐还贵了。

如果想去电影院看的话可以下载app买票,但是为了购票优惠我曾经手机里下过各种买票的app,淘宝、美团,乃至后来的猫眼、淘票票,别问我为什么下载那么多,因为各家都有不同的优惠活动啊!可是,随着购买电影票的增加,发现每家给出的电影票优惠大同小异,而且优惠力度最大的活动多是针对新用户而言,买了一次就降低优惠力度了,这些应用放在手机里还占内存。一比之下全都删除了,现在我只用一个公重号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了——桃子推荐。简单方便,正在上映电影直接就能在线比价,选座支付,而且购票时直接打八五折,全国电影票都可以购买,简单实惠。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3)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