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确定多大年纪才算是“年纪大”。我今年43岁仍然做程序员。
从九几年开始进入这一行,中间也曾自己做过传统业行,也做IT行业不同岗位做过,在程序员的晋升通道中也做过研发总监,可这些,都没法带给自己那种写代码得到的乐趣。,最终还是又回到程序员岗位。
在中国,愿意一直写代码的人,并不多,这是事实,但我的看法是,这并不是因为年纪的原因,也不是因为竞争的原因,而主要是【中国式职业规划】和【IT企业的生存压力】的带来的。
中国式职业规划
现在很多培训机构、很多企业,都在谈职业规划。
企业告诉你:我们这个岗位的晋升通道是这样的,巴拉巴拉巴拉……
这意思就是说,你来做这岗位吧,做若干年,你就可以在这个通道上往上爬一层……
那么好了,不管这个晋升通道是什么样的,你一开始是程序员,爬几步后肯定就不是了。
培训机构告诉你:要有职业规划,要有人生规划。
在我看来,这是洗脑:他们的人生规划的核心是"努力挣钱,然后去过幸福的日子",然后根据这个再推出相应的职业规划:努力工作->获取更高的职位->挣更多的钱->更努力工作……
如果信奉了这些,那么,当一个程序员接近个人能力的瓶颈或者职业、行业的瓶颈时,感受到那种突破的压力,他就会考虑转换岗位以寻求更容易突破的方向。而遇到这类瓶颈的程序员,估计多数就是所谓的”年纪大“的范围了。
中国经济正处在高增速阶段,这导致每个家庭、每个人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以保持与之同步,这一方面导致这种将”钱“作为核心词汇的人生规划大有市场,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企业的生存压力高于其它国家。
IT企业的生存压力
世界的变化正在加速,在IT这个行业尤其显著。
对企业来说,速度就是利润,就是生存的机会。早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快鱼吃慢鱼“把这个道理形容得十分形象。所有行业上,竞争都是越来越激烈,IT企业只会更甚。
二十年前,一个软件开发公司可以花三到五年来打磨一个产品;十年前,这个时间只有一年;而现在,更是缩短到几个月。
IT行业对开发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速度是的提升,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实现的:增加人手、优化开发流程、压榨人力。前两者对于一个具体的IT企业来说,在没有业务变化的前提下,都是有明显的极限的,所以,最终,还是落到第三个手段上:压榨人力。
在你以为996就是程序员世界的现实时,真正的现实是:在996之外,你还得保持随时待命的状态:电话保持通畅、微信常开什么的只是小儿科,网上随手搜搜就能搜到程序员深夜在马路边、地铁上改代码的消息。这种对工作时间的压榨,在其它职业上是很少见的。所以,程序员的工作压力之大,也是少见的。
基于这两个主要原因,程序员,尤其在中国,年轻化相对于其它行业是十分明显的。
但是,当摆脱了经济压力后,大部分人还是会想寻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或事业去投入自己的精力与时间的,这时,如果对coder是真爱,还是会再次回到这个岗位上的。只是,在经济快速增长阶段,企业与这类人在工作时间方面的冲突难以调和,所以,这类人就比较少见了。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会有更多的大龄程序员活跃在代码界的。
程序员的困惑:我该何去何从
32岁的Smith(化名)已算是IT行业的元老了。
大学时代的他,有2/3的时间是在校园微机房里度过的,当时,他疯狂地迷上了电脑。大学毕业后,Smith早早地被一家IT业著名的跨国公司录用,担任程序员。
刚进IT行业时,Smith有股火一般的热情,参与了不少项目,而且都成功了。公司对他也很器重,付给他的薪水在当时的同学中可算是天价。在后来的IT泡沫中,Smith的公司也还算稳定。
一晃8年过去了。期间,Smith曾换了两家公司,虽说薪水越来越高,但他却越来越困惑。今年他已经32岁了,以前不觉得,但现在,他感觉程序员的工作强度太大,自己一直在超负荷运转,工作状态就一个字:累。况且,由于这一行的特殊性,从业者必须不断地学习。32岁的程序员虽然技术老到,但毕竟在学习能力、反应速度、工作效率上渐渐地开始和年轻人有了差距,Smith觉得后生可畏,感觉自己的竞争力在缩水。
何况,现在IT业不比以往,面对大量“廉价”的职场新人,老板不仅可以挑肥拣瘦,还可以随时让薪水已涨到一定水平的老人“走人”。Smith的同事Tom(化名)就是这样被公司“请”走的。Smith担心:不知何时,这根裁员的大棒就要挥到自己的头上。目前,虽然自己薪水不低,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得到的多付出也就更多。而且业界还有这样的传统,过了35岁,IT编程员就有转岗的可能。未来该何去何从,Smith深感困惑。
寻求职业发展的“第二春”
Smith的处境代表了IT行业一个群体性的问题。有关职业规划师经过对Smith 的处境分析指出,IT人才市场的整体年龄状况趋于年轻化,22岁以下的择业者占总体比例的71%,而35岁以上的只占10%,年轻的人才给市场注入了活力,也使得IT行业的竞争更加白热化——人才流动性很大,岗位相对不够稳定。
程序员是个属于年轻人的职业,“Smith们”如果没有在职业生涯最初的5年或8年时间里得到晋升或实现转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技术更新的大潮中便面临竞争力衰减的残酷现实,需要重新定位和转型。“Smith们”与其咬着
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硅谷,此间程序员比比皆是。然而一眼望去,大多数一线程序员的年龄均在20至30岁左右,40、50岁的人在这个行业内颇为罕见。相较于国外五六十岁仍奋斗在一线岗位的老程序员,国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国内四五十岁的程序员去哪儿了?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程序员的工作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开发和研发,相对应的岗位则是开发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直接为产品贡献代码,以达成产品功能为主要目的,有比较多重复性工作。而研发工程师则更注重研究工作,任务目标一般没有前车之鉴,多数情况下要靠自身研究创新。
在国内,大多数大型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被称作研发工程师,但实际情况是国内几乎没有研发项目,只能称之为开发。开发程序员的工作大多是重复性劳动,容易产生疲惫感,薪资也许在工作2-5年内能达到一个峰值,但较难提升,导致很多程序员最终放弃写代码,转行做了其他。
此外,程序员多处于长时间加班、熬夜和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而年纪大的程序员往往在体力上疏于年轻人。若想继续在IT行业内打拼的程序员便只能追求成为更高技术水平的架构师或转至管理层这两方面寻求职业生涯的突破。一旦转型失败,也只能黯然退出这个为之奉献青春的行业了。一个行业内没有老员工,这其实是病态的。雷军曾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提到,96年时美国主力工程师以30、40岁为主,国内开发的主力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近20年过去,情况仍然没有转变。
但是越来越多的IT从业者发现,大数据技术来临之后也许这个现象就能有所改变。
大数据时代,程序员的春天?
首先,大数据从事的是开源工作,更倾向于“研发”,能够重新激起程序员研发程序的热情,职业生涯有了新的追求,这意味着大数据会成为值得程序员长期奋斗不断突破的工作;其次,由于大数据属新兴领域,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高端人才更是企业争抢的对象。薪资上升容易,职业发展潜力巨大。
IT行业是一个工作节奏非常快的行业,项目越快上市,就能更快一步抢占商机,公司的运营都是追求利益的,所以基本上很多公司的项目都会赶进度,为了加快项目的进度,项目的计划时间安排也是相当紧张,所以程序员加班是经常的事,导致加班多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
2、程序员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跟不上
从上面这一条我们就知道程序员加班、熬夜多,所以精力需要很旺盛才行。由于经常处在超负荷工作状态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年龄的增长,体能和精力都会下降。年轻人,身体素质好也许没问题,但上点年纪的程序员就会吃力很多,特别是有了家庭的程序员,照顾家庭也会分散自己的精力。所以才有很多人说程序员是一个吃青春饭的职业,虽然不全对,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程序员发现自己不能再做突破的时候,转型那就变得重要起来了,所以处在这个状态的一些程序员就会考虑转行,以求在转行后能以低于程序员的精力就能胜任的工作,即使工资没有程序员高。
3、重复性动作,对工作产生疲劳
由于长时间专注一个领域的开发工作,从一个项目到另外一个项目,很多工作是重复的动作。一个技术点长时间去做,虽然会越做越熟练,但是程序员的工作是出了名的工作压力大,任务非常紧张,这样是很容易让程序员产生厌倦的。大多数程序员还是喜欢挑战新技术,开发有创意性价值的功能。但是在繁重的开发任务下,也没有更多的时间了学习新技术。往往很多软件产品要求成熟稳定才是关键。经常听到行业里面的人。工作做得好好的,突然就有了想不想干程序员的想法。这也是一种“职业厌倦”的表现。
4、身体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程序员经常加班熬夜会让程序员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熬夜影响身体机能和身体排毒。饮食不规律,很容易让肠胃患上疾病。长时间对着电脑,电脑的辐射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不仅仅是近视,还能让眼睛各种不适症状。腰椎因为久坐也会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