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曹保平导演的电影《狗十三》?
电影《狗十三》作为口碑导演曹保平的又一力作,荣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新生代单元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以及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这部片名独特的电影,通过讲述一个十三岁女孩李玩的故事,将中国式家长教育的缩影,呈现了出来。在第64届柏林电影节获得新生代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推荐奖和第21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电影上映过程十分坎坷,有网友说是因为其中一个女主洗澡的画面才被禁五年,直到2018年12月14日上映,不过这其中缘由不好说。
有人说,《狗十三》是真实的青春,很多人都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还没想过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便被大人们灌输甚至是灌输了一代又一代的价值观,成为大人眼中所谓的“乖孩子”,这种循环多可怕……
电影最后,李玩遇到了丢失的爱因斯坦,可是为了不让它跟着自己受苦,李玩说认错了,这不是自己的狗。也许从那个时候,李玩就已经明白,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她要舍弃的不仅仅是一只叫爱因斯坦的狗,还有更多她不得已要失去的东西。这其中的无奈,怕也是有同样成长环境的人,一生无法清除的隐痛吧。
好的电影从来不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好问题,引发观众自己的思考。《狗十三》就是这样的电影。如果看过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人开始反思自己正在施与或接受的教育,这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至于答案,观众自己去寻找,这个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捷径,也不是电影的责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片中的小孩与鹰看似是豢养关系,实际上小孩就是待飞的鹰,而鹰就是未老先衰的小孩。只不过肯·洛奇将焦点对准社会结构的不公,而曹保平探讨的是中国式家庭以温情之名对孩子行戕害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狗十三》还有另一个名字——《女孩与狗》。片中的狗,就是女孩的另一个分身。在面对狗所象征的“自我”的丢失时,这个女孩做了最后一番徒劳的挣扎。最终,她彻底失败了。而对大人们来说,她只是顺利长大了。
影片中,李玩在经历了找狗的绝望后,渐渐想通了,并用书中看来的道理劝慰自己:“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这样,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里被完成, 错误的选择也会在某个宇宙里被纠正。这样想,心里就会好受一些了。”是的,这是大人们绝想不到、也绝不愿意看到的教育成果。可惜,他们的所有做法,却在逼着孩子往这唯一一条通向成人世界的路上走。
它就体现在父亲和情人生了昭昭却瞒着李玩,等到孩子生日酒席上,父亲把李玩直接拉到现场面对突然其来的真相,并隐隐向她传递一个信息:今天是个合家欢的好日子,不许闹别扭。好了,你可以开始笑了。一场成人教育终于走完了它全部的流程,而庆功宴就是所谓的“成人礼”。这场成人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格外残忍,是把那个已经“死去”的自我献祭给众人,用众目睽睽下的认输来换取成人世界的门票。
《狗十三》是我近几年看过的最勇于直面现实的国产片,但它又并没有一味沉迷于说教或批判,而是以一种更审慎的态度表达了某种无奈。影片最后,李玩在街上偶遇了走失的爱因斯坦,它已经在新的主人那里拥有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贝贝”。李玩并没有上前讨要,反而说起,“还好它没有认出我。”她依然相信爱因斯坦在另一个主人那里或许能得到更好的对待。就像平行宇宙里的另一个自己,已经过上了另一种可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