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思想家卢梭:《鲁滨逊漂流记》虽并非一本名著,但却是对自然作了满意的论述。
鲁滨逊漂流记作品影响:
《鲁滨逊漂流记》是笛福的代表作,它的价值首先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个崭新的人物形象。他是资产阶级文学中最早的正面人物形象之一,以其坚强的意志、积极的进取精神压倒了因循守旧、委靡不振的贵族人物。
《鲁滨逊漂流记》共分3卷,第1卷于1719年4月出版,到8月即重印了4次。同年出版了第2卷。1720年出版了第3卷。读者熟悉的是第一卷。到19世纪末,第1卷的不同版本已出版了近700版。
扩展资料:
《鲁滨逊漂流记》创作背景:
笛福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开始大规模发展的年代。1702年,他发表《消灭不同教派的捷径》,讽刺政府的宗教政策,因而被捕,并被判处枷示三次。出狱后,从事编辑报刊,还写了不少政治、经济方面的小册子,因言论关系又曾三次被捕。1719年,笛福发表了他的第一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这部小说是以亚历山大·赛尔柯克在荒岛上的真实经历为原型的。据当时英国杂志报导:1704年4月,赛尔柯克在海上叛变,被船长遗弃在距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胡安一费尔南德斯群岛中的一个叫马萨捷尔的小岛上。4年零4个月后被航海家发现而获救。
那时,赛尔柯克已忘记了人的语言,完全变成了一个野人。笛福受这件事的启发,构思了鲁滨逊的故事。但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笛福从自己对时代的观感和感受出发,以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冒险进取精神和18世纪的殖民精神塑造了鲁滨逊这一形象。
卢梭在评价《鲁滨逊漂流记》时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1、柯尔律治评价说:《鲁滨逊漂流记》体现了人类的普遍性。
2、卢梭在评价《鲁滨逊漂流记》时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
《鲁滨逊漂流记》(又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一部小说作品,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因出海遇难,漂流到无人小岛,并坚持在岛上生活,最后回到原来所生活的社
文学研究常常将小说分为两类,形成一对对"尊卑井然"的术语名词:
被文学研究、上流舆论、教育机关、学校教学认定是高深严肃的作品,称作严肃文学、经典文学,也称严肃小说、经典小说或者狭义上的小说;
被文学研究、上流舆论、教育机关、学校教学认定是通俗肤浅的作品,称作亚文学、类文学等,也称类型小说、通俗小说、流行小说等。
而这一认定标准和过程,实际上是在上述机构之间循环往复形成的,有其"自然形成"特征,而非"法典明定"。因为"高深严肃"仍是个主观概念,那么自然"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鲁滨逊漂流记:制造“经典”,被“文化帝国”内化的类型小说先驱
启蒙时期法国沙龙
2、“成”也名流,“败”也名流
《鲁滨逊漂流记》问世后,受到了中下层读者的热烈欢迎,5个月内就重印了4次。但它在流传的过程中经过无数知识精英们的吹捧和诠释,逐渐被经典化了。
法国文人卢梭就极力推崇,将本书视作"具有一切书本知识的书",将鲁滨逊视作他"重返自然"思想的"自然人"模范。针对资产阶级学者利用鲁滨逊形象做理论上的附会,马克思写到"政治经济学者喜爱鲁滨逊寓言",并指出"被斯密和李嘉图当做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十八世纪鲁滨逊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
卢梭在评价《鲁滨逊漂流记》时说:“每个正在成长的男孩都应该先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