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10

我想要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最好是关于大家都熟悉的人,要古代的!最好详细一点!... 我想要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最好是关于大家都熟悉的人,要古代的!最好详细一点! 展开
 我来答
19941024qi
2007-07-22 · TA获得超过2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草木皆兵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这一战,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是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安居乐业
出处《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释义 表示生活美满、安定。
故事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 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为他耳朵长得特别大,所以名“耳”。其实,老子是人们对他的尊 称。 老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文化的 发展毁坏了人民的淳朴,给人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小国寡 民”的理想社会。 老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小国寡民”社会的: 国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们。不要让人民用生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 只,也无人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无处去使用它们。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适,满足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 相听得见,但是人们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来。
百折不挠
东汉官员桥玄品行端庄,嫉恶如仇。有次,一伙强盗绑住他十岁的儿子,带进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桥玄立即拿钱赎取,遭到桥直的怒斥。不多时,官兵包围了桥家,因怕强盗会杀桥直的儿子,迟迟不敢动手。这时桥玄愤怒地喊道:“我难道能因为儿子的生命而放了这伙坏人吗?”催促官兵们赶快动手。结果,桥玄的儿子被强盗杀死了。人们称赞桥玄“百折不挠”,始终保持节操。

不屈不挠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 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 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 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 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背水一战
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赵王手下的谋士李左军主张一面堵住井陉口,一面派兵抄小路切断汉军的辎重粮草,韩信的远征部队没有后援,就一定会败走;但大将陈余不听,仗着兵力优势,坚持要与汉军正面作战。
韩信了解到这一情况,非常高兴。他命令部队在离井陉三十里的地方安营,到了半夜,让将士们吃些点心,告诉他们打了胜仗再吃饱饭。随后,他派出两千轻骑从小路隐蔽前进,要他们在赵军离开营地后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号;又派一万军队故意背*河水排列阵势来引诱赵军。
到了天明,韩信率军发动进攻,双方展开激战。不一会,汉军假意败回水边阵地,赵军全部离开营地,前来追击。这时,韩信命令主力部队出击,背水结阵的士兵因为没有退路,也回身猛扑敌军。赵军无法取胜,正要回营,忽然营中已插遍了汉军旗帜,于是四散奔逃。汉军乘胜追击,打了一个大胜仗。
在庆祝胜利的时候,将领们问韩信:“兵法上说,列阵可以背*山,前面可以临水泽,现在您让我们背*水排阵,还说打败赵军再饱饱地吃一顿,我们当时不相信,然而竟然取胜了,这是一种什么策略呢?”
韩信笑着说:“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们没有注意到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如果是有退路的地方,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让他们拼命呢!”
这个故事演化出成语“背水一战”,多用于军事行动,也可用于比哺有“决战”性质的行动 。

不远千里
出处: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王曰:“支!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释义: “不远千里”又称:“不远千里而来”,表示不以千里为远来到 某地,比喻不畏路途遥远。
故事: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这些大夫的产业不能说不多了,但是,他仍永远不会满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释义: “途”路。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 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 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 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 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 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 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 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6754221.html?si=1

碎成一片片
2007-07-19 · TA获得超过11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8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48万
展开全部
大家熟悉还要鲜为人知?

我就说一个诸葛亮与丑妻的吧,不知道算不算是鲜为人知呢?

诸葛亮与丑妻坚贞的爱情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明的,哪个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谁不是风流成性。然而,诸葛亮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战无不胜,远扬盛名,名传古今。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出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出生地点是琅邪郡。他的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说黄承彦破除世俗观念,自己找到诸葛亮门上,问:“听说你正在选媳妇,我有丑女,黄头发,黑皮肤,想嫁给你,你同意不?”诸葛亮二话没说,答应了。黄承彦敲锣打鼓放鞭炮,亲自把女儿送到隆中。

其实,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所以,诸葛亮便答应了这桩婚事。也许,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就是志在定国安邦,所以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来了个毛遂自荐。

话说回来,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不是黄承彦把女儿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黄府提亲。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他直接登堂入室。”

传说,诸葛亮来到黄家,兴冲冲破门而入。突然,堂屋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猛犬,直扑诸葛亮。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叫停”,并上前用手拍打猛犬的额头,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那丫环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做的机械狗,不禁哈哈大笑。

黄承彦也哈哈大笑迎接诸葛亮。

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神奇。黄承彦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让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

诸葛亮环顾四周,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见笑了。”

黄承彦又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讥讽道:“莫学孔明娶个丑媳妇。”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看到木犬、图画、花草时,早已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相见时,他心花怒放。这会儿,正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种地做饭,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处理得妥妥帖帖。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诸葛亮爱交朋友,像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颍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经常到来喝酒作诗,谈论国事,这位丑嫂嫂做饭烧酒,非常热情。原来朋友们看着丑媳妇,心里总感到别扭,而通过她亲切的照顾后,人人都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来人对诸葛亮媳妇的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好感油然而生。

美,其实是一种感觉。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媳妇貌丑,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朦胧的灯光下,“丑女媚态百生”,在光的陪衬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

《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为避瘴气而发明了“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

要说诸葛亮对蜀国贡献大,那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黄硕的贡献也实在不小。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等候佳音。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曾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推动当时社会发展蚕丝业;黄硕又是一代有名的教育家。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儿子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诸葛瞻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殉国,孙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婉言谢绝。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教育的功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诸葛亮的大智大慧被世人称道,然而他对丑女人终一不二,谁解其中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乱世惊魂
2007-07-20
知道答主
回答量:7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8.1万
展开全部
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明的,哪个不是三妻六妾;暗的,谁不是风流成性。然而,诸葛亮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而且一生忠贞于她。

诸葛亮一生智慧不凡,凡事谨慎,慎行稳重,战无不胜,远扬盛名,名传古今。而他毅然决然地娶了一个丑媳妇——黄硕。这个丑媳妇成为他在生活和事业发展上一个强有力的支柱,不但使他一生出师必捷,无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他一生一世都得到黄硕温柔的照顾。

诸葛亮和黄硕夫妻情感的亲密,世上恐怕无人可比。

诸葛亮出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出生地点是琅邪郡。他的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襄阳。当时关中混乱,中原鼎沸之际,襄阳是各地达官贵人、商贾士子避难的地方。

诸葛亮一家来到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以耕种为生。

诸葛亮25岁时,叔父故去。他的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做官,姐姐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亮当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在古代,尤其是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婚,小丈夫和小媳妇成双成对。像诸葛亮这样25岁还未成家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以诸葛亮的条件,必然是名门世家选择乘龙快婿的理想对象,谁也没有料到却找了个丑女结婚。

黄硕身体壮硕,人如其名,黄头发,黑皮肤,皮肤上起了一些鸡皮疙瘩,让人瞧见身上就发凉发冷,但她的善良远近闻名。黄硕是河南名士黄承彦的女儿,在《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情节:蜀国与东吴猇亭大战,陆逊大败刘备,蜀国将领死的死、亡的亡,刘备也在此战役中病死在白帝城。当时,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听到消息,匆匆赶来,为挽救危局,设下八卦连环阵,就用一些石头困住陆逊的几十万大军。在千钧一发之时,就是这个黄承彦突然出现在八卦阵内,把东吴大将陆逊及几十万大军领出阵外。他破了诸葛亮的连环阵,救了几十万条性命。

这里有一段笑话,是调侃诸葛亮与黄硕的。笑话说诸葛亮与黄硕成亲是黄承彦做的大媒。说黄承彦破除世俗观念,自己找到诸葛亮门上,问:“听说你正在选媳妇,我有丑女,黄头发,黑皮肤,想嫁给你,你同意不?”诸葛亮二话没说,答应了。黄承彦敲锣打鼓放鞭炮,亲自把女儿送到隆中。

其实,诸葛亮对于黄承彦的道德文章,早已有所了解,而对于黄硕的基本情况似乎也略有所闻,所以,诸葛亮便答应了这桩婚事。也许,黄承彦看透了他的心思,认为诸葛亮对于大家闺秀与美貌佳人都不屑一顾,就是志在定国安邦,所以淡泊寡欲。他需要的是一位才德俱备的贤内助,而不是出身名门望族的美貌女子。因此黄承彦才敢不揣冒昧,当面替自己的女儿说亲,来了个毛遂自荐。

话说回来,诸葛亮看似随便的一答,实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事实上,不是黄承彦把女儿送过来,而是诸葛亮亲自前往黄府提亲。对诸葛亮的到来,黄承彦是做了充分的准备,老早就吩咐家人:“只要诸葛相公一到,不用通报,请他直接登堂入室。”

传说,诸葛亮来到黄家,兴冲冲破门而入。突然,堂屋两廊间突然蹿出两条猛犬,直扑诸葛亮。里厢闻声而出的丫环连忙朝两只猛犬“叫停”,并上前用手拍打猛犬的额头,霎时两头猛犬就停止了扑跃之势。那丫环再把它们的耳朵拧一下,两只凶猛的猎犬竟然乖乖地退到廊下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原来两只猛犬都是木头做的机械狗,不禁哈哈大笑。

黄承彦也哈哈大笑迎接诸葛亮。

诸葛亮盛赞两只木犬制作神奇。黄承彦说:“木犬是小女没事时闹着玩的,不想让你受惊了,真是抱歉得很啊!”

诸葛亮环顾四周,见壁上一幅曹大家宫苑授读图。黄承彦立即解释:“这画是小女信笔涂鸦,见笑了。”

黄承彦又指着窗外如锦繁花说:“这些花花草草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的。”

诸葛亮把黄硕娶回家门,他的邻居们以貌取人,讥讽道:“莫学孔明娶个丑媳妇。”他们哪里知道,诸葛亮看到木犬、图画、花草时,早已把黄家闺女的模样与才干,在内心深处凭着想像绘出了一幅轮廓鲜明的画,他知道这就是他追求的目标;相见时,他心花怒放。这会儿,正庆幸自己娶到了一位贤德的媳妇呢。

黄硕到诸葛亮家后,种地做饭,里里外外的粗活儿与琐事,都处理得妥妥帖帖。诸葛亮自然是身受其惠。

诸葛亮爱交朋友,像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颍川石广元及徐元直等人经常到来喝酒作诗,谈论国事,这位丑嫂嫂做饭烧酒,非常热情。原来朋友们看着丑媳妇,心里总感到别扭,而通过她亲切的照顾后,人人都有了宾至如归的感觉。久而久之,来人对诸葛亮媳妇的态度逐渐改变,从卑视到漠视,由漠视而重视,好感油然而生。

美,其实是一种感觉。尽管外人只认为诸葛亮的媳妇貌丑,又哪里知道她还是一个具有另一种“内在美”的女人呢?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朦胧的灯光下,“丑女媚态百生”,在光的陪衬下,诸葛亮居然感觉到这个小妇人有一种令他销魂蚀骨的风情。

《三国演义》描写诸葛亮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威震中原,发明了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叫“木牛流马”,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这种工具比现在的还先进,不用能源,不会造成能源危机;发明“连弩”这种新式武器,克敌制胜,魏国大将张部就死在这种武器之下;为避瘴气而发明了“诸葛行军散”、“卧龙丹”等,实际上这些都是他媳妇教的。

要说诸葛亮对蜀国贡献大,那是大家都知道的,而黄硕的贡献也实在不小。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跟着刘备出生入死,他的丑媳妇常带着幼儿诸葛瞻,守在隆中的家中等候佳音。位居丞相夫人的黄硕曾在隆中带领家人,在宅前宅后植桑八百株,以倡导蚕丝的生产,推动当时社会发展蚕丝业;黄硕又是一代有名的教育家。诸葛亮身为丞相,贵为武侯,忧劳国事,日理万机,教育子女的责任自然全部落在他这个丑媳妇的身上。儿子诸葛瞻后来奉命镇守绵竹,邓艾兵临城下,诸葛瞻不受威胁利诱而壮烈殉国,孙子诸葛尚也同时殉国。晋代一统天下后,曾诏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到洛阳封赠显爵,诸葛怀婉言谢绝。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诸葛夫人的教育的功效。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诸葛亮的大智大慧被世人称道,然而他对丑女人终一不二,谁解其中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beian66
2007-07-20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0.3万
展开全部
历史对李鸿章公道吗

九月十七号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它是中国跟日本甲午战争的一百一十年的一个纪念日,为什么值得纪念?因为我们这个邻居啊,日本人啊,太可恶了。今天我谈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对大家说,我们对很多人是不公道的,好比说今天我们骂李鸿章,公道不公道啊?是不公道的,以为李鸿章把台湾割让了,这哪里是李鸿章的事情啊?李鸿章有权力吗?真正同意割让台湾的是清朝的国家领导人啊,不是李鸿章啊,当然李鸿章也是要人之一,可是他有上司啊,就好像秦侩杀了岳飞,秦侩做得了主吗?他有上司啊,上司是谁啊?是宋高宗啊,不是吗?所以我们谈历史,只谈秦侩不谈宋高宗,只谈李鸿章不谈西太后,这是不公道的。
大家看看当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当时日本方面这个文件,马关条约,日本当时叫下关,在这个春芳楼里面他们见面,在日本的这些书里面,我们看得很清楚啊,这是当时日方代表,就伊藤博文,就是这个照片。我们也看到李鸿章,当时的李鸿章。
在这些记录里面,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啊,当伊藤博文提出来要台湾的时候,李鸿章谈都不跟他谈啊,你谈什么台湾啊,谈都不谈。可是形势比人强,我们看到当时日本人的口气,大家看看那几段伊藤博文跟李鸿章的对话,伊藤博文说,中堂,就你李鸿章,你看到这次这个提的条件只有允或不允,答应或不答应,yes or no 两句话,你是 YES OR NO,答应不答应?李鸿章说难道不准分辨,我跟你辩都不能辩吗?伊藤博文说,你辩好了,但不能减少,我要的条件不能减少,随便你辩,可是不能减少。你想想这什么口气啊?李鸿章是在这种情形底下跟这个日本的伊藤博文谈判的。
我们再看后来要台湾,李鸿章说我如果不肯割让台湾给你,又将如何?伊藤博文说,如果所让之地,如果我要的地方,必须以兵力所到之地,一定要我的军队到的地方,我兵如果深入山东各省将如之何?意思就是说,你不给我台湾,我要你山东了,我打到山东去了,做这个假设,做这个威胁。李鸿章有什么办法,你说是牺牲山东呢,还是牺牲台湾呢?可想而知。
我们再看,日本人吵着要办手续,一个月就要办,李鸿章说时间来不及吧,两个月吧,看到没有?李鸿章说头绪纷繁,两个月方宽,时间才够,办事情比较妥当一点,贵国何必急啊,那么急干什么啊?台湾已经是你口中之物啊。你看伊藤博文怎么说?伊藤博文说尚未下咽之食啊,口中之物我还没咽在肚子里面,我肚子饿得要死。你看看这什么口气啊?日本的王八蛋。你就知道李鸿章当时在日本受了多少窝囊气啊,他愿意把台湾给日本的吗?他当然不愿意,他不得到西太后他们同意,他有能力把台湾给日本吗?他又没这个能力,他又没这个权力。
-----<<李敖有话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androidian
2007-07-19 · TA获得超过48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3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80万
展开全部
那只能自己编造了,要不怎么鲜为人知呢。编个秦始皇的故事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