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大肠杆菌病有哪些症状?怎样防治?
2019-01-01 · 农业农村部直属的大型综合出版社
家禽大肠杆菌病(鹅俗称“蛋子瘟”)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是目前危害我国家禽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应以预防为主。禽大肠杆菌病主要症状表现为:
(1)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 雏禽或肉禽患大肠杆菌病后,食欲减退或废绝,生长缓慢或停滞,死亡率很高,危害极大。患病母禽的产蛋率突然下降30%~40%,康复后多不能恢复其产蛋能力。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出现大量死胚,孵化率低。患病公禽阴茎充血肿大,失去交配能力。
(2)导致家禽发生胃肠炎 家禽精神不振,呆立或挤堆,缩颈,闭眼,不愿行动,羽毛松乱,排黄白色稀粪或绿色粪便,病禽肛门下方羽毛潮湿,污秽,粘连。
(3)发生输卵管炎和卵黄性腹膜炎 大肠杆菌能导致家禽发生慢性输卵管炎,腹腔内出现大量的浅黄色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包心、包肝)和游离卵黄,造成腹膜炎,外观腹部膨胀,呈“垂腹”现象。
预防禽大肠杆菌病的主要措施如下:
(1)改善家禽的饲养环境 目前,我国的养禽场或养禽户已经认识到“禽大肠杆菌病是环境病”。因此,应为散养家禽提供舒适洁净的养殖环境,保持禽舍干燥卫生,改善通风,降低灰尘,减少氨气含量,定期对禽舍、运动场、用具、设备等进行全面消毒。
(2)免疫预防 对种禽进行免疫接种后,具有一定的保护率,并对雏禽有一定的被动保护作用。详细免疫方法应按照疫苗产品标签标定的方法进行。特别强调:种鹅应在产蛋前2~4周内免疫注射1次大肠杆菌疫苗。
(3)药物治疗 可使用抗生素如新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等治疗禽的大肠杆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