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是怎么创造出来的?
豆腐味道鲜美,据说是刘安改良发明的,他将制作方法编入到他的书中,还有人说豆腐其实在五代时期就曾经出现过,但是到底怎么回事谁也说不清楚。
豆腐蛋白质含量丰富,古代时候是许多穷人的食物,有很多人都把豆腐当作肉来吃,明朝皇帝还因为豆腐而发生了一段故事,在他饥饿难耐的时候,几个乞丐用豆腐做了一盆珍珠白玉汤救了他,后来还被人们代代相传下来。不管这个是不是真的,他当了皇帝以后,早餐也有豆腐,原因是马皇后不想他忘记这个事实。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人们制作了许许多多的特殊食品,其中就包括豆腐。豆腐是由黄豆经过泡、磨、煮等制作而成的。它在我们食物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是我们摄入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豆腐主要分为南、北部豆腐。主要就是石膏(或卤素)的含量,南方的豆腐含石膏少,非常光滑,含水份约为90%,北方豆腐就比南方豆腐老,水份也少于南方豆腐,豆腐是一种美味健康的中国传统食品。
豆腐在餐桌上是很受大家喜欢的,据听说常常吃豆腐还可以补钙。豆腐烹调方式有很多,如何做,豆腐最好吃,色香味浓,又和米饭最搭,吃了还想吃,现在就来看看吧,豆腐是容易碎的,因此在做时必须小心,最好先烧开水烫一下,这样更容易烹调,还不容易碎,再裹一层蛋液煎至两面金黄,再和西红柿汁一起翻炒,这盘烹调后的豆腐营养丰富,豆香浓郁,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
其实最初时在南方是有人去世后,用豆腐招待来吊念的亲朋友好友,因此吃豆腐便广为流传开,迄今为止,大多数中国农村家里有人去世,贡品里面还是有豆腐的,豆腐就这样从最开始的偶然发明变成了世界上的一道美食。
关于豆腐的起源,历来说法很多。古代即有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孔子时代即有豆腐,一说是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前一种说法支持者不多,后一种说法则自宋以来长期流传。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术,安坐获泉布。”并自注“世传豆腐本乃淮南王术”。
与朱熹同时代的杨万里,写过一篇《豆卢子柔传》(4)的文章,副标题为“豆腐”,其中也提到汉代已有豆腐。之后持此类说法者颇多,如李时珍亦认为“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叶子奇《草木子》中有:“豆腐始于汉淮南王之术”句,明·罗颀《物原》也说,西汉时的古籍中有“刘安做豆腐”的记载。可以说,自宋明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豆腐发明始于西汉时期。
然而奇怪的是,现存汉唐文献,无论是《淮南子》、《齐民要术》,甚至各类文学作品等等,都没有一丁点儿关于豆腐以及豆腐始于汉淮南王刘安的记载。因此,许多学者对豆腐“始汉说”提出质疑,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观点,较早的有日本学者篠田统的“始唐说”以及袁翰青的“始五代说”。
认为道家炼丹用豆浆来培育丹苗,无意中发明了豆腐。文献中记载最多的是淮南王刘安做豆腐的传说,这与刘安修道炼丹也不无关系。
比较中肯的说法是,许多发明创造虽出自群众智慧,但人们总要寻找一个公认的人物作为始作者来尊奉,这样的例子在古代并不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