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雕塑再造型上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 我来答
漫阅科技
2020-01-02 · 精品内容集合多媒体阅读方式于一体
漫阅科技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随着佛教的普遍传播,被佛教借助来作宣传的各种艺术手段便同时大为兴盛繁荣起来。因为佛教的宣传方式,除了传播经典文字之外,主要是靠人人都能理解的艺术形象。正因为佛教是“以像设教”的,所以它在宣传上运用立体的雕塑形象,远比绘画形象为广泛。所谓以像设教的“像”,主要是表现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弟子侍从们。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了争取广大群众的信仰,就须适应中国的风习,并与中国社会相结合,才易于为人们所接受。因此,佛教一方面利用雕塑造像以达到宣传目的,另方面,在造像的内容和形式上,不可能不对当时社会作出曲折的反映,这就使佛教艺术,主要是佛教造像必须面向现实。古代雕工塑匠们在这方面是充分发挥了才智的。如对佛和弟子、护法天王等的造像,既不违背佛教造像的仪轨(一定的造型样式),又符合于当代统治者的意图与要求。同时为了争取广大信众的心理,在造型上又必须使神“人性化”,即将宗教偶像赋以世俗人的形象,使信众感到亲切,才肯把祈求、愿望都寄托于神的身上。因此中国的佛教造像,是在中国土壤中成长起来的,是中国各时代社会生活反映的一个方面,从各个时期佛教造像的演变中,可以说明这种情况。

印度的佛教造像最早传来我国,从现存实物说,应早于两晋、南北朝时期并且造像中的“犍陀罗样式”特别流行。犍陀罗建国约在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五世纪,由于在这以前其地曾一度受到马其顿亚力山大王的统治,其佛教造像吸取了希腊末期和波斯的艺术影响,形成为一种既富有写实又类于希腊后期雕像与印度北部犍陀罗国的艺术形式相混合而成的犍陀罗样式。其造型特征是薄衣贴体,褶纹稠密,风格趋向于优美纤巧。这种样式传来中国后,很快就为中国有才能的雕塑工匠所吸收融化,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造像。正所谓“自泥洹(佛涅槃)以来,久逾千祀西方制像,流式中夏,虽依金熔铸,各务仿佛,名工奇匠,精心展力”。说明中国的佛教造像模式虽然传自西方犍陀罗国,但毕竟已经过中国匠人的再创造,成为中国民族形式的佛像,并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