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梅说 翻译
译文:
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来赏梅的人)开始冷清了。
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
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
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
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
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原文: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候。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俗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①,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 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 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②,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为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苟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辨焉。此咏夏梅意也。
扩展资料:
本文为托物寓怀之作。作者由梅的冷热际遇,联想到世态人情的炎凉,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趋炎附势、投机钻营之徒。文章夹叙夹议,笔锋冷峻,意味深长。
全文围绕“冷”、“热”二字行文走笔。开篇即点出“梅之冷”与梅之“极热”,一冷一热,相映成趣,孤峭出奇。紧接着分两层铺写: 先写冬梅处极冷之时,却因“雅俗争赴”观赏,反而“极热”; 次写夏梅于极热之时,却因赏者渐稀,反而“冷极”。
然后点出梅之被热宠与被冷落的原因全在于它有花无花。作者仿佛未露丝毫声色,但字里行间,却暗暗对夏梅的“叶干相守,与烈日争”满怀赞许,对其遭受冷落深表同情与悲悯。这由 “冷”、“热”二字引出的赞许与悲悯之情,正照映着后文深沉的人世感慨。
这段文字娓娓而叙,点染结合,用笔冷峻,与后面专说夏梅的一段均可作画龙之文看。后面说夏梅,用逆笔兜转,借张谓的咏梅及于梅子而引出董崇相的写到梅叶,由此点出“夏梅”。这里既赞赏董崇相吟咏夏梅的别具心眼,也暗暗嘉许夏梅甘守寂寞清贫的品格。
此段原为该文本事,却于此处补出以作过渡,可见行文之委曲婉转。最后一段由梅之冷热际遇痛感世态炎凉,指出那投机取巧者的“乘间赴之”与那顶风冒雪、看起来不畏严寒的赏梅者同是一样的“真赴热者”——真正的趋炎附势之徒。
作者于此挽合前文,以花喻人,借梅寓意,既揭出主旨,又唤醒全文。这里可作点睛之笔看。临末,作者告诫人们辨别世俗所趋附的是“冷”还是“热”,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由此回应开头并点出本文作意,其议论精警,寄慨遥深。
通观全文,其选题命意之超凡脱俗,笔力之冷隽峭拔。集中表现了竟陵派诗文“幽深孤峭”的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梅说
唐代诗人张谓有诗,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这诗)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的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麼呢 没有梅叶,那也就不成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知道这点)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
梅之冷,易知也,然亦有极热之侯。冬春冰雪,繁花粲粲,雅欲争赴,此其极热时也。三、四、五月,累累其实,和风甘雨之所加,而梅始冷矣。花实俱往,时维朱夏(1),叶干相守,与烈日争,而梅之冷极矣。故夫看梅与咏梅者,未有于无花之时者也。 张谓《官舍早梅》诗所咏者,花之终,实之始也。咏梅而及于实,斯已难矣,况叶乎?梅至于叶,而过时久矣。廷尉董崇相官南都,在告(2),有夏梅诗,始及于叶。何者?舍叶无所谓夏梅也。予为梅感此谊,属同志者和焉,而为图卷以赠之。 夫世固有处极冷之时之地,而名实之权在焉。巧者乘间赴之,有名实之得,而又无赴热之讥,此趋梅于冬春冰雪者之人也,乃真附热者也。荀真为热之所在,虽与地之极冷,而有所必辩焉。此咏夏梅也。[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朱夏:《尔雅·释天》:“夏为朱明。”故称夏季为“朱夏”。 (2)“廷尉董崇相”二名:董崇相,即董应举,福建人,时任南京大理寺丞,故沿古称谓这廷尉。廷尉,汉代为九卿之一,掌刑狱。南都,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南都。在告,古代官员在家休假。[1]
作品译文
梅花冬天开放,是人们容易知道的事情,然而它也有被人们关注的时候。冬春之际,冰雪之中,梅花开得繁多而又灿烂鲜明,雅人俗人纷纷抢着去欣赏,这就是它非常热闹的时候了。 三、四、五月时,梅子结实繁多而串联,和风吹,甘霖降,这时候的(l来赏梅的人)开始始冷清了。当花朵凋零,梅子熟谢时,时间已经进入了炎炎的夏日,只剩树叶与树干相依相守,和烈日相互对抗,而这时(来赏梅)的真是非常冷清了。所以一般人欣赏梅,歌咏梅,从来没有在它不开花的时候。唐代诗人张谓的诗《官舍早梅》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 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夏梅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么呢?没有梅叶,那也就不称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哪![2]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钟惺的《夏梅说》是竟陵派诗文作品中一篇新奇售永之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竟陵派“幽深孤峭”的风格,这是一篇谈梅论世、托物寓意的叙议小品。“说”,古代文体之一。汉代以后以“说”命名的篇章论著,一般表示说明或申说事理的意思,往往带有某些杂感的性质,或写一时感触,或记一得之见,题目可大可小,行文比较自由方便。《夏梅说》是一部带有杂感性质的小品文。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以“说”命题的文章,韩愈的《马说》是以马取喻,苏轼的《日喻说》是以人取喻,周敦颐的《爱莲说》是以莲取喻,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是因事而发,揭示说明问题。而该文则既非以物喻人,也非以事喻理,而是从赏梅者欣赏心理的角度之不同而生发开去,以赏物的常见现象来揭示社会上层人物中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之风。[3] 夏梅——指夏天的梅树。夏梅既无花又无果,只有枝叶,表面上没有什么可观赏的价值。作者因友人写了夏梅诗,而产生感触,画了夏梅图,并写了这篇《夏梅说》。它巧妙地从时令变化,引出赏梅,咏梅人的冷热,进而揭示人情世态的冷暖。[3]作者以他对社会的观察,人情的体味和对世事的敏感,抓住了问题的另一面,并且以深沉的构思、独特的表达写出了这篇启人深思的小品文。此文的结构并不复杂,只分了三个层次,然而每一层次都蕴涵着一条哲理,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了人间的一种丑陋现象——趋炎附势。[4] 一、对立与统一。文章抓住人们习以为常的现象,写出作者独到的感受,梅的被冷落容易了解。紧接着笔锋一转,又写它也有特别热门的季节。这样文章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对比感,使读者跳到冷与热两点论的圈子中。接下来写梅由热到冷的三阶段,“繁花粲粲”的极热时;“累累其实”的“梅始冷矣”;“叶干相守”的“梅之冷极矣”。这一叙述,既讲了“冷”与“热”的两点论,又讲了“极则反”的变化论。正如《周易》中所说“物不可以终止”,“物不可以终动”,“物不可以终难”,“物不可以终通”,“穷则变”“极则反”“穷上反下”。这正是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冷”与“热”是相对的,没有冷就无所谓热,没有热也就无所谓冷。两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但是它们并不是静止不动的,在达到一定极限时就要向其反面转化。因此,作者是在暗示人事上的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位的时候是热,退下来就会变冷。梅花的遭际便是这样,当它繁花盛开的时候,文人雅士,世俗平民都争相观赏,咏赞,可是到了花谢果落,只剩下叶干相守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光顾了。于是作者得出结论,看梅和咏梅的人们,没有一个是在不开花的时候去的。这就是作者从正面角度所给予读者的一句含义明确的忠告。 二、个别与一般。文章的第二层既是点题、解题,又是第一层的延伸。作者从张谓的《官舍早梅》谈到董崇相的夏梅诗。张谓的诗写的是梅花已凋谢,梅子刚结成的时候。因此作者认为在许许多多咏梅的佳作绝唱中,像张谓这样提到果实的是很少见的。而能提到叶子就更没有,董崇相是头一个,作者对此充满感谢之情。为了酬谢董崇相对梅花的这份情谊——在梅受到极冷落的时候来光顾它,托付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写了诗,画了夏梅图相赠。 这里就蓄含了一个一般与个别的道理,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花界的一般与特殊。自然界之美在于花,鲜花盛开、蝶舞蜂飞、生机盎然,使人产生一种热爱生活、向往自然的思想感情。在自然界,绝大多数植物都是春华秋实,这是它们的普遍性,虽然也有秋季开花的,也比不得梅花特殊。在严寒的冬春之际,冰天雪地,寒风袭人,百花销匿,独有梅花盛开。它那怒放的花儿,给人以欣欣向荣一片生机之感,这就是它的特殊性。正是它的这一特殊性,使得它在极冷之时反倒极热。而夏天,繁花盛开争奇斗艳,梅花却只是干叶相守,这又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它的这一特殊性又使得它在极热的环境下,受到极其冷落的待遇。 另一方面是人界的普遍于特殊。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五彩缤纷的自然界由于它的廉价和自由,就成为了人们消闲散闷的场所。同时,由于植物开花有一种外在的美,也就成了人们观赏的对象。特别是在万籁惧寂的环境下,人们看到斗雪傲霜的干枝梅,又多了一份激情,从而争相趋之。这是人之常情,因而成了人界的一种普遍性。这样,赏梅咏梅在冬春之际就是情理之中的了。但就有人要显得与众不同,即如文中提到的张谓、董崇相,便要在无花之时咏梅赞梅,这就是人的特殊性。这个特殊性,代表了事物的另一方面,这正是作者要大加赞赏的一面。因此,他真挚地要替“梅”感谢董崇相的这份情义。这一层作者既解释了之所以要写这篇《夏梅说》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又对那种淡薄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看人眉睫、趋炎附势的正人君子,表示了由衷的赞誉。从另一个角度给了读者一句善意的劝告。 三、现象与本质。文章的第三层由叙述转入了议论。中心意思是:有的人虽然处于被冷落的环境,但仍然握有实权,那些善于钻营的人,看准了时机,趋而附之,既能攫取名利,又不会受到舆论的谴责。这是因为他善于制造假象,而把本质掩盖起来。表面上“趋梅”,实质上是“附热”;表象上是“趋同”,实质上是“附势”;表面上是“趋时”,实际上是怀有个人不可告人的目的,如此等等。对于那些善于蒙人的假象,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加以认真地辨别,作者最后又给读者一句由衷的劝告。[4] 就艺术特色而言,这是一篇刻意求新的小品文。这种“新”主要体现在: 选材角度新。古往今来,咏梅诗人和咏梅作品不计其数,但这些作品中,咏梅花者有很多,咏梅叶者却十分少见。这些咏梅花的诗文,都是以梅花为题材的。而咏吟花谢实落的夏梅的人,更是只有钟惺,他通过描写夏梅来揭示封建社会中的世态炎凉和趋炎附势者。夏梅无花无果,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作者却抓住了这一平常事物,将其写入文章加以赞颂,这是该文的一新。 立意角度新。一般借物抒情的文章,大多离不开以物喻人这一故技。而《夏梅说》着眼点不在咏梅上,即不是直接地以梅喻人,而是以人对梅的态度、欣赏者的审美心理来喻人对人的态度,将人之赏物的特点移及对人。作者避开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超凡脱俗,而发掘出了富有深刻意义的主题,托物言志,讽刺世态炎凉,揭露那些趋炎附势之徒的丑恶嘴脸,寓意十分深刻,这就不是一般的借物抒情了,这是该文的二新。 结构形式新。文章题为“夏梅”,而全篇却没有只咏“夏梅”,舍弃“冬梅”、“春梅”,而是由冬至春,再由春至夏,娓娓道来,写梅树的冷热变化,层次分明,前后照应,有条不紊,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立意之中,同时又为后面分析人对不同时令梅的态度对比张本。从时令气候的冷热,谈到赏梅咏梅的冷热,再谈到人情世态的冷热,从而批判社会上常见的坏风气。这就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人们对趋炎附势之徒痛恨不已。这样的结构形式,表面上显得芜杂,实际上却很俊俏,此又一新。这“三新”可视为“幽深孤峭”的风格。[5][6] 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敏锐的视觉、犀利的笔锋和“超前意识”。作者抓住当时社会上既普通又普遍的现象,以赏梅的不同时段,不同心态作比喻,运用极富哲理的语言,批判的态度,揭露了一些人追名逐利的丑行。四百年前写的文章,所指斥的斑斑劣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可以找到它们的“寄生主”。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钟惺(1574—1624),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字伯敬,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1573—1620)进士,官做到福建提学佥事。他与谭元春同为竟陵派(明代后期与公安派并称的文学流派)的创始者,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公安派相同,提倡抒写性灵的作品,同时又企图以幽深峭拔的风格来矫正公安派的浮浅之弊,在反对当时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方面起过一定的作用,但由于过度追求形式,因而使作品流于冷僻苦涩。著有《隐秀轩文集》。
唐代诗人张谓有诗,里头所歌咏的梅,是花快要凋谢,而梅子才刚要生出来的时候.(这诗)歌咏梅而能涉及到梅子,已经是很难了,何况是梅叶呢!梅树到了叶子茂盛时,已经过了开花期很久了,董崇相廷尉,在南京当官,目前正在休假.他写了的诗,才开始在诗歌里涉及到叶子.为什麼呢 没有梅叶,那也就不成其为夏梅了.我替梅感念这份情谊,就吩咐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写诗唱和,并画一幅图画来送给他.
这世间本来就有处在非常受冷落的时间和地位,名利大权却握在手里的人.奸巧的人(知道这点)会利用机会去亲近他们,既能够得到实际的名利,又不会有趋炎附势的讥讽;这些奸巧的人就像是在冬春之际,冰雪之中跑去欣赏梅花的人,他们才是真正趋炎附势的人,假如真是「热」(权势)所在的地方,即便他目前是处在非常冷的时间和地位,也一定要分辨清楚,这就是我歌咏夏梅的真正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