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江水和黄河水都白白流入大海,而不在长江和黄河流域储存?
我想这个问题多多少少是有些问题的,有句诗是这么讲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不管是黄河的水还是长江的水,根本不存在白白的流入大海,因为流入大海是他们最终的归宿,从人类社会诞生之初,从长江和黄河源发之初,流入大海就是他们最终的归宿,不能由任何原因所决定,因为他们所处是地球的表面,正所谓水往低处流,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长江每年年径流量高达9600多亿立方米,而黄河的年景总流量则在574亿左右,这两条长江大河对于我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条大河的水,每年都会白白的流入大海,而从我国每年缺水的地区来看,大概全国700多座城市当中,绝大部分城市都面临着供水不足的问题。而且我国水资源并不是多么丰富,有些贫困山区确实存在着用水问题,既然如此,为何不让长江和黄河的淡水资源储存下来呢?
先入手黄河来看,储存黄河的水资源绝非易事,但从近些年的水利情况发展来看,我们国家大概已经实现了对黄河水的储存,但并不是100%的储存利用,单独拿龙羊峡水库和万家寨水库来看。龙羊峡水库多年以来平均径流量高达200亿,而龙羊峡水库的库容就达到了250亿,这便意味着龙羊峡水库可以储存这2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万家寨水库大概将河套平原的黄河水大都储存了下来,后来又经桑干河、官厅水库,最终补给给了永定河,实现了北京生态补水。
反观长江,长江的年平均进流量要远远超过黄河,所以有人就在想了,如果能将长江的淡水资源利用起来的话,那么绝对能够省不少事情,造福一方人民。但如果想大幅利用长江水资源的话,绝对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
我们建有三峡水库,而三峡大坝年均径流量高达4600多亿,4600多亿立方米的平均进入量,这是什么概念呢?这大概接近长江一半的流量,但三峡水库仅仅储存了1/13左右,调控能力也不是很强,比起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水库,简直不值一提。我国在近些年实行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南水北调的东线,每年就要从长江水引走30多亿立方米。
长江是目前世界上的第四大河,不管是从水溶量还是从危险程度来看,都可占据世界高位。那9600多亿立方米的流量,我们绝对目前含难以将其全幅利用起来。想要对长江水实现随心所欲的调控,这大概还需要很长时间,但我想如果能够在保持人均水资源充足的情况之下,我们还是尽量保留河流的基本属性吧!毕竟人和自然之间实现可持续发展才是王道!
大自然就是一个偌大的生态循环系统,万事万物都在这个系统里循环,这是自然规律,不可违逆。
人类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维系自然生态平衡,对自然界不能过度开发利用和改变。否则,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和惩罚。
人类,就是在自然生态的循环中得以生存而生生不息。并且,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可从自然界的循环规律中得到一些启示。
地球围绕太阳自转和公转产生了昼夜和春夏秋冬的循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也随之而产生循环;地球上所有的江河、湖泊、和大海,无论是流动的、相对不流动的水也在循环。大自然形成了自身的循环系统,又在循环中得以维系、不断运转而相对保持着自身的平衡状态。
长江和黄河水流入大海这也是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水流都归向了海洋,包括人类的生活用水,最终也应该是归向了海洋(我是这样理解的)。那么,海洋里的水为什么始终相对保持在一定的水位呢?流向海洋的水哪去了?
蒸发了,海洋里的水蒸气蒸发到地球的上空(除了海洋的气体蒸发,还有地面包括江河湖泊气体的蒸发),在宇空中形成大气环流(不懂气象学,估计是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成大量的雨水,回归到陆地,有的雨水在严寒的冬季又在江河的源头形成雪山冰川,到了夏季,冰雪融化,又形成滚滚洪流,奔向大海。如此循环往复,经久不息。
由此,我以为,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循环的,包括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形态都是在循环中存在,只是循环的周期长短各异,有的循环周期很漫长,有的则很短。
长江和黄河水没有白白流入大海,长江黄河和大海里的水,存在于大自然的循环系统里。长江和黄河水的源头,实际上是我们储存的水和流入海洋的水的回归,继而又流入海洋。
长江和黄河水都储存,储存得完吗?就是储存,也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储存是为了解决干旱缺水时用,而当洪水来临时,还要泄洪,泄出的水最终还是流入大海。
人类的社会活动也在遵循依照自然规律在循环。比如循环经济。说具体点,当下疫情之后,政府千方百计促进消费以刺激生产,就是想通过消费——生产——消费——生产这样的循环过程来加快经济的发展。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而没有生产就不可能产生更高的消费。这,就是循环经济之一,与大自然的循环规律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