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的百家讲坛-跟司马懿学管理 观后感 悬赏:100财富 还可以追加 要开学了!记住是跟司马懿学管理

weizhengVictor
2011-08-25 · TA获得超过32.7万个赞
知道顶级答主
回答量:7.6万
采纳率:27%
帮助的人:1.4亿
展开全部
跟司马懿学管理

主讲人简介:
赵玉平,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于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擅长运用管理行为学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讲授《传统文化与现代领导艺术》《看水浒说管理》等课程。2004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比强者更强》, 2005年6月出版畅销书《梁山政治》。
(一)无悔的选择是好选择·2011年8月1日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女士逛商场,越看越不甘心,这叫选择带来的踌躇与焦虑,生活中许多痛苦是因为选项太多造成的。诸葛亮前出祁山时遇到司马懿,这是司马懿在《三国演义》国第一次出场。时间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二十年。两人在祁山相会,此时,祁山西城特别安静,诸葛亮安排2500蜀兵埋伏在店铺里,司马懿当时有15万大军,而亮身边都是文官,他们都指望诸葛亮找出活命的办法。诸葛亮吩咐隐起旗帜,在楼上焚香抚琴,司马懿没有想到,只能选择进与不进。司马懿思前想后,这是在重大选择前表现出的焦虑,诸葛亮大开四门,无奈无兵无将,只能出此险招,诸葛亮也有信心,面对异常局面,司马懿不会贸然进城,想不出其中的奥妙。形势不明,绝不会贸然进攻,司马懿传令往北山而退。司马昭不理解,司马懿说,诸葛亮平生谨慎,必有埋伏,诸葛亮的反常行为,背后必有意想不到的秘密。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
二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人生、商海都贪胜,最后败坏了。打麻将听牌时最危险。得意不要忘形,要保持清醒,但是空城计只能给高人用,见俗人得用俗招。用策略要看对手的状态。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是绝不掉入别人给定的选项里。空城计是假的,真实的历史是231年二人才对决。诸葛亮兵出祁山,当时曹真病重,被包围。魏只得征调司马懿来防守。这一年诸葛亮50岁,司马懿52岁。司马懿带大军来到祁山准备开战,派小分队驻守,自己的主力去直扑诸葛亮大营,诸葛亮却转头去了上邽了。司马懿发现不如诸葛亮。立即追,他跟身边人,你们不知道他,一定会安营扎寨,快点就可以赶到,对了。诸葛亮成也谨慎败也谨慎。做擅长的事情时,最容易被人看出破绽。小战后对峙,诸葛亮撤回祁山,司马懿还是追,诸葛亮也正等着呢,司马懿杀过来了,在卤城拼吧。结果战争没开始,司马懿的军队建立一座更加坚固的大营,两支军队不打了,都在搞建筑了。司马懿固守待援,这是看着你。引起许多不理解,这是高明的不掉入你给定的选项里。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我们从中又能获得怎样的启发呢?)
诸葛亮布好局了,司马懿偏偏坚守对峙,遭到曹魏强烈反对,因为他当时威信不高,许多人不服。5月份,终于决定开战,结果是魏军被迫撤退,六月蜀军无粮全军撤退,司马懿有三点成功:祁山解围了,保住了麦子,逼退了诸葛亮。司马懿不容易体现在管理难,司马懿上有领导的猜疑,身边人也不理解。
追问
太多了,你能不能帮我简化,挑出精华,把那个古典故事也简化,只讲主要,不讲他们的对话
追答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关键的时候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然而在当下,很多人在为不知道如何做选择而焦虑甚至痛苦。那么,选择有规律可循吗?当人生出现重大选项时,我们究竟该如何去决断去把握?在这方面,司马懿就是一个厉害的主儿,在朝不保夕、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司马懿的每一次重大选择都是那样的惊心动魄。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空城计的故事就是关于司马懿做选择智慧的经典故事,面对诸葛亮的空城计,司马懿没有冒险进城,那么,他的这个选择究竟是对还是错呢?
司马懿没败,他的选择体现出他的特点:
不求最好,但求满意。形势危急下领命,被动时逼退了诸葛亮,这就不错了。但进城就有风险。像今天存在的剩女现象,都想追求一百分,等到遇到一百分,人家儿子上中学了,得一百分得靠运气。司马懿没必要百得要一百分。最好是好的敌人,追求最好会走到反面去。没有100%的完美只有100%的错误。无悔的选择是好的选择。司马懿事后后悔,人生后悔时是最痛苦的。无悔的人生是好的人生,无性的选择是好的选择。但后悔是选择的影子。面对选择就得用最小后悔法。司马懿不进城相比而言是理性的选择。成功了不要贪胜。
我们很多人做选择,都喜欢追求一个标准,那就是完美。司马懿和诸葛亮的第一次交锋,之前一直大胜,后来因为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而不够完美,甚至他胆小的举动还成了大家的笑料。然而从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空城计》中司马懿选择撤退的行为不仅不丢人,其中还蕴含着他关于做选择的过人智慧。人生做选择就像下棋,有的人之所以能成为高手,是因为他每做出一个选择都尽可能地从远处出发,从全局出发,不为眼前局部的利益所诱惑。
《三国演义》中的司马懿就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正是凭借着豁达的气度和过人的判断力,他才能在每次重大选择之后不怨天尤人,不后悔,才能在智慧超群的诸葛亮面前不落下风。为了不落入诸葛亮的布局,司马懿一直跟诸葛亮拧着劲儿,偏不按常理出牌。我们生活中也常有这种情况,自己的选择被他人提前做了安排,这个安排如果来自竞争对手,轻则会干扰我们的思路,严重点就会使我们陷入被动的局面。面对诸葛亮的聪明布局,司马懿就一直坚守,千万不能掉进诸葛亮的布局里来?那么,在关键问题的选择上,司马懿究竟有哪些高明之处?

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4995110100uixl.html

萧斐龙
2011-08-25 · TA获得超过22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0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1万
展开全部
我只看了这个系列的前一个——梅毅话英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