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生怎么学习效率高呢
高一高二,我的政治成绩都还不错。现在处于暑假补课阶段,我上政治课一直觉得没意思,都是些讲过的内容,觉得很枯燥。我想问下高三阶段该如何对待政治能获得较大提高呢?(上课、课后...
高一高二,我的政治成绩都还不错。现在处于暑假补课阶段,我上政治课一直觉得没意思,都是些讲过的内容,觉得很枯燥。我想问下高三阶段该如何对待政治能获得较大提高呢?(上课、课后分别应该如何呢)
历史的话,高一高二一直不好,就60几分这样。看书的话我也有看,但考试时候或者默写时候基本上都忘了。我想问下,历史这门课是看下书就好还是要背下书。除了背书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有助于历史学习吗?有的话,可以告诉我吗。
地理的话真的是差到极点了,希望好心人介绍好的学习方法,谢谢。
另外,还想请教个事。高二的时候,作业再多我也是自己完成的,抄作业情况很少。于是,免不了在作业多的时候上课做作业。高三作业量会增多,我是应该听好每一节课,做适当的作业呢?还是自己完成所有的作业?
对于高三文科生学习,希望您提出宝贵的意见的话,谢谢。 展开
历史的话,高一高二一直不好,就60几分这样。看书的话我也有看,但考试时候或者默写时候基本上都忘了。我想问下,历史这门课是看下书就好还是要背下书。除了背书之外,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有助于历史学习吗?有的话,可以告诉我吗。
地理的话真的是差到极点了,希望好心人介绍好的学习方法,谢谢。
另外,还想请教个事。高二的时候,作业再多我也是自己完成的,抄作业情况很少。于是,免不了在作业多的时候上课做作业。高三作业量会增多,我是应该听好每一节课,做适当的作业呢?还是自己完成所有的作业?
对于高三文科生学习,希望您提出宝贵的意见的话,谢谢。 展开
展开全部
很简单 五个环节五个关键环节。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第五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
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如需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前预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在新《考试说明》颁发之前,可以先参考2003年的《考试说明》。至于考试的“超纲”肯定不是命题的方向而只能视为是命题的失误。
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体可归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运与共运”“殖民与反殖民”四个专题,进而形成一条主线索和三条副线索。而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关键性战役等等。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例,它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可再分为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等小专题,自然科学也可再分为农、医、天、算、工程等小专题。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放在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探究上。要学会以小见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理解这些历史现象。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例,如果对私学、书院的兴衰拉线索并不能算错,但终究只是一些细小知识的堆积,意义并不大;而如果能够揭示蕴藏其后的经济、政治根源,进而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才实现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的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照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3、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
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
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的四条基本途径
高三的学习只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除了抓住上述五个环节,如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绩,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四条途径作出努力。
1、时间的安排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六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日。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
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
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
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三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
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差,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差;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替,历史与地理交替,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
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
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
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三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笔者真诚地寄语每一位高三文科生:“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
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1、教材的阅读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既是学习的开端,也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研究表明,阅读后的记忆率要比听讲后的记忆率高出1.66倍。
当然,看书未必是阅读,只有读懂了至少是用脑了才能算是阅读。那么,从高三文科生的角度看,应该怎样阅读文科教材?
从阅读的步骤看,首先是要经常看看目录及其教材内各章节下的子目。目录及其子目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完整的系统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它能体现各章节、各子目之间的关系和核心内容,因而是学习的导游图,经常加以浏览,就能对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了然于胸。如阅读《中国古代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的目录就不难发现编者将中国古代社会分成了六章六个阶段,其中从第二章开始分五个阶段介绍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再看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下面又设八节,实际上是从制度、政治、社会经济、疆域、民族关系和文化等方面论述了这一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其中“大一统”的特征非常鲜明;而第五章“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的介绍,则是从“繁荣”的角度切入,以八节的篇幅分别介绍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变革、民族关系、对外交往和文化等方面的状况,时代特征可谓是一目了然。
顺便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学科新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教材的改革力度也相当大,高三文科生在阅读时应当予以适当的关注,因为高考将会体现这些成果。关注的最佳捷径就是钻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说明》(俗称“考纲”)中的“考试内容”,看看它的框架结构及重要的知识点的表述与教材有什么不同。再就是翻看新教材的目录,看看其框架结构、基本线索和重要观点有什么变化,新旧版的《中国古代史》教材就极为鲜明地体现了这种情况。第三是关心教师及各类媒体的介绍,如随着“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完成及其研究成果的正式公布,公元前841年就已经不再“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其次是在对每个章节的阅读时要重视寻找“灵魂”(或者说是“中心思想”)。社会学科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因此,要多想想编者为什么要把这一内容放进教材?他想借此说明什么问题?他又是通过什么材料来说明问题的?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养成从教材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灵魂”常常表现为是隐性知识,它并没有直接用文字表述出来,而是隐蔽在教材之中的知识内容和知识联系,这就需要去理解、去挖掘。如“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就中国”就是蕴藏在中国近代八十年抗争与探索史中的历史结论,但教材并没有直截了当地这么说;又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是中共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正确决策的结果,但教材也没有这么说。显然,这些都是在了解教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而且,还完全可以从其它的角度得出更多的结论。
第三是确定并用各种标记划出学习目标,以便于日后复习时一目了然,更可以明确基本的知识点。
从阅读的技巧看,要特别注意四点。
一是要重视关键词(又称段落主题句)。它通常在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是最后一句。要想一想,支撑它的依据是什么?
二是要善于把标题变成问题对自己提问。如“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就可变为:中共为什么要组织战略决战(背景)?战略决战是怎样进行的(过程)?战略决战产生了什么影响(意义)?
三是对某些重要材料要加深理解。如需加深理解,可按“浏览—自我提问—阅读—复述”的程序进行阅读。
四是如需较长久地记住的知识。可使用“考试通过器”(又称三R体系):阅读(READ)----逐段阅读,弄明白作者在这一段中讲了什么,重点是什么。这是关键一步,必须弄懂。记录(RECOND)----对所阅读的教材有选择进行划线,或归类制表。背诵(RECITE)----对所划的东西掩卷回忆并背诵,最好是出声地背诵,背对为止。在时间分配上,背诵时间占50%较为适宜。
2、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地学习新课的基础,但不少文科生对教材的预习向来是忽视的,其后果是听课时心中无数甚至于是不得要领,只得忙于生吞活剥教师讲授的东西。不搞课前预习,除了认识上的原因,时间过于紧张也是客观原因。其实,如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习进入良性循环,并保持较高的效率就不能不重视课前预习。
那么,怎样预习?建议按下列三个步骤去尝试:首先是纵览章节、引言和子目。纵览犹如给机器上润滑油,化时不多,便可了解基本内容,明确学习方向,还易于整体地把握方向。其次是根据高考《考试说明》中的“考试内容”(俗称考纲)了解教材的要点、难点,并把重要的知识目标(如时间、地域、人物、事件、术语)划下来。最后是把不懂的地方确定下来,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只有明确它,才有可能消除它。做好了这一切,上课时就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老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了。
在高三年级,复习恐怕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这里的复习主要是指课后的复习。遗忘是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复习则是战胜遗忘的利器,它当然也应当连续不断地进行。不过,课后复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巩固已学过的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新的知识。
高三文科的课后复习应该怎样进行?
从复习内容的角度看,当然是要抓住“学科主体知识范围内”的主要学习目标(也称学习重点或主干知识)。以历史学科为例,所谓主要的学习目标,一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术语,如鸦片战争、林则徐和《南京条约》;二是与基本线索有关的,如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李鸿章的“师夷长技以自强”、康有为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民主革命、陈独秀的“民主”与“科学”;三是一些历史的基本结论,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等等。对非主要的学习目标要敢于忽略,千万不要试图“把书本上的东西都记住”。当然,由于是高考,所以具体的考试内容每年都有所调整,这就需要重视考纲。注意,要想事半功倍地进行高三的历史复习,就务必要重视考纲并在考纲的指导下进行,在新《考试说明》颁发之前,可以先参考2003年的《考试说明》。至于考试的“超纲”肯定不是命题的方向而只能视为是命题的失误。
复习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下列四种。对平时的课后复习,通常可以重要的知识点为中心进行。随着学习的推进,归类就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的复习方法。
宏观的归类可以形成基本线索。如《世界近现代史》(上册)大体可归为“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工运与共运”“殖民与反殖民”四个专题,进而形成一条主线索和三条副线索。而微观的归类则可以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集中起来,便于识记。如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关键性战役等等。
归类还可以表现为抓住一些小专题进行复习。在文综考试的背景下,这种归类方法似乎变得更为重要了。小专题复习当然意味着要把有关知识系统化、专题化。以中国古代文化为例,它可以分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大类。社会科学可再分为思想、教育、文学、史学、艺术等小专题,自然科学也可再分为农、医、天、算、工程等小专题。应该强调指出,小专题复习的注意重心不应放在知识点的归类、梳理和识记上,更不要刻意在知识点上去“深挖洞”,而是要放在对相关问题的认识上,放在对这些历史现象的探究上。要学会以小见大,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理解这些历史现象。以中国古代的教育为例,如果对私学、书院的兴衰拉线索并不能算错,但终究只是一些细小知识的堆积,意义并不大;而如果能够揭示蕴藏其后的经济、政治根源,进而理解“教育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它的兴衰受制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社会的发展”,那么才实现了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探讨的价值。
第三种方法是编制各类表格。它可以使重要的知识排列有序,一目了然。
第四种方法难度最大,但对发展思维能力、对于一年后的应试却是极其有效的,这就是比较的方法。高考非常重视比较,这是因为比较能力是一种层次较高的能力,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实际理解和应用能力。
那么,怎样进行比较?
首先当然要掌握与理解基本概念。其次是要掌握比较的方法,这就要依照平时的训练。比较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人物、事件、历史概念、文化成果等均可以进行比较。比较时需注意三点:首先是明确思维方向,求同还是求异,是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我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本质性的异同点找出来。其次是确定比较点,也就是划分一些领域进行比较,如可以是两个不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等,当然还可以是两个历史事件的性质、特点、影响等。
从加深记忆的角度看,成功的复习至少应当抓住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把新学的知识放入已学的知识中去考察并要努力将它融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因此整理笔记和做一些卡片是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步是适当的练习。
3、听课
听课,是指倾听,是指在听的过程中用脑吸收词或句的含义,在此基础上理解事实和概念,并尽量将它转化为记忆。
听课,是现阶段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否实现高效地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要听好高三的课,应当做好下列几件事:
一是要端正听课态度,这是有效听课的最重要条件。你应该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每堂课都是老师化了几个小时甚至于是一生的心血才准备好的,你就这么容易地得到了;你应当想到,课后的自学很难在相同的单位时间里获得相应的信息。
二是要认真倾听。它包括:集中思想----要专注地听课,尤其是专注于①学习目标;②预习中未解决的的部分;③老师强调的知识和重点分析的知识。
三是要多种器官并用,做好笔记并积极地提问和回答。在课堂上,要坚持耳听、眼看、手记、嘴巴问答,这样才能为大脑印下清晰的记忆痕迹。
四是要及时归纳。可在下课再花费一、二分钟追忆一下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在听课问题上,要注意消除以下两种常见的坏习惯:认为课乏味或是挑剔讲课老师而不认真听,这会导致有用信息的遗漏;分心,在上课的时候“兼顾”其它学科的学习,这当然会“担惊受怕”,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4、笔记
为什么要记笔记?有研究表明,课后马上测试,一般学生能够记住老师讲课内容的50%,48小时后只能记住其中的25%,隔两周后再回忆,记住的大约只有8.4%了。
毫无疑问,记笔记有助于眼、耳、脑、手密切配合,多种器官刺激大脑,有助于集中精力,积极思考,强化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然而,笔记的功能还不止于此,因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与教材相比,有时会更有层次性、逻辑性,或是更显浅易懂。
一般说来,高三课的容量是比较大的。从技术角度看,宜准备专用的16K本笔记,这样就易于较为舒适而快捷地书写;每一页应留下一定的空白,以便于日后的整理和补充;字的书写以自己能看懂为条件,不必苛求端正整洁;可用一些自己能懂的简略词或缩写词;一些教材上有的内容可直接在教材上做好标记以节省时间。
怎样做笔记?
当然要学会预习与听课,这是记好笔记的前提。
固然要把老师的授课提纲(要点)记下来,但作为高三的课,这已不是重点。需记的重点有:重要的概念、结论及其分析;重要的知识归类或知识框架(含线索、结构);精典的例子或练习题;教师对某些问题的新见解和思考方法。
记笔记是为了应用。笔记应多次复习,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一般应在对其内容记忆犹新的时候(即是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一次较为仔细的复习。当笔记“冷却”时(起初一般是1—2周,以后可逐步延长),再复习一遍,一是强化识记,二是看看是否有新的疑问,三是尤其要注意各部分笔记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互相关联。
5、练习
高三的特征之一就是练习多,“题海”就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作为高三学生,恐怕无法回避“题海”,对此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高明的水手当然不会回避大海,也不会淹没在大海中。成功的高三文科生也不会只是无奈地在题海中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其中劈波斩浪,从而顺利地抵达预定的目的地。
面对浩淼“题海”,应该怎样应战?
第一是“任它长水三千里,我只取其中一勺”。换言之,我们应走“精练”之路。因此,进入高三后,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选择一较好的复习资料以备用。所谓“较好”,当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科学性正确无误;编写体例适合于高三的复习(至少应有同步辅导与专题辅导两个部份);内容与高考改革方向、与考纲相一致。从练习的角度看,还应该有同步练习与专题练习两个部分。有了这些资料后,就应有计划地、踏踏实实地去逐步完成。在练习问题上,切忌收集了许多资料,今天做这一份,明天做那一份,到头来就很难做到“系统”和“全面”。
第二是要重视老师布置的自行设计的练习题。复习资料一般都是面对一个较大的使用群体,对个体的你未必适合。一个优秀的老师一定会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高考的形势,设计一些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供学生们选用。对此,你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做其中的一些。
第三是坚持“细水长流”。许多同学对文科作业有认识误区,以为数理化才需要天天做作业,文科主要就是看书,要么就是做试卷。其实不然,作为一名文科生,文科作业恐怕同样需要天天做,只不过不需要大量做罢了。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少做“抄抄书”就可以完成的作业;即使老师布置了这样的作业,也应努力用自己的语言重新概括与组织。这样就能做一次有一次收获,不至于感到是“无效劳动”。
第四,对典型题目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一般有两类,一是较好的高考题,特别是列入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例证题;二是教师们设计的对某一类专题有“范例”意义的练习题。之所以要认真研究典型题目,是因为练习题是永无穷尽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像学习数理化一样,把那些例题研究透,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实行文科综合考试、不再追求知识覆盖面的今天,这种练习方式尤其值得提倡。
三、高效率地学习历史的四条基本途径
高三的学习只有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除了抓住上述五个环节,如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成绩,笔者建议要从以下四条途径作出努力。
1、时间的安排
为什么要安排好时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高三都是极其紧张的一年,只有科学的安排,才会有较高的效率。人通常都有惰性,时间安排表则可以成为推动你正常学习与生活的外部动力;时间安排表也可以阻止你避开不喜欢做的事,确保你有计划地、有序地学习与生活;当然,它也有助于你合理地安排好各科的复习。
怎样安排科学地学习时间?一般而言,周一至周六白天的时间学校已作了安排,学生需要安排的主要是早晨与晚上以及周日。安排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是:
首先是确定就寝与起床的时间。要保证每天睡眠在8小时左右,一般宜早睡早起,使人体生物钟与学习要求的时间同步。
其次是要安排好就餐与娱乐的时间,要保证能从容地就餐。
此外,饭前半小时、饭后一小时学习效率极低,宜安排娱乐或积极的休息,如散步谈天、听新闻音乐、做家务劳动、整理学习资料与用品等。
第三是要安排时段。
一个时段一般以一小时为宜,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要确立一小时学习不如50分钟学习、10分钟休息的意识,求量(时间量)不如求质(学习效率)。早晨可安排一个时段,晚上则以安排三个时段为宜(但要集中精力)。特别需要提醒的是,一是作为高三文科生,背诵的时间要确保:首先是早晨,再紧张也要安排,至少是20分钟。其次是晚上,最后半个时段宜用于背诵。二是在休息的时候要为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如喝茶、整理学习用品,一旦开始学习,就不能做任何与学习无关的事,这就尤如在学校里上课。
第四是要安排好晚上的学习内容。
安排时要注意各学科的交差,特别是文理科的交差;要尊重“约斯特法则”,每一科目的学习不要超过一小时,这样可使你的学习效率提高30% ;要注意阅读、练习与背诵相结合,使不同的器官交替投入学习;一般应先易后难,先文后理,先预复习后做练习,以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至于周日,建议上午用于休息与调整(可以睡个够,也可以进行体育活动,当然也尽可以干一些自己乐意干的事),下午可以用于整理一周的课堂笔记,晚上则可用于重点科目或是薄弱科目的复习。
2、记忆能力的提高
进入文科班,记忆的问题就摆到了每一个文科生面前。通常,在进入文科班以前,记忆力好是不少同学自以为拥有的一张王牌,然而在经过一段时期的学习后,面对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这张王牌似乎就难以招架了,于是不少同学就对自己的记忆力丧失了信心。这当然是不利于这至关重要的一年的学习的。
毫无疑问,在人生的学习与生活经历中,有大量的东西是需要记忆的,高三阶段的学习尤其如此。这是因为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层次,其它高层次的能力及其运用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可以说是“哪里没有记忆,哪是就没有学习”。也正因为如此,文科综合能力的考试,把记忆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文综的“能力要求”就是只分为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并在实际的考试中以再认与再现两种方式进行考查,试题量还不少。
对记忆力要有正确的认识。记忆力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记忆力强,大大有助于能力的发展。遗憾的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突出能力考查的背景下,一些老师与同学以“发展能力”为托辞,把记忆力放在次要地位,似乎记忆力的提高和能力的发展是对立的,这当然会制约记忆力的发展与发挥,从而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记忆力不完全是天赋的,凡是有心人,采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适当的训练,都可以拥有较强的记忆力。关键在于行动。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你的记忆能力?
第一,要确立自信心。要相信科学,相信自己能记住。奇迹常常产生于自信,产生于坚持。实际上,同学们对自己的记忆能力充满自信是有根据的。据说,拿破仑能记住每一位士兵的面孔与姓名。惊人记忆力当然并不是拿破仑所独有的。据专家们研究,一个人的脑子能够记住的信息量大体相当于目前世界上全世界各图书馆的藏书量(七亿七千万册),一般人只发挥了约4%的能力,如果能利用人所拥有能力的10%,你就将成为超人。
第二,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选择与归类,在此基础上再分层次识记。首先是要敢于并善于对知识进行取舍,尽量把握重点。对非重点的知识要敢于忽略。这是因为“天才的实质就是知道该忽略些什么”。在高三一年的学习中你必须决定什么知识需要掌握,什么可以忽略,因而要要学会按考纲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其次是分层次,可将经过选择而确定的知识划分适当层次,确定相应的学习程序和识记要求。
第三,要合理用脑。所谓合理,一是要交替复习不同性质的课程,如文理交替,历史与地理交替,这可使大脑皮层的不同部位轮流兴奋与抑制,有利于记忆能力的增强与开发;二是在最佳时间识记,一般应安排在早晨、晚上临睡前或是饭后半小时后,其中关键是早晨,“记忆之道就在于早晨十分钟”,早晨的十分钟,可相当于深夜的一小时。
第四,对所背知识要力求理解。没有理解的知识是很难记住的,没有理解的知识更是无法应用的。目前的历史高考,要求再认再现的历史知识,已经不会照搬教材的文字表述,而是经过了语言或形式的转换,没有理解是很难再认再现的。即使是选择题,也常常要经过分析、归纳、比较与综合才能得出结论。
第五,要经常复习。经常复习不是简单地反复背诵,而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各种器官齐上阵。
对新知识可按“熟悉—默读—书写”的顺序进行识记。这种方式能让手、口、耳、眼等器官共同参预复习,从不同的途径刺激大脑,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重新组织材料,使之产生新的意义。
制图、制表、分类、比较均是重新组织材料的好方法。自己组织好的材料,才更有意义,更易于识记。这种方法更适合用于某一单元或专题的复习与识记。
及时地循环复习。
记忆的实质是与遗忘作斗争,因而对需要识记的东西要有计划地循环复习。一般而言,新学习的内容应在当天结合笔记的整理进行识记,一周以内应结合单元(或专题)的整理对本周学习的知识要点进行一次浏览,一个月以内可结合卡片的制作进行背诵。如果再结合重要考试(如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进行全面复习,就不太会出现知识的遗忘了。当然,在每次背诵时,要切忌“照本宣科”,而是要将试图回忆与阅读交替进行。
不管哪一类知识,要想准确识记,卡片法恐怕是必不可少而最为有效的。所谓“卡片法”,是指在复习与整理的基础上,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按一定的选题制成分类卡片,再按类别存放于卡片箱中,分期分批地轮流藏于身边,随时记忆。与看书相比,制作卡片表面上需花较多的时间,但这实际上是理解、整理和运用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同时上阵的过程,因而是高效率地学习的过程。通常的情况是,制成的(不是抄成的)卡片,只要稍加复习,就会熟记于心了。不信,可以试试。
3、考后的总结
无需讳言,进入高三后,文科生们将进入考海,几乎每天都要与考试相伴。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学生只是以消极的心态无可奈何地面对,因而是随波逐流,甚至于被吞没。
在苍茫的大海上航行要指南针指引航向。在考海中横渡,也需要不断地辨清与校正航向,这就需要总结。考后总结,就是考海中的指南针,其意义不言而喻。
总结什么?
一是要总结考试成绩。要通过总结学会正确地看待分数。只有正确看待分数,才不会被分数蒙住你的慧眼,而专注于学习的过程,专注于蕴藏在分数背后的秘密。
二是要总结考试得失。从中找出成败原因,这是考后总结的中心任务。学习当然贵在努力过程,但分数毕竟是知识和技能水平的象征之一,努力过程是否合理也常常会在分数上体现出来。因此,不能不重视总结。
三是通过总结确定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名人有言,虽跛足而不迷路能胜过快步如飞却误入歧途的人。所以,下决心应当是在了解情况之后。另一方面,了解了情况,却没有有的放矢的行动,总结也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要善于在总结的基础上确定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怎样总结?
首先是按一定的项目分类,然后进行数理统计,找出主要的失分领域。如可以设立“根本不懂”、“考时忘记了”、“掌握不准确”、“粗心大意”和“审题错误”等项目,对全部失分进行分类,得出失分率,这样就可以大体了解主要的失分因素了。也可设立“人物”、“事件”、“时间”、“地域”、“术语”与“评价”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男生常常在“时间”领域丢分,女生则常常在“地域”领域丢分。还可设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国史”“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等项目进行分类统计。一般而言,世界史常常是弱点。
其次是进行深层次分析,看看隐藏在失分表象下面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如“审题错误”是众多同学失分的重要原因,要进一步分析是粗心大意造成的还是时间不够用造成的?是心理紧张造成的还是根本就没有读懂题目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思维定势造成的。又如“考时忘记了”也是常见的失分原因。那么,是识记不牢固,还是过于紧张?是过于疲劳(身体不好),还是思维不够敏捷(根本就没有想到)?一般而言,各种具体原因大体都可归入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心理与身体素质和考前准备五个方面。
最后是制订整改措施。没有具体的措施,光说“今后要努力学习”等于不说。在找出找准失分原因的基础上,就可以有针对性抓住主要问题,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此指导下一阶段的学习。当然,同样重要的是以后的行动。
心动不如行动。再好的学习方法,只有与每位学生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只有转化为每位学生的日常行动,才会产生积极效果。在此,笔者真诚地寄语每一位高三文科生:“一个人所能给予另一个人的最大贡献,
祝你考上理想的大学
展开全部
你绝对要把课堂听讲放在第一位,作业多课下写。通过你的描述我觉得你好像还没有了解过右脑图像记忆的方法,也就是联想记忆法。另外,你要刻意培养你对政史地的兴趣,做法就是每天找出一个学好政史地的好处,如果你能写出20个,保证你会开始喜欢这些科目。你要相信这一点,学好这些科目对你肯定有好处,而且好不止一个,既然有好处就把他们都找出来吧,要写下来。
联想记忆法就好像你是导演,课本是剧本,你要在脑中把这部电影放映出来,这不是开玩笑哦。
以下是改善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建议你尝试一下。
为了尽可能的写得详细具体一点,而且可操作,所以写得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首先你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习是完全的脑力劳动,你只有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的感觉,你的大脑才能完全兴奋起来,大脑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你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而不是硬逼着自己去学,这样大脑是兴奋不起来的,就好像开车时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车子迟早会坏掉的。所以说在学习时要主动寻找学习的好处,肯定有,不然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呢?找出来,写在纸上,这样你才能慢慢爱上学习,这样做是把学习的好处明确化。
成功始于目标,想要高效学习先给自己定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
具体怎么做?
三个问题让你的目标更明确。
1、你对你现在的成绩满意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满意,请继续往下看,如果是满意你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2、你希望下次考试考班上第几名或者考多少分?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前几名,说明你的目标不明确,请继续往下看。
3、第几名对你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
这个问题是帮助你确定一个具体的名次或分数。要反复揣摩,问自己第5名吸引力大不大?可能性怎么样?第6名?第7名?确定一个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的目标。
到此你的目标应该很明确了,如果你在内心有了一种想要去实现这个目标的冲动,恭喜你你的目标够明确了,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开始发挥作用了
欲望是你行动的原动力。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第一个问题:问自己现在够不够努力学习?
第二个问题:不努力学习会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给自己5分钟时间什么都不要想,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来所有你能想到 的答案,不要停。
第三个问题:问自己我最害怕什么?
同样5分钟时间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来所有你能想到的答案,不要停。
第四个问题:如果我继续不努力学习会不会导致我最害怕的事情发生?
想办法把不努力和最害怕的产生关联。 做到这一步你应该就有不努力学习的痛苦了,也就有动力了。但还不够。
第五个问题: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最好还是限定五分钟时间,写在纸上。
目标和动力对你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习时在做到以下几点,你的效率会更高。
1、每次学习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说,这一个小时我要学习哪些内容?不要简单的说复习数学或者背英语单词,这样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应该说复习数学第几单元或者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然后给自己预计一个完成这个任务的合理时间,比如说30分钟。这在你的书桌前放一个带秒表的电子表。这样的短期目标(其实就是你的计划)内容既非常具体而且有时间限制,一定能激发出你的学习动力。提示,学习时在旁边放一个电子表,带秒表功能的。
2、学习时多利用你的想象力,理解文字背后要表达的真正意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大于一切。左脑像内存,右脑才是硬盘。把文字转化成图像,不拘一格让你的想想力插上翅膀自由翱翔。想象你正在享受学习的情景,仔细想象你当时的面部表情和你当时会说出来的话。总之就是描绘出一幅享受学习时的画面,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
3、学习时坐姿端正(双脚放平,腰板挺直,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全身放松,同时面带微笑,摆出一副享受学习的表情和姿势。简单来说就是假装你在享受学习。因为心情会影响你的姿势和动作,同样你的姿势和动作也能带动你的情绪。
大体上就是这样了,他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是只要你完全照做就有效果,因为我是做教育的,这个方案已经试验过。
祝你学习愉快!!
联想记忆法就好像你是导演,课本是剧本,你要在脑中把这部电影放映出来,这不是开玩笑哦。
以下是改善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建议你尝试一下。
为了尽可能的写得详细具体一点,而且可操作,所以写得有点长,请耐心看完。
首先你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学习是完全的脑力劳动,你只有在学习上找到快乐的感觉,你的大脑才能完全兴奋起来,大脑才能进入工作状态,这样你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而不是硬逼着自己去学,这样大脑是兴奋不起来的,就好像开车时一脚踩油门,一脚踩刹车,车子迟早会坏掉的。所以说在学习时要主动寻找学习的好处,肯定有,不然为什么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呢?找出来,写在纸上,这样你才能慢慢爱上学习,这样做是把学习的好处明确化。
成功始于目标,想要高效学习先给自己定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
具体怎么做?
三个问题让你的目标更明确。
1、你对你现在的成绩满意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满意,请继续往下看,如果是满意你就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2、你希望下次考试考班上第几名或者考多少分?
根据自己情况选择问题。如果你的答案是前几名,说明你的目标不明确,请继续往下看。
3、第几名对你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
这个问题是帮助你确定一个具体的名次或分数。要反复揣摩,问自己第5名吸引力大不大?可能性怎么样?第6名?第7名?确定一个最有吸引力而且有可能性的目标。
到此你的目标应该很明确了,如果你在内心有了一种想要去实现这个目标的冲动,恭喜你你的目标够明确了,也就是说你的目标开始发挥作用了
欲望是你行动的原动力。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可以激发学习的欲望。(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第一个问题:问自己现在够不够努力学习?
第二个问题:不努力学习会怎么样?
关于这个问题给自己5分钟时间什么都不要想,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来所有你能想到 的答案,不要停。
第三个问题:问自己我最害怕什么?
同样5分钟时间拿出笔在纸上写下来所有你能想到的答案,不要停。
第四个问题:如果我继续不努力学习会不会导致我最害怕的事情发生?
想办法把不努力和最害怕的产生关联。 做到这一步你应该就有不努力学习的痛苦了,也就有动力了。但还不够。
第五个问题:如果我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最好还是限定五分钟时间,写在纸上。
目标和动力对你的学习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学习时在做到以下几点,你的效率会更高。
1、每次学习之前先给自己定一个学习目标;比如说,这一个小时我要学习哪些内容?不要简单的说复习数学或者背英语单词,这样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应该说复习数学第几单元或者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然后给自己预计一个完成这个任务的合理时间,比如说30分钟。这在你的书桌前放一个带秒表的电子表。这样的短期目标(其实就是你的计划)内容既非常具体而且有时间限制,一定能激发出你的学习动力。提示,学习时在旁边放一个电子表,带秒表功能的。
2、学习时多利用你的想象力,理解文字背后要表达的真正意图。爱因斯坦说想象力大于一切。左脑像内存,右脑才是硬盘。把文字转化成图像,不拘一格让你的想想力插上翅膀自由翱翔。想象你正在享受学习的情景,仔细想象你当时的面部表情和你当时会说出来的话。总之就是描绘出一幅享受学习时的画面,注重面部表情的刻画。
3、学习时坐姿端正(双脚放平,腰板挺直,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全身放松,同时面带微笑,摆出一副享受学习的表情和姿势。简单来说就是假装你在享受学习。因为心情会影响你的姿势和动作,同样你的姿势和动作也能带动你的情绪。
大体上就是这样了,他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但是只要你完全照做就有效果,因为我是做教育的,这个方案已经试验过。
祝你学习愉快!!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上课跟着老师走,政治本来就是些无聊很枯燥的东西,不过你可以看着杂志报纸,时政要闻还是满有趣的,《看天下》还不错,课后你可以花几分钟把老师给的笔记再理一遍,该背的都背掉。我高二的时候历史也很差,后来听课很认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成绩就上去了,不过还是背吧,用时间串起来,还有建议你去买本历史的试题调研高考纠错笔记,里面很多易错点都和老师讲的很相似或者一样。地理的话,到高三总复习的时候,有些东西高一高二不理解的会自然而然的理解了,不过区域地理有些还是要背的,自然地理靠理解,还要有足够的想象力和计算能力。还有多看图,不要考试时硬逼自己去看,就平时有意无意地去看,效果很好。我不建议上课写作业,因为我觉得上课最重要了。一定要写的话,最好写这节课有关的作业。其实文科作业和理科比算很少了,也没有必要上课做。晚自修下课比别人多留二十分钟你就可以写好几个题目了,早上比别人早二十分钟你就可以比别人多背一些。不过,我体会最深的还是多向老师问问题。你问一个问题,老师会告诉你很多有关这些问题的拓展。而且你问多了,他对你的印象也好了,就会重视你,这样就更有利于督促你学习了。还有,睡觉前好好回忆一天的上课内容。我是应届高三文科生,有些方法是老师提供的,有些是我自己实践的结果。我也在实践各种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吧。好好摸索自己的学习方法吧。加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高中学习的特点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智力方面有相应发展。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由于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很重要。有人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如此,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都是。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如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变化等,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求知;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绪,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 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不理解的也要及时弄明白。
(4)复习的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复习在于平时,如何复习?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
d、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
e、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f、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人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聪明,即耳聪目明,接听力强,视力强,实指观察力强,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要a、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山、灵活应用各种观察法,如重复观察、比较观察、定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观察等。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选择最佳的时间段进行记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无法作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是掌握好时间安排是提高记忆能力永远不变的真理。为了同遗忘作斗争,正确安排复习时间便是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段了。
a、及时复习。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进一步巩固。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科学实验证明:用相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脑神经细胞,反应敏捷,可是一旦反复刺激时间过长,神经细胞的反应便消失了。休息一段时间后,反应得以恢复。人的记忆也是如此。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宝贵的头脑疲倦。”因此我们必须“分配交替”地进行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a、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b、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c、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
d、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学习);
e、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发展想象能力。
a、学习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b、学习诗文作画;
c、开拓思路,研究假设;
d、学好立几发挥空间想象力;
e、参与创造活动。
(5)培养自学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同时在学习方法培养之时,要发挥创造才能。这是时代和未来的要求。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性和个性,有利于学习的创新、科技与发展。
总之,优化心理素质,就是在高中学习中攻克难点的信心与勇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运筹正确的战略技术;提高智力能力,就是改良攻关武器,三者是不可或缺的。
1、高中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如初中代数侧重于解方程、运算,而高中代数一开始就是相当抽象的集合、映射。初中政治讲的是法律学这类联系事实的内容,高中则要求学习经济学,马克思理论这样哲学性的东西,比较之下更为抽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为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
(5)能力要求提高 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2、对高中生智力发展的要求
智力一般认为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智力方面有相应发展。
(1)在观察事物时,要更富目的性,会更加全面和深刻,能区别出主要的和次要的,必然和偶然的现象;不仅要有静态的观察,还要有动态的观察;不仅有定性的研究,还要有定量的分析。
(2)要求记忆以逻辑识记为本,力求在理解基础上抓住教材内在联系,进行记忆。
(3)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来进行逻辑思维。同时要独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
(4)想象力要较大发展。把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如从平面几何到高中立体几何的学习,就需要发展空间想象力。
二、高中学习的方法
爱因斯坦有个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劳动,Y代表正确方法,Z代表少说废话。这个公式指明事业成功的三要素。对于学业来说,成功也有三要素:学习成功=心理素质十学习方法十智能素质
1、提高学习心理的素质
(1)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动机。由于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产生的学习内驱力很重要。有人有旺盛的求知欲,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如此,如升学、就业、兴趣、爱好、荣誉、地位、求知欲、事业、前途等都是。我们要努力强化学习的动机,如树立远大理想;参加各种竞赛,挑战强者,激起学习欲望;看到自己学习成果而受鼓励,从而增强自信,经受挫折,要有不甘失败和屈辱的精神。
(2)学习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有密切关系,可以从好奇心和求知欲中激发学习兴趣。如物理的实验,化学的变化等,容易引起人的好奇和求知;培养对各门功课的兴趣。往往是刻苦学习后,才发现知识的奥秘和用途,才提高学习成绩,所以一定要钻进“书海”去;把知识应用于实践,激发兴趣,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出问题时,那种成功感易激发学习兴趣。
(3)学习的情感、意志和态度。将积极的情感同学习联系起来,防止消极情绪的滋生,可以促进学习。善于控制自己,是学习意志力培养的关键。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动,控制不需要的想法和情绪,可以使思想集中到学习上来,这点是尤为重要的。
2、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1)预习 在测览教材的总体内容后再细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清哪些内容已经了解,哪些内容有疑问或是看不明白(即找重点、难点)分别标出并记下来。
这样既提高了自学能力,又为听课“铺”平了道路,形成期待老师解析的心理定势;这种需求心理定势必将调动起我们的学习热情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2)听课 听老师讲课是获取知识的最佳捷径,老师传授的是经过历史验证的真理;是老师长期学习和教学实践的精华。因为提高课堂效率是尤为重要的,那么课堂效率如何提高呢?a、做好课前准备。精神上的准备十分重要。保持课内精力旺盛,头脑清醒,是学好知识的前提条件。
b、集中注意力。思想开小差会分心等一切都要靠理智强制自己专心听讲,靠意志来排除干扰。c、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对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结论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而得,会比先听现成结论的学习效果好。
d、充分理解、掌握方法。
e、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有的同学在听课,往往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这是错误的,开头,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只要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会眉目清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但却是对一 节课精要的提炼和复习提示。同时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
f、做好课堂笔记。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笔记,一份永恒的笔录,可以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俗语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因此为了充分理解和消化,必须记笔记。同时做笔记充分调动耳、眼、手、心等器官协同工作可帮助学习。
g、注意和老师的交流,目光交流,提问式交流,都可以促进学习。
(3)作业的方法 作业是提高思维能力,复习掌握知识,提高解题速度的途径。通过审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可以达到巩固检验自己的目的。当然在分析问题时,可有几条思路,如顺推法、逆推法、双向法、辅助法、排除法等,另外作业是千万不可COpy的,那样毫无意义。不理解的也要及时弄明白。
(4)复习的方法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必须时常回复到所学的东西上而加以复习…… 牢固地记住所学会的东西,这比贪学新东西而又很快忘掉好得多。”因此往往考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起作用的。复习在于平时,如何复习?
a、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
b、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的越透,掌握得越牢,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
c、整理笔记。
d、看参考书。这是补充课外知识的好方法。
e、补缺补漏,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f、循环复习。将甲复习完后复习乙,在复习完乙后对甲再进行一次复习,然后前进……这种循环复习利于记忆。
总的来说,科学的学习方法可用如下此歌谣来概括:课前要预习,听课易人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3、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1)发展观察力。观察是掌握知识,搞好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成才的必要条件。聪明,即耳聪目明,接听力强,视力强,实指观察力强,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要a、明确的目的和周密的计划山、灵活应用各种观察法,如重复观察、比较观察、定期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观察等。
(2)提高记忆能力。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的原理是随时间变化的,在学习后的几天内遗忘的速度非常的快。但过了一星期后遗忘速度便趋缓了。因此记忆的关键便在最容易遗忘的那几天里巩固复习。选择最佳的时间段进行记忆,由于每个人的情况不同而无法作一个绝对的定论。但是掌握好时间安排是提高记忆能力永远不变的真理。为了同遗忘作斗争,正确安排复习时间便是选择最佳学习时间段了。
a、及时复习。把识记过的材料再拿来识记,使之巩固。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进一步巩固。由于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
b、在时间和量上合理安排复习。实验证明: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记忆效果好。但也要适当分散,因为复习时间过于集中容易发生干扰;过于分散容易发生遗忘。
c、交替地分配时间学习也可以提高记忆。科学实验证明:用相等频率的电脉冲刺激脑神经细胞,反应敏捷,可是一旦反复刺激时间过长,神经细胞的反应便消失了。休息一段时间后,反应得以恢复。人的记忆也是如此。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曾说过:“我同时读几种书,因为专研究一种东西会使我的宝贵的头脑疲倦。”因此我们必须“分配交替”地进行记忆。
d、另外,采用各种记忆方式也有效果。如特征记忆;歌决记忆;形象记忆;比较记忆;联想记忆等。
(3)发展思维能力。
a、学好基础知识,练好基本功;
b、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c、掌握思维的基本方法;
d、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不断学习);
e、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4)发展想象能力。
a、学习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b、学习诗文作画;
c、开拓思路,研究假设;
d、学好立几发挥空间想象力;
e、参与创造活动。
(5)培养自学能力,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
同时在学习方法培养之时,要发挥创造才能。这是时代和未来的要求。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多样性和个性,有利于学习的创新、科技与发展。
总之,优化心理素质,就是在高中学习中攻克难点的信心与勇气;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是运筹正确的战略技术;提高智力能力,就是改良攻关武器,三者是不可或缺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基础知识最重要,基础知识掌握了,首先把本科保住。
然后往自己能力方向提高!切忌对每一科目都要求过高,除非自己真的很全能。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然后往自己能力方向提高!切忌对每一科目都要求过高,除非自己真的很全能。
第一阶段,是整个高三第一学期时间。这个阶段时间大约五个月,约占整个高三复习的一半时间左右。这个阶段可以称为基础复习阶段。学校里每一个科目都在逐册逐章节地进行复习,我们自己也应该和学校的教师步伐一致,进行各科的细致复习。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五个月,把每一科在高考范围内的每个知识点都逐章逐节、逐篇逐段,甚至农字逐句地复习到,应做到毫无遗漏。这个阶段,复习中切忌急躁、浮躁,要知道“万丈高楼增地起”,只有这时候循序渐进、查缺被漏、巩固基础,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有这时候把边边沿沿、枝枝杈杈的地方都复习到,才能在今后更多的时间去攻克一些综合性、高难度的题目。
这个阶段,还有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高三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这次考试十分重要,它既可以检验自己一学期来的复习效果,又可以查找自己急待解决的问题漏洞,还可以向你提出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把它戏称为一次“小高考”。这次考试还有一层特殊的涵义:它是高校招生中保送、推荐、评选市级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我这里,特别提醒学习较好的高三同学,要格外重视这次考试。
第二阶段从寒假至第一次模拟考试前,时间大约四个月。这个阶段是复习工作中的最宝贵的时期,堪称复习的“黄金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个时期复习任务最重,也最应该达到高效率的复习。也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全面复习阶段。 我们的任务是把前一个阶段中较为零乱、繁杂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找到每科中的一条宏观的线索,提纲挈领,全面复习。这个阶段的复习,直接目的就是第一次模拟考试。第一次模拟教育是高考前最重要的一次学习检验和阅兵,是你选报志愿的重要依据。一模成功,可以使自己信心倍增,但不要沾沾自喜;一模受挫,也不要恢心丧气,妄自菲薄。应该为一模恰当定位,在战略上藐视它,在战术上重视它。
第三阶段从一模结束至高考前,时间大约两个月。这是高考前最后的一段复习时间,也可以称为综合复习阶段。随着高考的日益迫近,有些同学可能心理压力会越来越重。因此,这个时期应当以卸包袱为一个重要任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节奏,放松一下绷得紧紧的神经。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此时,第天不必复习得太晚,要赶快调整高三一年紧张复习中形成的不当的生物钟,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外,这个时期不必再做过多的过量的习题,更不应死抠难题和偏题,应该做少而精的练习。比如,花些工夫研究研究历年高考的题目,因为这些题目既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又是高考命题人意志的直接体现,可谓字字珠玑。在复习中,我们中做题应先易后难,选择题拿不准也不要放弃,选一个最可能的空填上等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