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曾国藩手握30万大军,为啥不肯建立汉人王朝?

 我来答
翻土何不鸣
情感倾听者

2020-09-26 · 专注名人故事细节解说
翻土何不鸣
采纳数:150 获赞数:6941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曾国藩的湘军确实人数不少,但你要让他造反建立新王朝,不能说老曾完全没有这个想法,关键在于:不可行! 

为什么这么讲?首先就是清廷对曾国藩的猜忌,由来已久。早在1854年,曾国藩收复武昌之际,当时的咸丰皇帝还挺高兴,大笔一挥给了老曾一个二品顶戴、署理湖北巡抚,然这时候就有一个大学士打小报告,说曾国藩只不过是一个“匹夫”,“匹夫”在街头大呼一声,就有成千上万人追随,这岂是国家之福?于是咸丰立马收回成命,最终只给了曾国藩兵部侍郎的头衔。

事实上,不但是上层有戒备之心,地方上对老曾,也颇有意见。老曾曾跑到江西筹措军饷,结果各地衙门都不搭理他,以至于曾国藩最后居然说出了:“余前在江西,郁郁不得志”之类的话。

其次,在曾国藩攻克天京,扫平太平天国之际,清廷反而加紧了对曾派的打压,拿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来讲,堪称前线指挥的第一功臣,但朝廷只是给了一个加太子少保衔、一等威毅伯的虚衔,随即立马查问两件事:一是长毛金库里的金银哪里去了?二是洪秀全的儿子洪天富贵哪里去了?这是质问曾国荃,其实就是在质问曾国藩。

打压的同时,是拉拢曾国藩的文武大将,瓦解所谓“湘军”体系,头一个便是李鸿章,当初李鸿章在落难之际,曾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正是曾国藩,为他一手打造了所谓淮军,包括各营将领的考察、营制营规的订立,都有老曾的助力,甚至担心新建的淮军兵力太单薄,老曾还从湘军各部调兵借将。

但,就是这支淮军,曾国藩日后却指挥不动,太平天国灭亡之后,曾受命指挥淮军征捻军,结果淮军压根就不听他指挥。

为什么?背后的原因大家可想而知。

李鸿章尚且如此,至于沈葆桢、左宗棠等等,那就更与曾国藩俨然仇敌了。沈葆桢最初,就是曾国藩请赴安庆大营,委以重用。不久,推荐他出任江西巡抚,说知遇之恩莫过于此,然沈一上台,就把湘军的主要饷源江西厘金截留下来,用于组建江西的地方部队——背后原因,是太平军散入江西,而湘军主力却去攻打南京去了——由此,两人迅速交恶。

曾国藩的身边人尚且如此,左宗棠就更不用说了。1861年,曾国藩疏荐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太平军攻克杭州后,清廷正式补授左宗棠为浙江巡抚,督办军务。然随后,二人交恶。

而朝廷显然是乐于见到这些和曾国藩不对的人,1863年,左宗棠已经升官做了闽浙总督,随后加太子少保衔,赐黄马褂。1867年,沈葆桢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而李鸿章,更是在曾国藩剿捻无功之后,接替他做了钦差大臣,接办剿捻事务。

所以,可以这么讲,曾国藩在整个崛起过程中,大清帝国便已经竭尽挖墙角之能,将湘军拆得七零八落,曾国藩靠这样一支人心思乱的部队反清,这不是做梦么? 

南十字星5
2020-09-26 · TA获得超过944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7238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1597万
展开全部
湘军最鼎盛的时候才12万左右,而且还分别掌握在湘军不同将领手中,哪来的30万大军?曾国藩能保证忠诚的只有弟弟曾国荃的5万湘军和学生彭玉麟的水师,这些军队当时已经暮气沉沉,靠这点军队想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完全是做梦。在曾国藩的周围,僧格林沁、冯子材的部队坐镇江北,截断了曾国藩北上京师的道路。在长江上游武昌,湖广总督官文集结重兵虎视眈眈。其他湘淮军大佬如四川总督骆秉彰、江苏巡抚李鸿章、江西巡抚沈宝桢、闽浙总督左宗棠都丝毫没有谋反的意思,而且部分人还与曾国藩有很深的矛盾,曾国藩要造反分分钟就被弄死。况且,曾国藩身为读书人极其看中名节,历史上的周公、诸葛亮都有谋反的能力,但他们忠心辅佐幼主,留下了千古美名,而王莽篡汉落得遗臭万年。当时曾国藩已经是五十多岁的老人,造反经济年龄也不允许。清政府尊儒崇文,姿态摆的很正,拿民族主义口号煽动造反吴三桂、洪秀全都用过,根本没人响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