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钢琴启蒙教育重要性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孩子在送到老师这里学琴之前,就像一张没有写字的白纸,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老师要帮他们在这张白纸上画出美丽的图画,所以每画一笔都要认认真真,完全要用心去画,一旦由于疏忽而出现了斑点,那将带给我们莫大的遗憾。因此,在孩子的启蒙阶段,作为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此,把我在启蒙阶段的一些教学经验与大家做一个交流探讨。
一、正确的读谱方法
首先,要学习认识五线谱。学认五线谱是比较枯燥的一步,尤其对于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因此,可以用比较形象的识谱方法帮助记忆。比如,为帮孩子们分清“线”和“间”的概念,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音符分别写在“线”和“间”上,对于相邻的两个音符可称作“上下楼”关系,对于同在“线”上或同在“间”上的音则称为“串糖葫芦”关系。在实际认谱的过程中,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又快又准确读好五线谱,在认谱的同时也建立起“和弦”这一概念。
其次,学习认识音符。初学的孩子首先要认识三个基本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了记清它们的名称,我编了一首儿歌,“全音符空空的,只有一个小脑袋;二分四分长的像,我要把它记清楚;二分音符空符头,四分音符黑符头”。通过这首儿歌,孩子们很快就能将音符分辨清楚。在学习音符时值长短的时候,我把音符的时值比喻成音符的岁数,并和孩子们的年龄相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三个新来的小伙伴。
再次,区分上下行音阶。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总分不清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不管上行还是下行都唱成do、re、mi……,对此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将音阶中的七个音分别比作住在不同楼层的七个小朋友,并配上图形(见图例),先从一楼到七楼唱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上行,反之则为下行。用这种形象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清楚音的走向。
第四,要养成看谱弹琴的好习惯。初学琴时由于谱子很简单,再加上孩子的记忆力都很好,所以几遍下来就把谱子都记下来了,与此同时,眼睛也随之从谱面上转移到了手上,长时间就养成了看手弹琴的坏习惯,殊不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确视谱弹奏的方法是:在手确定好音区和音位以后,让眼睛回到谱面上,弹奏开始后眼睛要以看谱为主,在音区跨越大的时候,可适时用眼找准手的音位,随后再在回到谱面上。弹琴时注意力要集中,让脑子走在眼睛的前面,眼睛走在手的前面,协调好手、眼、脑三者的关系,就一定能弹出流畅、动听的乐曲。
二、手指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规范弹琴的指法。要想把琴弹好,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指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混乱的指法容易造成弹琴的负担和困扰,长时间下来还会影响弹琴的速度,所以在教学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初学时,指法标记容易与简谱混在一起,因此可以在练新乐曲之前先读指法,并用左手找出右手要用的指头,然后边唱谱子边找相应的指头。
指法在弹奏和弦时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弦连接通常都采用“和声连接”,即将共同音保持再同一声部,其他声部均作平稳进行,因此要引导孩子去注意前后和弦中音符的变化及指法的走向,找到其变化的规律,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而且对他们熟悉键盘也是很有好处的。有些乐曲段落没有明确标注指法,这就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标出科学合理的指法。
第二,严格的高抬指练习。大家都知道从人的活动上讲,站立是走和跑的前提,更是一切技巧运动的基石。事实上手指弹琴的“走”和“跑”与腿同理。而手指,尤其是弱指的站立、比人腿的站立要困难得多。教学实践证明,手指的支撑站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对幼小的儿童,不夸张地说,如果从萌芽算起,少则一年、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训练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教会小孩子如何去理解“放松”,用橡皮自然下落做例子,让孩子寻找手臂放松的感觉,随后将手指下落到琴键上,去找放松后手指触键站立的感觉。每练习一个新作品,每遇到一种新技巧,每逢一种不同的键盘组合排列,都可能引起新的紧张,由音乐表现需要的力度层次、声音变化与控制也会产生种种紧张,但是懂得弹的原理,就能够找到调整放松的路子,去除种种由于不熟练而引起的紧张。
其次,我们所要求的“高抬指”练习,跟舞蹈中的基本功训练原理是一样的,在放松的状态下,让掌关节带动手指来做高抬指练习,每弹下一个音手指都要站稳,切不可用手臂的力量向下压。总之,作为钢琴演奏技巧中的手指的敏捷、灵巧、速度、力量、动作频率等等都是一种肌肉运动,所有的技巧都是从我们在千百次同一动作的重复训练中培养出的肌肉习惯而获得的。
第三, 保留音的练习,此练习对训练手指独立性也颇有好处。什密特的《钢琴五指练习》一书,有比较系统的保留音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大限度地让手指本身学会独立活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去除弹奏时的紧张感,不过份要求音量,速度也可以慢一些,动作的大小要根据手本身的条件来掌握。
除了上述手指练习外,还需结合小动作和贴键的手指练习,变换奏法及变更节奏型的各种练习,这些都为快速、均匀而有颗粒的跑动音型作准备。
三、养成分析乐谱的好习惯
当拿到一个新的乐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读懂它,像读一篇文章一样,读懂它的每一句、每一段,这对孩子们理解作品,更好的完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启蒙阶段的曲子都很短小,多数都是A+B的二段曲式,其中A是由a和a’两个只在结尾处稍有变化的小乐句构成的;B则是由一个新乐句b和a’构成,通过这么一分析,孩子们对这四行陌生的谱子就有一个新的认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正确的弹奏方法在钢琴上完成这首小作品……弹奏工作结束以后我们的任务还不算完,在乐谱上除了一个个鲜活的音符以外,还标注了很多力度记号,比如,f、p、渐强、渐弱……都要一一运用到乐曲当中。
四、培养聆听的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听觉的艺术,演奏者要靠耳朵去监控自己的演奏,因此,耳朵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耳朵的听觉习惯,是要从最初学单音的时候就要培养的,这就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看谱弹琴有很大的关联。在弹奏一个乐曲时,眼睛要盯着乐谱、手要按照手位在琴上弹奏、耳朵则要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所以,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聆听的耳朵,是每一习琴者宝贵的财富。
在学生学琴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当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悟,从一开始就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出一批批更为优秀的学员。
一、正确的读谱方法
首先,要学习认识五线谱。学认五线谱是比较枯燥的一步,尤其对于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因此,可以用比较形象的识谱方法帮助记忆。比如,为帮孩子们分清“线”和“间”的概念,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音符分别写在“线”和“间”上,对于相邻的两个音符可称作“上下楼”关系,对于同在“线”上或同在“间”上的音则称为“串糖葫芦”关系。在实际认谱的过程中,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就能又快又准确读好五线谱,在认谱的同时也建立起“和弦”这一概念。
其次,学习认识音符。初学的孩子首先要认识三个基本音符――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为了记清它们的名称,我编了一首儿歌,“全音符空空的,只有一个小脑袋;二分四分长的像,我要把它记清楚;二分音符空符头,四分音符黑符头”。通过这首儿歌,孩子们很快就能将音符分辨清楚。在学习音符时值长短的时候,我把音符的时值比喻成音符的岁数,并和孩子们的年龄相比较,这样学生很快就认识了这三个新来的小伙伴。
再次,区分上下行音阶。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好多孩子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总分不清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不管上行还是下行都唱成do、re、mi……,对此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是:将音阶中的七个音分别比作住在不同楼层的七个小朋友,并配上图形(见图例),先从一楼到七楼唱一遍,告诉他们这是上行,反之则为下行。用这种形象的方法让学生辨别清楚音的走向。
第四,要养成看谱弹琴的好习惯。初学琴时由于谱子很简单,再加上孩子的记忆力都很好,所以几遍下来就把谱子都记下来了,与此同时,眼睛也随之从谱面上转移到了手上,长时间就养成了看手弹琴的坏习惯,殊不知,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改变,对孩子今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正确视谱弹奏的方法是:在手确定好音区和音位以后,让眼睛回到谱面上,弹奏开始后眼睛要以看谱为主,在音区跨越大的时候,可适时用眼找准手的音位,随后再在回到谱面上。弹琴时注意力要集中,让脑子走在眼睛的前面,眼睛走在手的前面,协调好手、眼、脑三者的关系,就一定能弹出流畅、动听的乐曲。
二、手指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一,规范弹琴的指法。要想把琴弹好,除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外,指法也是不容忽视的。混乱的指法容易造成弹琴的负担和困扰,长时间下来还会影响弹琴的速度,所以在教学的初期就养成正确的指法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初学时,指法标记容易与简谱混在一起,因此可以在练新乐曲之前先读指法,并用左手找出右手要用的指头,然后边唱谱子边找相应的指头。
指法在弹奏和弦时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弦连接通常都采用“和声连接”,即将共同音保持再同一声部,其他声部均作平稳进行,因此要引导孩子去注意前后和弦中音符的变化及指法的走向,找到其变化的规律,这样不仅有利于孩子注意力的集中,而且对他们熟悉键盘也是很有好处的。有些乐曲段落没有明确标注指法,这就需要老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逐步教会学生如何标出科学合理的指法。
第二,严格的高抬指练习。大家都知道从人的活动上讲,站立是走和跑的前提,更是一切技巧运动的基石。事实上手指弹琴的“走”和“跑”与腿同理。而手指,尤其是弱指的站立、比人腿的站立要困难得多。教学实践证明,手指的支撑站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训练过程,尤其是对幼小的儿童,不夸张地说,如果从萌芽算起,少则一年、多则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训练和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教会小孩子如何去理解“放松”,用橡皮自然下落做例子,让孩子寻找手臂放松的感觉,随后将手指下落到琴键上,去找放松后手指触键站立的感觉。每练习一个新作品,每遇到一种新技巧,每逢一种不同的键盘组合排列,都可能引起新的紧张,由音乐表现需要的力度层次、声音变化与控制也会产生种种紧张,但是懂得弹的原理,就能够找到调整放松的路子,去除种种由于不熟练而引起的紧张。
其次,我们所要求的“高抬指”练习,跟舞蹈中的基本功训练原理是一样的,在放松的状态下,让掌关节带动手指来做高抬指练习,每弹下一个音手指都要站稳,切不可用手臂的力量向下压。总之,作为钢琴演奏技巧中的手指的敏捷、灵巧、速度、力量、动作频率等等都是一种肌肉运动,所有的技巧都是从我们在千百次同一动作的重复训练中培养出的肌肉习惯而获得的。
第三, 保留音的练习,此练习对训练手指独立性也颇有好处。什密特的《钢琴五指练习》一书,有比较系统的保留音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大限度地让手指本身学会独立活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去除弹奏时的紧张感,不过份要求音量,速度也可以慢一些,动作的大小要根据手本身的条件来掌握。
除了上述手指练习外,还需结合小动作和贴键的手指练习,变换奏法及变更节奏型的各种练习,这些都为快速、均匀而有颗粒的跑动音型作准备。
三、养成分析乐谱的好习惯
当拿到一个新的乐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读懂它,像读一篇文章一样,读懂它的每一句、每一段,这对孩子们理解作品,更好的完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启蒙阶段的曲子都很短小,多数都是A+B的二段曲式,其中A是由a和a’两个只在结尾处稍有变化的小乐句构成的;B则是由一个新乐句b和a’构成,通过这么一分析,孩子们对这四行陌生的谱子就有一个新的认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照正确的弹奏方法在钢琴上完成这首小作品……弹奏工作结束以后我们的任务还不算完,在乐谱上除了一个个鲜活的音符以外,还标注了很多力度记号,比如,f、p、渐强、渐弱……都要一一运用到乐曲当中。
四、培养聆听的能力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听觉的艺术,演奏者要靠耳朵去监控自己的演奏,因此,耳朵是学生独立练琴时最好的老师。耳朵的听觉习惯,是要从最初学单音的时候就要培养的,这就与我们前面提到的看谱弹琴有很大的关联。在弹奏一个乐曲时,眼睛要盯着乐谱、手要按照手位在琴上弹奏、耳朵则要倾听自己弹奏声音的对错、音的质量、音色以及节奏的对错……所以,拥有一双灵敏的、善于聆听的耳朵,是每一习琴者宝贵的财富。
在学生学琴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当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悟,从一开始就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培养出一批批更为优秀的学员。
展开全部
琴以其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较高的弹奏技巧,素有‘乐器之王”的美誉。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的魅力日益显现,更多的人喜爱钢琴、关注钢琴教育。许多父母从小就培养他们的孩子学**钢琴,但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能深层次地体会幼儿钢琴教育对孩子们真正的要义。因此,对于幼儿钢琴启蒙教育这个领域的专业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幼儿学琴年龄的确定
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琴者有严谨而踏实的学琴态度,自觉和刻苦的学琴能力。然而,学习钢琴却是越早越有利。从钢琴家的立场看,手的幅度,手指间的伸张力,手指关节的弹性是具有决定因素的。而这些,趁年幼,手的关节和膜膜都还柔软时,就加以有效的训练,对于制造一双钢琴家的手,是有极大的用处的。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学钢琴,但是不知道让孩子几岁学最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也比普通人粗。
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有人对参加1966年举行的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33位钢琴家始学钢琴年龄进行了调查。其中两岁开始的1位,三岁开始的3位,五岁的6位,六岁的8位,七岁的7位,八、九、十岁的各1位。由此得出:三至七岁年龄段学琴的钢琴家占85% ,该年龄段可视为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段。
可见,从三岁到七岁都是幼儿学琴的黄金时期。具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 -6岁,二是学生期的12一15岁。就学**钢琴而言4一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能力和自制力,是开始学**钢琴及其他乐器的最佳时期。但是幼儿心理学又告诉我们:三四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五至十分钟,五、六岁也不过最多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不但要求钢琴教师掌握正确而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儿童在学钢琴这门课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学钢琴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我们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具体的确定孩子的学琴年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二、培养幼儿兴趣的重要性
钢琴对于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孩子的‘兴趣”和‘琴趣”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发展孩子的‘兴趣”才能提高孩子弹琴的‘琴趣”,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才能长久。
三、教师的语盲、角色
(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接受能力均不一样,所以怎样形象生动地教授幼儿,使幼儿容易并快乐的学钢琴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责任。我们要想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更便于记忆,就要用适当的比喻来启发幼儿的思维。例如:学习音高排列时不要把一个个的音孤立起来变成和音乐毫无关系的符号,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可以画上楼梯、小山,用爬楼梯、上下山来让儿童体会旋律的倾向性;在区分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时可以用动物的声音作比喻,高音区像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则像狮子吼叫的声音等,赋予
幼儿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琴过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喜欢哪科的老师哪科就会学的很好。其实这是对的,只有学生喜欢你,他才更在乎你的教学。教幼儿钢琴也是这样,孩子第一次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既好奇又紧张的情绪。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不仅要授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要培养好这种感情,起初教师的表情就很重要。教师的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为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天真无暇的儿童,对教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缩短教师和幼儿的距离,亲切和善的表情是最直接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喜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突破了某些难点,教师应称赞他们,使他们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千万不能急躁发火,更不能说一些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话。这样只会使孩子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真实水平。有的学生虽聪明伶俐,但易浮躁和骄傲,一旦他们弹奏的较成功,而沾沾自喜时,教师要能做到喜而不形于色,在表示赞许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总之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学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是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四、幼儿正确的弹赛姿势是提高弹奏准确性的基础
(一)身体与键盘
身体要与键盘的高度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时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二)肘部与前臂
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三)上肢与下肢
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
(四)手指与触键
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这是正确弹奏钢琴的基本姿势,对于初学的幼儿我们要形象生动的启发他们。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用示范法,让幼儿模仿,并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来启发。例如学弹奏前要先学会把手臂、手腕全部放松,不要紧张,不能僵硬。就像手里摸着一支笔,一放它就掉下去了,如果没有桌子阻隔,它会掉到地上,没有悬在半空的。那么手臂放松也一样,就好像东西掉在地上,手臂要自然下垂,切不可拿着劲在半空悬着,如果悬在半空中就不是完全的放松了。
从小就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日后才能渐渐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能够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五、培养幼儿的艺术灵感
(一)启蒙幼儿对音乐浓厚的兴趣
通过录音磁带、文艺晚会以及多媒体智能钢琴结合教学APP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多欣赏、多接触广大音乐天地。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看其他人演奏,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且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乐意向别人演奏。要多鼓励和表扬,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他们的学琴兴趣,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琴愿望,同时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多作示范演奏,增强直观感性认识
让幼儿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直观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这样就要求启蒙老师要适当得多做示范。每次示范,速度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力度上要求准确得当、对比要鲜明。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会十分深刻,我们示范的目的是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并不是让他们一味的模仿,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学琴的兴趣,这也是启蒙教育艺术性的体现。
小结:集体课的授课学习形式已经在国外被公认为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形式,通过集体课学习各种艺术能够很快的让孩子真正的接触艺术和音乐的本质,从而达到我们让孩子学习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吹拉弹唱,而是爱上音乐爱上艺术从心里认识到音乐的美妙。
一、幼儿学琴年龄的确定
钢琴是一门技艺性、实践性、独立性要求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琴者有严谨而踏实的学琴态度,自觉和刻苦的学琴能力。然而,学习钢琴却是越早越有利。从钢琴家的立场看,手的幅度,手指间的伸张力,手指关节的弹性是具有决定因素的。而这些,趁年幼,手的关节和膜膜都还柔软时,就加以有效的训练,对于制造一双钢琴家的手,是有极大的用处的。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学钢琴,但是不知道让孩子几岁学最好。医学家发现,音乐家的大脑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特别是大脑左半球容量比普通人多。左右脑之间的纤维也比普通人粗。
而这些脑生理特征在7岁前就开始学音乐的人脑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有人对参加1966年举行的第三届柴科夫斯基国际钢琴比赛的33位钢琴家始学钢琴年龄进行了调查。其中两岁开始的1位,三岁开始的3位,五岁的6位,六岁的8位,七岁的7位,八、九、十岁的各1位。由此得出:三至七岁年龄段学琴的钢琴家占85% ,该年龄段可视为开始学琴的最佳年龄段。
可见,从三岁到七岁都是幼儿学琴的黄金时期。具有关专家调查,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 -6岁,二是学生期的12一15岁。就学**钢琴而言4一5岁的儿童已经有了一定的综合能力和自制力,是开始学**钢琴及其他乐器的最佳时期。但是幼儿心理学又告诉我们:三四岁幼儿的有意注意只有五至十分钟,五、六岁也不过最多二十分钟左右。所以在对儿童的钢琴教学中,不但要求钢琴教师掌握正确而娴熟的钢琴演奏技能,更要重视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使儿童在学钢琴这门课的过程中产生持久的兴趣,从而自发地产生对学钢琴的要求,并从中得到激励和鼓舞。我们也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具体的确定孩子的学琴年龄,毕竟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
二、培养幼儿兴趣的重要性
钢琴对于初学儿童来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是比较容易产生自发兴趣的:开始时,也许是儿童对眼前的这个“庞然大物”.—钢琴的一种好奇心,于是乎便‘按”了几下琴键,又对其高低不同的奇异声响产生最直接的兴趣,而这也许只是儿童觉得新奇好玩。可是也可能当他第二次在看到钢琴时,这种新奇感就没有了,觉得‘不好玩”了,于是也就对钢琴不感兴趣了。孩子的‘兴趣”和‘琴趣”是分不开的,教师只有发展孩子的‘兴趣”才能提高孩子弹琴的‘琴趣”,从儿童对钢琴本身的兴趣发展对演奏钢琴产生乐趣,这时的兴趣就比较专一和稳定,把艰苦的学琴过程视为一种乐事,才能长久。
三、教师的语盲、角色
(一)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接受能力均不一样,所以怎样形象生动地教授幼儿,使幼儿容易并快乐的学钢琴是每一位钢琴教师的责任。我们要想使幼儿更容易接受,更便于记忆,就要用适当的比喻来启发幼儿的思维。例如:学习音高排列时不要把一个个的音孤立起来变成和音乐毫无关系的符号,而是要赋予它生命,可以画上楼梯、小山,用爬楼梯、上下山来让儿童体会旋律的倾向性;在区分高音区,中音区和低音区时可以用动物的声音作比喻,高音区像小鸟在清脆的歌唱,低音区则像狮子吼叫的声音等,赋予
幼儿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琴过程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喜欢哪科的老师哪科就会学的很好。其实这是对的,只有学生喜欢你,他才更在乎你的教学。教幼儿钢琴也是这样,孩子第一次上钢琴课都是带着既好奇又紧张的情绪。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不仅要授予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建立师生之间良好的感情。要培养好这种感情,起初教师的表情就很重要。教师的表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因为你的喜怒哀乐都会写在脸上。天真无暇的儿童,对教师的表情是很敏感的,缩短教师和幼儿的距离,亲切和善的表情是最直接的方法。
作为教师应该全面地了解学生。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性格,有着不同的喜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例如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接受能力慢的学生,一旦这些学生突破了某些难点,教师应称赞他们,使他们得到鼓励、产生自信。千万不能急躁发火,更不能说一些打击孩子自尊心的话。这样只会使孩子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的发挥真实水平。有的学生虽聪明伶俐,但易浮躁和骄傲,一旦他们弹奏的较成功,而沾沾自喜时,教师要能做到喜而不形于色,在表示赞许的同时指出不足之处。总之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要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孩子在健康愉悦的心情下学琴,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是孩子的老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四、幼儿正确的弹赛姿势是提高弹奏准确性的基础
(一)身体与键盘
身体要与键盘的高度对正,坐得端正而不僵硬,上身略向前倾,前倾的目的是为了弹奏时把全身的力量都能转移到两只手的指尖上。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松而不懈。
(二)肘部与前臂
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
(三)上肢与下肢
坐的距离以上身略向前倾、双臂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并稍向身体外侧展开;**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双脚略向前伸。
(四)手指与触键
手型应放松,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键。掌关节自然拱起,像是虚握着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大指第一关节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端正。
这是正确弹奏钢琴的基本姿势,对于初学的幼儿我们要形象生动的启发他们。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用示范法,让幼儿模仿,并用一些简单的比喻来启发。例如学弹奏前要先学会把手臂、手腕全部放松,不要紧张,不能僵硬。就像手里摸着一支笔,一放它就掉下去了,如果没有桌子阻隔,它会掉到地上,没有悬在半空的。那么手臂放松也一样,就好像东西掉在地上,手臂要自然下垂,切不可拿着劲在半空悬着,如果悬在半空中就不是完全的放松了。
从小就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日后才能渐渐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能够提高弹奏的准确性。
五、培养幼儿的艺术灵感
(一)启蒙幼儿对音乐浓厚的兴趣
通过录音磁带、文艺晚会以及多媒体智能钢琴结合教学APP等多种途径让幼儿多欣赏、多接触广大音乐天地。让幼儿多听音乐,多看其他人演奏,通过比较不断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和表现欲,并且创造机会让幼儿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乐意向别人演奏。要多鼓励和表扬,通过鼓励和表扬来激发他们的学琴兴趣,给予他们肯定。让他们产生更大的学琴愿望,同时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多作示范演奏,增强直观感性认识
让幼儿对乐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更直观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这样就要求启蒙老师要适当得多做示范。每次示范,速度要适中,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力度上要求准确得当、对比要鲜明。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会十分深刻,我们示范的目的是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导,并不是让他们一味的模仿,所以我们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弹奏,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给他们充分的想象空间,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及学琴的兴趣,这也是启蒙教育艺术性的体现。
小结:集体课的授课学习形式已经在国外被公认为最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形式,通过集体课学习各种艺术能够很快的让孩子真正的接触艺术和音乐的本质,从而达到我们让孩子学习艺术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吹拉弹唱,而是爱上音乐爱上艺术从心里认识到音乐的美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钢琴教育能培养儿童良好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和记忆力等。
学习钢琴除了要求双手在琴键上协调弹奏外,还要求眼、耳、脚等多器官的协调运动。从视谱、识谱、把握正确的触键到熟练地进行演奏,这个过程就是眼、耳、手、脚的大脑神经中枢反复锻炼,形成协调指挥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和记忆力等,将为他们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钢琴教育能促进儿童道德素质的形成
在钢琴教育中,通过对儿童的音乐形象培养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使儿童在艺术审美中净化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标准,从而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3、钢琴教育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严谨的作风
儿童学习弹钢琴需要经过长期而刻苦的训练,需要有坚强意志、过人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弹出完美、和谐的乐章。因此,坚持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做事严谨、认真、完美的作风。
4、钢琴教育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儿童通过体会不同的演奏方法所传达的感情,充分体会音乐的自然脉动。这样使儿童在把握动作与声音的关系、不同风格曲目的特点、典型节奏的同时,对演奏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再从理性到感性得以回归,充分发挥儿童的表演和创造性潜能,培养了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使儿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学习钢琴除了要求双手在琴键上协调弹奏外,还要求眼、耳、脚等多器官的协调运动。从视谱、识谱、把握正确的触键到熟练地进行演奏,这个过程就是眼、耳、手、脚的大脑神经中枢反复锻炼,形成协调指挥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注意力、听辨力和记忆力等,将为他们今后的素质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钢琴教育能促进儿童道德素质的形成
在钢琴教育中,通过对儿童的音乐形象培养与德育渗透有机结合,使儿童在艺术审美中净化心灵,潜移默化地提高道德标准,从而有利于儿童良好道德素质的形成。
3、钢琴教育能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严谨的作风
儿童学习弹钢琴需要经过长期而刻苦的训练,需要有坚强意志、过人的毅力和勇气才能弹出完美、和谐的乐章。因此,坚持学习钢琴可以培养儿童坚强的意志和做事严谨、认真、完美的作风。
4、钢琴教育能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儿童通过体会不同的演奏方法所传达的感情,充分体会音乐的自然脉动。这样使儿童在把握动作与声音的关系、不同风格曲目的特点、典型节奏的同时,对演奏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升华,再从理性到感性得以回归,充分发挥儿童的表演和创造性潜能,培养了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使儿童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