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呢?
这个分三次,李自成和清朝廷都有份。
李自成找到崇祯帝的尸体以后,先是用门板停在东华门内侧,给搭了灵棚。第二天重新改殡,以红漆棺殡帝,黝漆棺殡周后。崇祯帝头戴翼善冠,身着衮玉渗金袍,周后亦依制加袍带。
停灵期间,只有襄城伯李国桢“泥首去帻,踉跄奔赴,跪梓宫前大哭”。农民军将他抓住见李自成。他“以头触阶,血流被面”。李自成劝李国桢投降。
李国桢说:让我投降必须答应三件事:一是明代帝王陵寝不能发掘破坏;二是用天子礼葬崇祯皇帝;三是不能加害太子及二王。李自成一一答应。
李自成决定打开田贵妃墓,把崇祯帝和周皇后葬入。但是昌平州“钞库如洗”,而葬期又十分紧迫,时任署昌平州吏目的赵一桂组织募捐,有十人捐钱共350千文(约合银233.6两)。
就用这笔钱,在崇祯十七年四月初六日,把崇祯帝后梓宫葬入陵内。赵一桂、孙繁祉又捐银五两,买砖在冢周修筑了五尺高的围墙。
所以说,崇祯帝入葬是昌平地方官赵一桂和地方乡绅出钱,按照李自成的指令做的。
等到满清入关,也就是入葬一个月以后,清廷就下令营造崇祯帝陵寝,并且命名为思陵,但工程迟迟不能开工。原明朝司礼监曹化淳一再上书催促,工程终于于当年11月开工,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9月完工。
耗银大约三四千两,其中1500两是顺治皇帝所赐,其余为内外官员捐献。平西王吴三桂还曾捐出1000两。
也就是说,现有思陵的地面建筑是清廷建的,陵墓的封土和宝城也是这个工程的一部分。这不叫“重葬”,只能算“重封”。
到乾隆朝,清廷还对思陵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缮和改建。
崇祯死后是谁把他葬到陵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