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欧阳修同朝为官32年,为什么形同陌路?
在北宋之中,欧阳修和包拯都是同时期鼎鼎有名的人物,一个是一心为国尽忠的文坛巨匠,另一个是刚正不阿的包青天,按理说两人应该是能惺惺相惜的,但是缘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会非常不愉快,而且在包拯升官之后,欧阳修还向皇帝上书说,包拯其实就是一个小人。他们两个人的关系从一开始就是这样不好的吗,为什么本该惺惺相惜的两人会闹到成为敌人的地步呢?
说起欧阳修就不得不提他写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了,而整篇文章除了描写了山林之间的美景之外,其实也抒发了他仕途不顺被贬官的自我排解心情。欧阳修的仕途非常不顺畅,不少时间都是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的状况。而包拯也是更不必多说了,他一生之中秉公办案,敢于为百姓说话,对于那些想要拉拢他的权贵也是都不放在眼里,一心想要为国尽忠,所以也是一个流芳千古的好官。按理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可以惺惺相惜的,他们都是一心为朝廷尽忠,但是为什么两个人的关系会如此不好呢,这其中是有什么误会或是其他原因吗?
那么历史流传下来的故事为何没有包拯和欧阳修的故事呢?按道理来讲他们两个肯定是认识的,而且还肯定会有交集。我们知道包拯做过两年的开封知府,而包拯离任后接任开封知府就是欧阳修,所以说他们肯定是有交集的。为何没有流传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本来亲上加亲是好事情,可是这个张氏的生活作风着实不堪。据传她和欧阳修有染,更要命的是她还和自己的家丁有一腿。不巧事情暴漏了,张氏和家丁都被侄子告到了开封府。这时的开封府尹还不是包拯,张氏在公堂之上把欧阳修也给供了出来。
这下子事情闹大了,此事经过欧阳修极力辩驳,以查无实据而结束。但是欧阳修的人品和名声受到了极大的质疑,后来他的政敌也是靠此事攻击他,最终欧阳修被贬滁州。这就有了后来的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幸亏当时的开封府尹不是包拯,否则估计欧阳修要身败名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