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除了铜钱,还有哪些货币?
中国早期货币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和德国柏林古钱币博物馆都展出了中国的海贝钱币,并认定采自于中国奉贤的海贝是世界上最早流通的货币。追溯历史,用贝为币的朝代可能为夏朝,甚至更早。自夏朝开始,生产资料渐渐私有化,出现了社会分工,因此,劳动产品的交换也就不可避免。考古学家在研究夏末商初的二里头遗址时发现,那个时候已经存在海贝、骨贝、石贝等贝币。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需求量日渐增大,天然海贝货币供应不上来,于是出现了人工制造的贝币,如骨贝、石贝等,但天然海贝的交换价值要略高于人工贝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这种小面额的“铜贝”不堪重负,便出现了体型稍大的“铜贝”,而且还出现了带有铭文图案且制作与“天然贝”不尽相同的“铜贝”,由此钱币渐渐脱离了原始贝币的外形束缚,走进了崭新的时代。战国时期的货币十分复杂,当时七雄割据,货币种类达到了一百多种,币与币之间的转换十分烦琐,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买卖东西都是用一种类似于铲的挖土工具——镈,作为等价交换的工具。后来周景王觉得用这种东西交换太麻烦,于是将它小型化,“镈”与“布”的声母相同,于是有了布币。布币,主要在三晋、两周地区通行。
齐、燕、赵等国主要生产刀币,齐刀有齐法化刀、即墨刀、安阳刀等,刀身大而厚重,多流通于山东各地。尖首刀为燕国所铸,刀身薄小、细长。 楚国主要用铜质仿贝作为流通货币。这种仿贝称为蚁鼻钱,有不同的文字铸在上面,因为铜质仿贝上的文字形状奇特,所以也被称为鬼脸钱。
中国古代货币历史十分悠久,从自然货币到人工货币,从杂乱不一的形状到统一,从金属货币到纸钞,它映射出每个朝代的经济与社会文明的发展,使我们更好地思索它的价值,并不只是买买买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