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朱元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认为朱元璋是一个具有多面性格的人,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合,他会展现出不同的面孔。面对功臣,他既重用又防备,既可以重赏他们又可以对他们痛下杀手。面对百姓,他会将仁慈与怜悯之心慷慨的赠予他们,而面对官员,又会表现出他的冷酷无情,官员稍微犯一点错轻则受些皮肉之苦牢狱之灾,重则丢了身家性命。
面对自己的至亲骨肉,他又展现出了身为一个父亲应该有的慈爱。我想,朱元璋布衣出身,最后成为皇帝,这一段历程走来,必是充满无数的心酸无奈,生离死别,也必然遇到过太多生死命悬一线的危机时刻,这才养成了他这种多面的性格,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这多面性格是如何养成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吧。
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父母兄弟皆因家乡发生灾害,当地官员贪腐,救灾不力而死去,所以对于贪污腐败的官员,朱元璋是特别痛恨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惩处贪腐的力度特别大,规定“凡贪污六十两以上,便处死”,处死的方式很残忍,尤其是他独特发明的“剥皮揎草”,而且官员贪污,一家人也要受连坐之罪,他还给了百姓很大的权力,让百姓监督官员,百姓可以直接上京告御状,据记载朱元璋在位期间杀了15万多的官员,可以说朱元璋时期的官员确实不好干。
虽然朱元璋对官员很严格,但是对百姓真的很好,开国之初,他就说过:“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就像刚刚会飞的小鸟,切不可拔它的羽毛;又如同新栽的小树,不可动摇它的根基,目前重要的是让他们休养生息”,朱元璋本身就是贫苦人家出身,深刻了解民间疾苦,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兴修水利,奖励耕种,减免赋税,构建社会福利制度(像养老制度,收容制度还有免费安葬,免费看病等等,太多,这里不再赘述),反正对老百姓好的,而且他又能想到的政策,朱元璋都实行了,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对老百姓最好的帝王。
如果说朱元璋在历史上还存有一定争议的话,大概主要就是对待功臣这方面了吧,其实在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开国功臣能得善终的并不多见,由于朱元璋并不是大家出身,而且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成长到帝国的主宰,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见到的更多的是人心的叵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笑里藏刀,今天你我称兄道弟,转过身明日便是你死我活,所以道义对他而言只是一种在特殊时期特别场合所用来收买人心的手段罢了。
历史这个舞台需要一个善变的,有心机的朱元璋,而不是一个耿直的,善良的朱元璋,所以他为了争夺权力,争夺天下,曾在郭子兴面前忍辱负重,身为义军也曾向元庭“暗送秋波”,更曾暗算郭天叙,暗杀小明王,这一切看起来互相矛盾,又如此不可思议,但这才是真正的朱元璋,一个为了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朱元璋,所以后来他通过胡惟庸案,蓝玉案,以及其他借口,大肆屠杀开国功勋,也就不奇怪了,他朱元璋曾杀了小明王,陈友谅曾杀了倪文俊,徐寿辉。
前车之鉴尚未走远,谁知道等他朱元璋百年以后,还会不会有下一个朱元璋,陈友谅?为了将来接班人政权的稳固,为了朱家江山的稳固,那些骄兵悍将必须死。身为一个帝王,我能理解朱元璋的行为,但是作为一个凡人,确实又为他做的这些事而感到残忍。
朱元璋对待功臣将他残忍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但对待自己的骨肉至亲又是那么的慈爱,长子朱标十几岁便被立为世子,更是以当世才子宋濂做他的老师,立国后被立为太子,令李善长,徐达等多位开国功臣入东宫辅助他,因此朱标便养成了温和善良,仁慈宽厚的性格,在当太子的二十多年间,他曾多次劝解朱元璋少杀戮,出于对儿子的喜爱,朱元璋常听从朱标的建议,朱标死后,朱元璋伤心不已,更是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长孙,作为帝国的继承人,以宽慰自己的丧子之痛。
对于其他的儿子,他也是从小悉心教导,长大后将他们分封到各地,为朱家守江山,充分表现了朱元璋对儿子们的信任与肯定。对于马皇后,这位陪伴他一起走过风风雨雨的糟糠之妻,他不曾忘记,心中充满了无数的感激与宠爱,马皇后为人正直,生活朴素,常带领公主,妃嫔们亲自刺绣纺织,后宫在她的领导下没有出现奢华攀比,勾心斗角的风气,所以马皇后去世时,朱元璋手握马皇后的手,大哭不止,也正是因为马皇后的去世,朱元璋性格大变,对待功臣,官员更加残酷无情。
其实不仅是朱元璋,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也在不同的场合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为了适应这个社会,这个环境,“善变”是不可缺少的技能,如果朱元璋没有一个多面的性格,贫民出身的他别说夺取天下了,连活着都将会是一个问题,放到现在,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政治上,废除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地方权力,强化中央集权, 严惩贪官和不法勋贵;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丈量全国土地,清查户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