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战争清政府坚持打下去,结果会怎样呢?
1895年2月,威海沦陷、北洋海军溃败后,中日军队在牛庄、营口激战,最终以清军失败告终。
日军占领营口后,立即发动了天庄台战役,这是这场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也是最大的一次陆地战争。
天庄台位于营口市北部。是辽河下游重要的水陆码头,也是通往锦州、山海关的必经之路。当时,清军集结关外精锐部队,共7万多营,2万余人,进行最后的战斗。
此时,日军还动用了2万人的主力军,在上级炮火的支援下,突破了清军的防线,随后突入市区。鉴于牛庄巷战的教训,日军司令员下令放火烧天庄台。
到了第二天一早,原本繁华的小镇变成了一片焦土,许多没有退却的田庄台居民和清军也被火海掩埋。
结果,辽南所有的城镇和要塞都被日军占领了,大清帝国的湘淮军精疲力尽,无意再战。
此时,朝廷各主要战斗派别保持沉默。光绪小皇帝召见军机大臣,商讨战事。”问各位大臣,目前的形势是这样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依靠。说到宗族顷氏则,声泪俱下。
由于担心日军继续行军,清廷别无选择,只好屈膝求和。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清政府选择迁都,继续打仗,那么1894-1895年的战争可能就没有什么补偿了。
从历史回顾的角度,对这一假设及其利弊进行详细核模分析。
从海陆战的表现来看,清军被日军打败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基本事实。特别是军队的代沟是20年甚至30年。如果我们继续打下去,日本趁势攻击北京的概率应该很大。
所以,如果清政府迁都重战,那将是此后八年抗战的早期表现。但是,应该看到,抗日战争虽然持续了八年,但是如果没有美国外部因素的介入,就不会有八年的时间,形势的发展完全是不可预测的。
原因很简单。当时,中国还没有制造重型武器的雀棚能力。中国用自己的力量赶走日本侵略者的可能性很小。
从慈禧太后的角度来看,和平不一定是慈禧太后的选择。因为它可以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和损失,所谓“止损”。
至少,与后来的各种战争相比,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对国内人民的影响不大,这也是一种利益。
最后,至于说如果迁都到另一场战争,清廷就会被摧毁,从庚子年的事件可以看出,这是胡说八道。蒋介石被这样打败的时候,他成了国家的核心,何况当时的清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