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孔子或孟子的名言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 我来答
龙源期刊网
2020-11-18 · 版权期刊、优质文章数字内容发行平台
龙源期刊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 的主张。在人民、国家和君王三者之间,“民”是第一位的,是最根本的,对于统治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得民”,否则就会自取灭亡。他说:“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1] 孟子精辟地阐述了得失天下,在于民的得失,而民的得失,又在于民心的得失,民心的向背又在于民之施与和满足民欲等方面。桀纣的灭亡就在于无视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倒行逆施,背离民心,最终被民众所推翻。他针对当时诸侯割据称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深受其害的混乱状况,无情地揭露了“疱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1] 的残酷现实,进而指出,如果统治者只顾自己享受,不顾百姓的死活,那就无异于禽兽,就是残害百姓,就会遭到人民的极力反抗,最终“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1] 而如果国君能够施行仁政,爱护人民,则“民归之犹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因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 也就是说,民心向背是统治者能否得天下的关键,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来源:学理论·中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