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派与维新派的主要分歧

 我来答
龙源期刊网
2020-11-18 · 版权期刊、优质文章数字内容发行平台
龙源期刊网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都主张振兴商务以求富,但二者的目的有显而易见的差异。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都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西学为用在前面已经分析,这里主要分析中学的内涵。也就是二者自强求富的目的。洋务派中学为体的‘中学’指的是封建纲常和孔孟之道。曾国藩曾说:“目前借外国的力量助剿、运粮,可以减少暂时的忧虑;将来学习外国的技艺,可以造船制炮,还可以收到永久的利益。不过一二年,火车轮船必成为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灭太平军,这是第一要务”。曾国藩的话明确了办洋务的首要目的是剿灭太平军,外则可以收到永久的利益。奕诉更是直白的表明只要在封建统治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以奕诉、曾国藩等人为代表的开明地主知识分子清醒的认识到所谓洋务就是在不动摇清朝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进而达到清朝政权的稳定。早期改良派认为既要保持自己的本“本根所系,则在乎孝梯忠信礼义廉耻”。又认为“我中国既尽用泰西之所长.以至取土授官.亦必不拘泥成法”。主张用泰西之所长改变中国的封建纲常制度。早期维新派的“中学”范围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了。洋务派自强求富目的在于维护现有制度,早期维新派虽然也认为现有制度是本,但认为这个本是可以加入新元素的。一个学习外国在于自我修补,“顾经国之略有全体有偏端,有本有末,如病方呕,不得不治标,非谓培补修养之方即在是也”。李鸿章的这段话概括出了洋务派乃至清朝其他统治者的心声。而早期维新派的西学目的则在建立一个和西方列强一样的君民一体的国家,为了建立一样的国家可以既学习西方的用,也学习西方的体。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一段话就是一个好的例证。“于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移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或者说洋务思潮和早期维新思潮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都产生在内忧外患的19世纪中后期,都主张向西方学习,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等等。然则二者的区别确更加不能忽略。胡绳对此作过确切的论述:“近代中国第一批的改良主义者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狂潮下产生的,在他们的思想中深刻地表现了这个特性。他们多半还是出身仕宦之家,而且自己也博得一官半职,他们同办‘洋务’的大官僚关系常很密切,他们思想上却有若干区别。办‘洋务’的大官僚以既存的条构下维持‘和局’为满足,而这些改良运动者看出这种条构对于中国是种镣铐;洋务官僚以为只要有官督商办的工业和使用新枪炮的军队就够了。而这些改良主义者却渐渐地,虽然用着极其胆怯的口气,透露出了进一步地自由发展民间企业的要求乃至政治要求了”。 来源:华夏地理中文版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