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呼风唤雨的魏忠贤,应该怎样评价?
在魏忠贤执政期间,大家提起他的时候,总是忍不住一脸敬佩:厂公廉、厂公好,厂公是大明的顶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很多地方都有魏忠贤的生祠,魏忠贤一时有了“九千岁”的称呼。
但对于失势的东林党而言,魏忠贤就是一个满手忠良血的屠夫。后世的普遍看法就是:魏忠贤是大搞党争,踩着东林党尸骨上位的。
早在天启皇帝病危之时,就有人判断魏忠贤即将失势。当天启皇帝病逝之后,立刻有人朝魏忠贤发难。有意思的是:率先发难的并不是失势蛰伏的东林党,而是魏忠贤的亲信。
第一个跳出来顶撞魏忠贤的人叫霍维华,时任兵部尚书,他公开表态:袁崇焕并未失职,魏忠贤罢免袁崇焕有失公允。
就事论事地说:宁锦之战时的袁崇焕的确没有失职,他兢兢业业地重修锦州城,并打退了后金的进攻。但魏忠贤之所以罢免袁崇焕,主要是因为袁崇焕浪费了大明帝国的大批钱粮辎重,最终却只能打防守战,平定辽东遥不可期。
换言之,霍维华的这个表态,是避重就轻。
关于袁崇焕和宁锦之战,本来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清的。霍维华的这种态度,不能从表面来读,而是要解构其中内涵。
我们完全不必理会霍维华所言是否正确,只需要思考一点:既然你霍维华认为袁崇焕冤枉,为什么早不说晚不说,偏要等到天启皇帝病重垂危了才说?
如果执政的不是魏忠贤,而是东林党,那么霍维华“煽动舆论”和“挑拨造谣”的罪名肯定跑不了。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本就该以维稳为主,你却跳出来大放厥词,这是想干什么?
可继位的是崇祯皇帝,他对魏忠贤这个人不感兴趣,只是对魏忠贤手中的权力感兴趣。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魏忠贤也只能暗气暗消。
欺负人这种事,从来都是逐步升级的。当初是魏忠贤逐步升级欺负东林党,现在是东林党逐步升级欺负魏忠贤,因果报应。
有个天启年间的监生(国子监学生)名叫陆万龄,这位应该是属于做人没有下限的那种类型,他曾当众吹捧魏忠贤,说他可以和孔子相比。
不管是表面崇拜魏忠贤的人,还是表面憎恨魏忠贤的人,都对陆万龄的这种行为不屑一顾:马屁精。所以在魏忠贤即将失势的关口,陆万龄最先倒霉。
九月,国子司业朱之俊劾监生陆万龄、曹代请祠魏忠贤国学,宜罪,命下狱。——《明史记事本末》
陆万龄只是个小角色,大家只是通过这么一个小角色试水。可魏忠贤不敢反击,于是升维打击到来。
崔呈秀与霍维华并列,是魏忠贤的两大谋主之一。在攻击崔呈秀时,发生了诡异的一幕:大家一面歌颂魏忠贤,一面打击崔呈秀,并时刻拿崔呈秀和霍维华相比。
你们都是厂公(魏忠贤)最信赖的人,霍维华就知道犯言直谏,而你崔呈秀却只会阿谀奉承。把你这种人留在厂公身边,将是极大的危害!
这种斗争方式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在霍维华反水的背景中,如果崔呈秀再出事,那么魏忠贤的悲惨命运恐怕就难以避免。所以朝臣一直很注意斗争的方式方法。
在一波又一波的攻击中,崔呈秀被罢免。
庄烈帝即位,其党知忠贤必败,内相携。副都御史杨所修首请允呈秀守制,御史杨维垣、贾继春相继力攻,呈秀乞罢。帝犹慰留。章三上,温旨令乘归。——《明史》·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
崔呈秀倒台之后,试水行为终止。大家已经看明白了,此时的魏忠贤就是一只死老虎,他不可能再咬人了。既然如此,还客气什么?
十月廿二,陆澄源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不理不睬;
十月廿四,钱元悫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不理不睬;
十月廿五,史躬盛弹劾魏忠贤,崇祯皇帝不理不睬;
十月廿六,钱嘉征弹劾魏忠贤,并列举魏忠贤十大罪状,崇祯皇帝命太监读给魏忠贤听;
十一月初一,魏忠贤请辞,崇祯皇帝命他前往凤阳看守皇陵;
十一月初六,魏忠贤在一间破庙里上吊自杀(一说客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