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名将凌统与谁有杀父之仇?后来他报仇了吗?
史料上说凌操年轻时轻侠有胆气,这个轻侠有胆气怎么理解?就是喜好行侠打抱不平。这一点跟董卓和甘宁年轻时一样,看来猛人年轻的时候都喜欢行侠。后来孙策兴兵的时候,跟随了孙策一起打拼。
其实孙策也是个猛人,而凌操每次跟随孙策出征,都是担任孙策的先锋,首当其冲为孙策冲锋陷阵。孙策一看凌操这个部下是员勇将啊,很是欣赏,于是任命他为永平县县长驻守在永平。
在任期间,凌操专注于清剿山越族的地方势力,而且是追着他们打,打得山越族四处逃窜。于是,凌操的威名远播,地方上的奸狡之徒都知道凌操不好惹,对他是十分畏惧,全都收敛恶行,不敢造次。孙策得知后很高兴,以此功提升凌操为校尉一级,叫做破贼校尉。
孙策死后,孙权接掌了江东集团。这么个猛人,孙权岂能不知?于是每次打大仗都继续任用凌操为先锋。不过呢,每次都冲锋在前,难免刀箭无眼。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打头阵那是刀口上舔血的活儿,这活儿次次都是他凌操,虽说是艺高人胆大,但是难免也有失手的一天,而这一天终于来了。
那一仗是孙权亲自统军出征江夏,要杀黄祖替父报仇。凌操又是一马当先,与江夏军交锋,迎面刚好撞上了黄祖的先锋,偏赶上黄祖的这个先锋和凌操一样都是乘一只轻舟快船冲锋。凌操是身经百战,战斗经验丰富,一看对面敌将也是小船,便催动自己的小舟快速上前。
在两只小船靠近的时候,凌操是垫步拧身,纵身一跃,腾空而起,扑奔敌船上的黄祖先锋。这下可太出乎黄祖先锋意料了,因为双方都是在江河上,脚下又都是小船,那没两下子真功夫,是跳不起来的,而且还跳得那么高,因此就是一愣神。
凌操在敌将愣神的功夫已然落在了敌船,并且顺着下落之势双脚踩出不同的力道,只见敌人的这只小船一下被凌操踩得是左右晃动,黄祖先锋不由得重心不稳,赶忙调整身体要保持平衡。就趁这么个功夫,凌操趁其露出破绽,挥起手中的战刀挥砍过去,是一招命中,顺利将黄祖的这个先锋斩杀。
凌统杀得兴起,浑身热血沸腾,豪气万千,迅速回到自己的小船上,催促负责驾船的手下加快速度全力冲锋。只见凌操的这只轻舟快船独自突进,以极快的速度杀奔敌军。黄祖军见势不妙,纷纷撤退。
本来这一切进展的是十分顺利,凌操身后的江东军也纷纷催船在后面跟随凌操,黄祖周围的亲兵都慌忙的护卫着黄祖紧张的后撤,眼看要被追上。
然而正在这时,只见黄祖身边一员骁将,看着黄祖以及本军人马居然被一席轻舟追的亡命而逃,心中不服,当即抽弓搭箭,将手中的强弓拉满,瞄准冲在最前面的凌操就是一箭。这员骁将不是别人,正是我前面刚刚讲过的,暂时依附在黄祖治下,人称“锦帆贼”的甘宁甘兴霸。
要知道,俗话说:“大将军千斤易躲,寸铁难防。”这个寸铁指的就是箭矢。而这支箭偏偏又正是由有神射之称的甘宁所发,这下凌操可倒了霉。只见这支箭以极快的速度迎面直奔凌操的哽嗓咽喉而来,力道之大,速度之快,让凌操来不及躲避。耳轮中就听“噗”的一声,只见凌操的咽喉被一箭贯透,箭尖从咽喉处钉入,直从后脖颈穿透冒了头。凌操当即倒在船头,是命丧当场!
江东军跟在后面的追兵一看先锋官凌操被一箭射杀,心下大惊,纷纷心生畏惧,不敢再肆意追赶,赶忙抢到凌操的舟船旁边,不再追击,带着凌操的尸首返回本阵,而黄祖则趁机逃脱。
父亲凌操战死的时候,凌统正值15岁的年纪,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都很不错,很多人都在孙权面前称赞凌操的这个儿子。凌操又是战死沙场,为国殉职,于是孙权便破格任命凌统为别部司马,同时代行破贼都尉之职,接掌父亲凌操留下的部队。
从道理上讲,本朝之前的国人都是认为“父仇不共戴天”,凌统甘宁这梁子是注定不死一个不能消停的。
而“甘宁救凌统”是演义原创情节,算是罗贯中对东吴的一份善意吧,这样的结果对凌统甘宁算是不错。而且从道理上讲,人家甘宁是杀了你爹,但毕竟救你一命,你能怎么办?不认?这也不符合凌统的设定了。所以在孙权的引导下进行和解,也是合理的。
话说回来,凌操之死的起因也是孙权贪图人家江夏,由孙权起,由孙权落,很好,很和谐。
但把眼光落到史载中,剧情就不大让人愉快了。
甘宁投吴后,曾与凌统一同在吕蒙处饮宴,凌统趁酒酣时举刀起舞,甘宁也操双戟对舞,幸好吕蒙有防备,操刀持盾分开他俩。孙权得知,也只好把甘宁赶远点避风头。
虽然后来凌统因早逝之故,未能报仇便怀恨而死。但是他与甘宁的冲突,加深了吴将与甘宁的芥蒂,使得甘宁在往后的日子里更加追求立大功、奇功却又难得机会施展,也算是用自己的努力报了一些父仇吧。
至于国仇家恨哪个重要,我觉得是没有答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