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秧苗枯死是什么病?
6个回答
展开全部
水稻苗期容易感染的病害主要有3种,分别是恶苗病、立枯病、青枯病(根据种植区域不同,发病情况会有差别),这3种病害都能造成秧苗枯死,具体来看。
一、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是苗期时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广泛,我国南北稻区很多地方都会发生,水稻感染恶苗病后,主要表现的症状有3点:
1、死苗
感染恶苗病的稻株,会出现干枯现象,随着病害的加重,稻株逐渐出现死苗情况。
2、徒长
恶苗病出现旺长是很重要的一种症状,因此有人又把恶苗病称为“徒长病”,一般情况下,患病的稻株相比正常的稻株能高出1/3左右,观察根系,有发黑情况出现。
3、倒生根
感染恶苗病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会出现倒生根,不仔细观察,患病植株和正常的植株基本上一样,所以,倒生根不易被发现,有些甚至到20-30天内才出现枯死。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也有多种,常见的比如播种时种子携带、田间残留的病残体以及高温多的雨的天气等,都是恶苗病的发病因素,因此农户们要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建议预防为主,如果田间一旦发病,喷施药剂能起到控制作用。
1、播前拌种(浸种)
不论是直播稻还是育秧时,在播前给种子拌种(浸种)是预防恶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浸种药剂可选择多菌灵、咪鲜胺,拌种药剂可选择咯菌腈、戊唑醇。
2、控制
二、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水稻苗期时,发生比较普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如果只观察地上部门,可能不是很好辨别,主要观察根部,其一,根部有霉层出现,这是判断立枯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二,患病稻株的根部颜色为褐色;其三,随着病害的加重,根部出现腐烂症状,最终导致死苗。
水稻立枯病发生原因,常见有3点:
1、土壤
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中携带病菌是很重要的发病因素,病菌会在土壤中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危害。
2、种植
不论是直播稻还是移栽稻,如果田间种植密度过密,立枯病的发生相对也会增加,当播种过密时,水分养分相互竞争,出现弱苗,容易感染立枯病。
3、天气
如果遇到了连阴雨天气,立枯病的发生相对会加重,另外,低温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主要是早稻种植区域。
针对立枯病,稻农们也是要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以下3点:
其一,播种前给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用药剂有恶霉灵、甲霜灵等。
其二,合理密植,种植水稻不是越密越好,另外种植早稻时,如果温度低于10度,不建议种植。
其三,注意水肥管理,底肥、追肥以及排水灌水要把握好,稻苗生长越好,抵抗力相对就越强,越不容易感染立枯病。
三、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是水稻常见的病害之一,从苗期时就可以发病,一直到抽穗灌浆期,影响水稻的产量。
当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观察叶片,会发现有病斑出现,颜色为暗绿色,随着病害的加重,斑点会变成长条斑,颜色也会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严重的情况下,秧苗直接枯死。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因,主要有2点,其一、种子自身携带病菌,其二,田间残留的病残体,给了病菌繁殖越冬的场所。
根据观察,不同地块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区别,主要和以下4点因素有关:
1、高温多湿的天气。
2、氮肥使用过多。
3、种植时密度过密,通风性、通光性受阻。
4、长时间不晒田,根系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营养传输受挫。
针对水稻白叶枯病,也要遵循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具体如下:
a、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B、合理密植,根据田间墒情、肥沃度、品种等决定种植密度。
c、注意晒田,田间不要一直灌深水。
d、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不要过多,同时注意钾肥、磷肥的使用。
一、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是苗期时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病害,发生面积广泛,我国南北稻区很多地方都会发生,水稻感染恶苗病后,主要表现的症状有3点:
1、死苗
感染恶苗病的稻株,会出现干枯现象,随着病害的加重,稻株逐渐出现死苗情况。
2、徒长
恶苗病出现旺长是很重要的一种症状,因此有人又把恶苗病称为“徒长病”,一般情况下,患病的稻株相比正常的稻株能高出1/3左右,观察根系,有发黑情况出现。
3、倒生根
感染恶苗病另外一个症状,就是会出现倒生根,不仔细观察,患病植株和正常的植株基本上一样,所以,倒生根不易被发现,有些甚至到20-30天内才出现枯死。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也有多种,常见的比如播种时种子携带、田间残留的病残体以及高温多的雨的天气等,都是恶苗病的发病因素,因此农户们要做好预防和防治措施,建议预防为主,如果田间一旦发病,喷施药剂能起到控制作用。
1、播前拌种(浸种)
不论是直播稻还是育秧时,在播前给种子拌种(浸种)是预防恶苗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浸种药剂可选择多菌灵、咪鲜胺,拌种药剂可选择咯菌腈、戊唑醇。
2、控制
二、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在水稻苗期时,发生比较普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水稻立枯病的症状,如果只观察地上部门,可能不是很好辨别,主要观察根部,其一,根部有霉层出现,这是判断立枯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其二,患病稻株的根部颜色为褐色;其三,随着病害的加重,根部出现腐烂症状,最终导致死苗。
水稻立枯病发生原因,常见有3点:
1、土壤
立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所以土壤中携带病菌是很重要的发病因素,病菌会在土壤中越冬,等到第二年温度适宜后,开始危害。
2、种植
不论是直播稻还是移栽稻,如果田间种植密度过密,立枯病的发生相对也会增加,当播种过密时,水分养分相互竞争,出现弱苗,容易感染立枯病。
3、天气
如果遇到了连阴雨天气,立枯病的发生相对会加重,另外,低温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主要是早稻种植区域。
针对立枯病,稻农们也是要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以下3点:
其一,播种前给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可用药剂有恶霉灵、甲霜灵等。
其二,合理密植,种植水稻不是越密越好,另外种植早稻时,如果温度低于10度,不建议种植。
其三,注意水肥管理,底肥、追肥以及排水灌水要把握好,稻苗生长越好,抵抗力相对就越强,越不容易感染立枯病。
三、水稻白叶枯病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的病害,是水稻常见的病害之一,从苗期时就可以发病,一直到抽穗灌浆期,影响水稻的产量。
当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观察叶片,会发现有病斑出现,颜色为暗绿色,随着病害的加重,斑点会变成长条斑,颜色也会变成白色或灰白色,严重的情况下,秧苗直接枯死。
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原因,主要有2点,其一、种子自身携带病菌,其二,田间残留的病残体,给了病菌繁殖越冬的场所。
根据观察,不同地块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严重程度有区别,主要和以下4点因素有关:
1、高温多湿的天气。
2、氮肥使用过多。
3、种植时密度过密,通风性、通光性受阻。
4、长时间不晒田,根系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营养传输受挫。
针对水稻白叶枯病,也要遵循遵循“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具体如下:
a、选择抗病性较强的品种。
B、合理密植,根据田间墒情、肥沃度、品种等决定种植密度。
c、注意晒田,田间不要一直灌深水。
d、合理施肥,尤其是氮肥不要过多,同时注意钾肥、磷肥的使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