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带有自传性质,抒情长诗是什么?
屈原的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是《离骚》,全诗共2400多字,可谓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这首诗是在作者被放逐后,在义愤填膺、内心苦闷不平的心境下写成的。此诗语言瑰丽,内在富有激情,抨击了当朝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偏听谗言。这首诗倾注了屈原的心血,通过对自己身世、成长和国家理想的激情叙述,让人们了解到了一位爱国诗人的内在情怀,表达了诗人不愿与罪恶和黑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最为经典和超越的是,屈原在诗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和象征手法,比如把香草、美玉和美人比作世界的美好,把其他污浊的东西比作世界的黑暗,然后利用神话传说和奇特的想象,把整部诗歌推向了高潮。屈原借助这首诗,开创出了一种风格题材,人们称之为“骚体”。“骚体”对后世的文学题材和浪漫主义精神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影响了后来的很多文学流派。
《离骚》中的很多名句直到现在还被人们传颂着,比如,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这三句可以看出,屈原对岁月和时间极其敏感,哀叹时不待我,流逝的太快。人民依然处于艰难困苦之中,而我却无能为力,只能掩鼻而泣。未来的路呀,依然是那么漫长而遥远,但是我不放弃,我将继续上下而追求探索。
《离骚》中的多处都表现了两个主题,一个是诗人的崇高理想和残酷现实的对立,另一个是诗人内心的自我与外界世界的对立。他想通过治理改变国家的命运,让人民摆脱战乱的生活,但现实环境太残酷,奸臣当道,楚王又听信谗言,陷害忠良。他有进取之心,报国之志,无奈外面的世界不允许,世界不会因他一人的大爱而改变。在入世作为和隐退避世之间,他的内心不停地挣扎。这两个矛盾到了极致,诗人也就不堪忍受了,于是他选择了自我了结。中国古典文学历史中,又少了一位浪漫主义爱国诗人。这是楚国的不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不幸。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年的端午节定为屈原纪念日。
诗人的性格太正直太刚强了,他眼里揉不进沙子,在那个昏庸的乱世,这样的人很难存活,但幸运的是屈原通过诗歌把自己内心的抱负、自身的遭遇和当朝的残暴不仁,都有力地传达了出来,他用个体的善在对抗着整个世界的恶,用自己微小的光亮在一点点照亮世界,感染周围,希望把混浊的黑暗世界变得清明,还人们一个没有战争、讨伐、争夺和罪恶的世界。从历史角度看,屈原当时虽然失败了,但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帮他完成这个心愿。最终胜利的还是屈原。那些作恶的庸者和昏君,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但屈原的精神却越升越高,像一颗永不熄灭的恒星,照亮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