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提倡的礼与荀子提倡的礼有何不同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其一,荀子探讨了“礼”的起源。荀子认为,礼是由圣人(先王)而制并用来止乱的。荀子得出这一结论是基于对人性恶的认识。首先,人性恶表现在感官欲望上,“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荀子性恶》)这种欲望实际上是人的自然本能。其次,人性恶表现在人的权势欲望上。“夫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所同欲也。”(《荀子王霸》)人们欲望的不断膨胀,导致对世间财物的尽情占有和掠夺,正如《荀子富国》篇所言“欲恶同物,欲多而物寡,寡则必争矣。”争夺造成天下大乱,正常的生活秩序遭到破坏,必须有一种人们所遵循的规矩来约束这种失范的局面,故荀子在《礼论》篇中说明了他对礼的起源的看法:“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其二,荀子阐述了礼的全方位作用。
(1)礼是为政的大节,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其主要观点如下: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大略》)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荀子议兵》)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其二,荀子阐述了礼的全方位作用。
(1)礼是为政的大节,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其主要观点如下:
“礼者,政之挽也。为政不以礼,政不行矣。”(《荀子大略》)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修身》)
“礼者,治辨之极也,强国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总也。”(《荀子议兵》)
“彼国者,亦有砥厉,礼义节奏是也。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荀子强国》)
“国无礼则不正。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正错之而人莫之能诬也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孔子有特别重要的思想就是恢复周礼,思想特别保守,等级观念特别强,极力维护奴隶制。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