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词语分类及用法是什么?

 我来答
书尽胸臆
高粉答主

2021-02-24 · 精读书,爱读书,分享书,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尽胸臆
采纳数:730 获赞数:5893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

一、表示并列关系: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不交叉。包括平行并列和对照并列两种句式。

1、平行并列:前后分句所列举的情况,在逻辑上平行并列、程度相当,不分先后、主次。

其所列情况可以是相互关联的不同事物,也可以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还可以是同一主体的不同动作,可能是同时并举、交替并举的,或是同地进行的。平行并列句无所谓偏、正句之分。

相关关联词:“那么…那么…”,“又…又…”,“…既…又…”,“…既…也…”,“一边…一边…”,“一会儿…一会儿…”,“一面…一面…”,“有时…有时…”,“不是…就是…”,“要么…要么…”。

2、对照并列:前后分句所列举的情况,意义相反或相差较远,用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对照,来表达所要肯定的意思,表明情况与预想相反。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即有先后、主次之分,前句为次句,后句才是主句。

相关关联词:“不是…而是…”,“是…而不是…”。

二、表示递进关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表明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

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主要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何况…”,“…甚至…”。

三、表示转折关系: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即相反或相对的结论。且后面分句“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其表明前后逻辑关系的对立。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常用关联词语:“虽然…但是…”,“尽管…可还是…”,“即使(纵使)…也(没有、无)…”。如:

有时,前分句的关联词语可以省略。如只出现:“…但…”,“…却…”,“…可…”,“…然而…”。

【注意】转折关系与对照并列关系很容易混淆。两者的前后分句都具有意义相互对立的关系,但转折关系为逻辑对立,对照并列关系仅为情况相反,并不存在逻辑对立。

即:转折关系的前分句存在的事实,本可推出一个理所当然的情况发生,但并没有发生,或者不能发生,后分句就是表达这个意思的;而对照并列关系的前分句并不能推出一个后分句所表达的非理所当然的情况。

四、表示因果关系:由前分句所表达的事物,是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或结果。有说明因果与推论因果两种句式。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说明因果句:对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行说明的复句。偏句提出一种事实情况作为依据,正句表示这种事实所必然导致的结果。又分为前因后果和因果倒置两种句式。

①前因后果:如:“因为…所以…”,“.由于…因此…”,“…因此…”。

②因果倒置:如:“之所以…是因为(是由于)(就在于).…”。如:

2、推论因果句:推论因果句的偏句提出一种已经发生的状况,正句推断出一种应该如此的结果。

常见的关联词语有单用和合用两种情况:

单用:“既、既然、可见”。

合用:“既然……那么(就、又、便、则、可见)”。

五、表示承接关系:也叫连贯关系,指前后分句所表达的事情或动作的发生,前后连贯、挺有秩序。分句之间无偏 、正句之分。

如:“首先…然后…”,“一…便…”,“一…就…”,“…于是…”,“…才…”,“…接着…”。

六、表示条件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这种复句的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则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大部分是两句都有连词。有一些只在解释条件的那一句中用关联词。常用的关联词语有“纵”、“乃”、“即”、“则”、“因为……所以”等。条件复句分为一般条件句和排斥条件句两类:

1、一般条件句:偏句提出条件,正句指出这种条件产生的结果。一般条件句又可分为充分条件句、必要条件句和充分必要条件句。

①充分条件:一件事只需要一个条件,就可以出现相应的结果。如:“只要…就…”,“既然…就…”,“凡是…都…”。

②必要条件:一件事需要很多条件,其中有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如:“只有…才…”,“除非…才…”。

③充分必要条件:一件事有且只有一个条件,且会出现相应的结果。如:“有且只有…才…”。

2、排斥条件句:偏句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表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不以偏句的条件变化为依据。也就是说:一件事不需要任何条件,都必定以出现相应的结果。常用关联词有:“无论…都(总)…”,“不管…也(总)…”。

七、表示选择关系:也叫取舍关系,前后分句所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将不同时出现,且已经作出取舍、亟待作出取舍或无须作出取舍。包括确定选择和不定选择两类。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确定选择:表示两种情况中,只有一种更合适,且已经作出了取舍。

①前取后舍:“宁可…也不…”

②前舍后取:“与其…不如…”

2、不定选择:表示前后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但不会同时存在,

①亟待取舍:表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哪种会出现而产生的疑问,内心还存有一种取舍的焦虑。

常用关联词:“是…还是…?”

②无须(需)取舍:表示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哪种会出现都在预料之中,没有取舍之必需。

“不是…就是…”,“或是…或是…”,“要么…要么…”。

【分析】填写这类关联词语时,要认真阅读、分析。“不是…就是…”使用时表示前后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不是选择前者,就是选择后者。“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则不同,

【注意】“不是…就是…”和“要么…要么…”,既可能是平行并列句,也可能是无需取舍句。那么如何判明这两种情况呢?当前后所述事实均为事实上存在时,即为平行并列句;当前后所述事实并未真实存在,但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会出现,至于出现哪种,都是有可能的时,即为无需取舍句。

八、表示假设关系:

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况出现(或不出现)了,就会(或者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1、顺延性假设: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况出现了,就理所应当会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或者前分句假定的某种情况不出现,就理所应当不会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

常用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那么…”。

2、排除性假设:也叫让步假设,指前分句假定某种情况出现了,仍然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或者前分句假定某种情况不出现,仍然也会、也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

常用关联词有:“即使…也(不能,应该)…”,“假使…便…”,“就是…也…”,“就算…也…”,“纵是…也…”,“纵算…也…”,“纵然…也…”。

【注意】排除性假设与排斥条件很容易混淆,有注意两者的区别:

排除性假设句对可能状况的范围是有限制的,用的先导词都是“假使”,“就是”,“就算”,“纵是”,“纵算”,“纵然”;而排斥条件句对可能的状况是没有限制的,用的先导词都是“无论”、“不管”等。

搞清了它们的前导词有不同的区别,也就能搞清楚哪个复句是排斥条件句,哪个复句是排除性假设句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一:懂得各类关联词语的作用

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例如: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例如: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深圳市鸿佳联合科技有限公司_
2021-01-25 广告
深圳市鸿佳联合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小尺寸TFT液晶显示屏、LCD液晶显示模块、触摸屏和OLED屏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涵盖了1.44寸-10.1寸TFT液晶屏、OLED、电容和电阻触摸屏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医疗设备、智能...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深圳市鸿佳联合科技有限公司_提供
邓夫骆和顺
2021-05-01 · TA获得超过94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336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01 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递进、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等八种。关联词语是指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

关联词语是一组需搭配使用的汉语词组,是指能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表明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独立的分句联接起来,构成复句,起"穿针引线"的作用。它们用来标明分句间的抽象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特定形式的标志。

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1、连词。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是在某个句子中连接不同的词,那它也不是关联词。

2、副词。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短语。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语的种类:

1、并列:前后分句所表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都已经存在或确定不存在,且相互既不隶属,也不交叉。包括平行并列和对照并列两种句式。

2、递进: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相连,表明后一种情况的程度更深一层。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顺序固定,不能随意变动。

3、转折:对前面分句提出的某种已存事实或情况,后面分句转而述说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即相反或相对的结论。且后面分句“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才是说话人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其表明前后逻辑关系的对立。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4、因果:由前分句所表达的事物,是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事物出现的原因或结果。有说明因果与推论因果两种句式。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5、承接:也叫连贯关系,指前后分句所表达的事情或动作的发生,前后连贯、挺有秩序。分句之间无偏 、正句之分。

6、条件:分句之间的关系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表示事情或动作的发生需要或排斥条件。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这种复句的偏句提出一种真实或假设的条件,正句则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7、选择:也叫取舍关系,前后分句所表示两种或两种以上情况将不同时出现,且已经作出取舍、亟待作出取舍或无须作出取舍。包括确定选择和不定选择两类。分句之间有偏 、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8、假设:表示前分句所假定某种情况出现(或不出现)了,就会(或者也不会、也不能)引发后分句所表达的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分句之间有偏、正句之分,前偏后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