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岛核电站为什么一直浇水?
因为虽然福岛核电站已经永久报废,但熔融核燃料仍未得到妥善处理,需要水冷却。
2011年,日本由于受到9级特大地震影响,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反应堆发生故障,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由于冷却系统被毁坏,熔融核燃料若不能及时降温,将会产生爆炸及放射物质大范围扩散等严重问题,核电站只能通过引入大量海水的办法来使反应堆降温,但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核废水”。
日本核废水入海对环境影响复杂深远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含有对海洋环境有害的核废水。
目前人类尚缺乏对进入海洋的人工放射性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处置的技术,只能通过放射性物质自身衰减和海洋水体的稀释扩散降低污染浓度。
虽然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碘和铯的总量相当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泄漏量的10%左右,但却是人类和平利用核技术以来,对海洋生态环境直接造成污染的最为严重的核事故。
某些半衰期长的人工放射性核素能够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递迁移,比如锶90是亲骨性放射性核素,容易富集在骨骼上,而铯137比较容易在肌肉、肝脏部位富集,这些核素随食物传递到生物链顶端,进而对人类的生存安全产生潜在威胁。正因如此,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会长期存在,而且传递过程非常复杂。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专家:日本核废水入海对环境影响复杂深远

2024-08-01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