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子的别称,都有什么?
古代太子就是皇位的继承人,它的别称有很多,如元良、皇嗣、帝储、储君、东宫、储后等等。
1.“太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当时的天子及诸侯的继承人们都被称为太子,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两汉时期,皇帝和诸侯王的选定的继承人仍在使用同一个称谓。从两汉之后开始,太子才成了皇位继承人的专用称谓。
2.元良,太子的一种别称。《清史稿世祖纪》中有这样记载:“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这是顺治帝说过的话,意思就是说太子这个位置不可长期空虚,朕的儿子玄烨非常聪明可以做这个位置,可见元良一次也是太子的一种称谓。
3. 皇嗣,也是太子的一种别称。《大唐新语》中有这样记载过“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 意思就是说武则天称后,让睿宗李旦作为继承人住在了东宫,可见皇嗣也是太子的意思。
4. 帝储,同样是太子的一种称谓。翻看 《晋书天文志上》有这样一句话:“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 意思就是坐在五帝北边的那颗星就是太子,太子就是帝储。
除此之外,太子还有东宫、皇储、储君、储副等各种别称,也是非常的五花八门。不过不管怎么变换,可以确定的是,太子在古代都是地位极高的存在,除了帝后之外,即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见了也要让三分的存在。不过,太子这个位置也不是那么好坐的,需要得到皇帝的认可才能获得这样的荣誉,想要得到太子这个称谓,免不了经历一番明争暗斗,事实上,历史上的很多人即使做了太子最后也没能称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