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 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等曲种和各种小调。
3、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发源地在华县,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4、“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陕西“社火”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宝鸡更是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5、面花俗称“花花馍”,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面花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汉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到了明代之后,面花就广泛流行于民间,清末,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面花自古盛行于北方民间,形式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其中尤以合阳、华县面花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