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红旗渠有什么科学依据
红旗渠引水工程的科学依据是,使用有“倒虹吸”即连通管原理的运用,将水从高处通过U型管道,引向另一处的高坡上。
红旗渠以浊漳河为源。渠首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侯壁断下。总干渠长70.6公里,渠底宽8米,渠墙高4.3米,纵坡为1/8000,设计最大流量23立方米每秒,全部开凿在峰峦迭嶂的太行山腰,工程艰险。
红旗渠灌区共有干渠、分干渠10条,总长304.1公里;支渠51条,总长524.1公里;斗渠290条,总长697.3公里;农渠4281条,总长2488公里。
沿渠兴建小型一、二类水库48座,塘堰346座,共有兴利库容2381万立方米,各种建筑物12408座,其中凿通隧洞211个,总长 53.7公里,架渡槽151个,总长12.5公里,还建了水电站和提水站。已成为“引、蓄、提、灌、排、电、景”成龙配套的大型体系。
错估形势:
林县县委开始对引漳入林的艰巨性认识不足,认为“上7万人,每人1米,2月初动工,大干3个月,5月1日就能通水。”
开工后不久才发现,已有近4万人摆在水渠的沿线上,却看不到有多少人。领导、劳力、技术力量分散,漫山放炮,有的挖错了渠线,有的炸坏了渠底,急需要抓紧干的关键部位的工程却不能按时拿下来,工程质量、安全都没有保证,进度十分缓慢。
特别到山西段,群众意见很大,纷纷反映“白天黑夜炮声不断,碎石满天飞,毁了树,砸了瓦,牲口吓跑了,房也震裂了”。 原想着几个月就可以完成,这才清醒地意识到,这么浩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必须要打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