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化验报告单,一文读懂,以后再也不用求人(超全版)
肝功能化验报告单,少则11项,多则20几项,密密麻麻的一张化验单上,一堆数字似天书一样,这么一张小小的化验单到底说明了什么呢?项目这么多,怎么迅速 get 到重点呢?
go!go!go!一文读懂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肝功能检查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是对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即 胆红素、血清总胆汁酸、蛋白质、酶 这四个部分进行检测与分析,这对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有很大帮助。
通过肝功能筛查检测是否有黄疸、贫血、病毒感染、肝脏损伤、肝炎、肝癌等和肝脏有关的一些疾病。肝功能检测结果是否准确跟进食是有关系的,因此 肝功能检查需要空腹。
一、 胆红素代谢的检查(反应是否有黄疸及程度)
胆红素来源绝大部分来自衰老死亡的红细胞,仅有10%~20%来自肌红蛋白、游离血红素等。当肝细胞损伤、胆管阻塞、红细胞破坏增加或寿命缩短时,胆红素代谢发生异常,临床上出现 黄疸 。
(1)总胆红素 (STB) (判断黄疸程度和类型):
隐性黄疸: >17.1~34μmol/L;
轻度黄疸: 34~170μmol/L;
中度黄疸 : 170~340μmol/L;
高度黄疸: >340μmol/L;
完全阻塞性黄疸: 340~510μmol/L;
不完全阻塞: 170~265μmol/L;
肝细胞性黄疸: 17~200μmol/L;
溶血性黄疸: <85molL
(2)直接胆红素与间接合胆红素(判断黄疸类型)
血清中1分钟胆红素含量,相当于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SDB或DBIL)。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之差,代表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SIB或IBIL),总胆红素和非结合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 ↑ ,为 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加 ↑ 为 阻塞性黄疸; 总胆红素和结合与非结合胆红素均增高 ↑ ,为 肝细胞性黄疸。 根据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的比值,>35%为 阻塞性或肝细胞性黄疸; 比值<20%为 溶血性黄疸 。
二、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
增高 ↑ ,说明肝脏损害,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 ↑ , ↑ , ↑ ,
三、蛋白质代谢检验(判断肝细胞合成功能)
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肝功能受损时,这些蛋白就会减少。
1、总蛋白(60~80g/L)
↑ : ①血液浓缩②慢性炎症③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疾病④多发性骨瘤等。
血清总蛋白 ↓ : 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消耗增多,白蛋白合成减少(如肝硬化、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白蛋白丢失过多(如严重出血、广泛烧伤、肾病综合征)及营养不良等。
2、白蛋白(35~55g/L)
减低 ↓: 见于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当降低25g/L以下,易生腹水。
增高 ↑: 主要由于血液浓缩而致相对性增高,如严重脱水和休克、严重烧伤、急性出血、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
3、球蛋白(15~35g/L)
增高 ↑: 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变、活动性结核病、结缔组织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等。
减低 ↓: 可见于X线治疗中或氮芥中毒,原发性或续发性低丙种球蛋白血症。
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参考值A/G为1.5~2.5:1)
白蛋白降低 ↓ 所致的A/G低于1.25,多见于肝硬变、慢性肾炎肾病期、类脂性肾病、低蛋白血症等。
球蛋白增高 ↑ 所致的A/G低于1.25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黑热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四、血清酶学检查
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肝脏是人体含酶最丰富的脏器,在肝有实质性损伤时,有些酶就跑出来,因此血清酶学检查,有助于反映肝的病理状态,是肝功能检查常用方法之一。
1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旧名称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GPT),肝内该酶活性较血清约高100倍,只要有1%肝细胞坏死,它就可以使血清中ALT增加一倍,它是最敏感的肝功能检测指标之一。
生理性 ↑: 饮酒、剧烈运动后轻度升高,妊娠后期也会轻度增高,但分娩后就恢复正常。
病理性 ↑: 当肝细胞受损后,肝细胞通透性亢进时,ALT的漏出率为65%(AST仅为4%)。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灵敏度较高。
①肝炎早期升高,后约4~8周多数降至正常。②是乙型肝炎,此酶持续时间较长,且恢复正常亦较慢。③轻型无黄疸肝炎仅有短暂或一时性升高,且程度不显著,甚至2~3天后即降至正常。④长期波动在较高水平,持续半年以上,应考虑迁延型或慢性肝炎的活动期。迨至肝炎静止期或代偿期的肝硬变,常不增加。
2 、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测定(AST)
旧名称谷氨酸草酰乙酸转移酶(GOT),存在于心肌、骨骼肌、肝脏,以心肌含量最高,肝脏次之。
升高 ↑ :急、慢性肝肝炎,肝硬化,肝癌。
升高明显 ↑↑↑:急性心肌梗死
3、碱性磷酸酶检查(ALP)
大部分由骨细胞产生,小部分由肝。
升高 ↑ :肝癌、黄疸,多种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质软化症、骨折恢复期、骨肿瘤等,由于成骨细胞增生,使ALP生成增高。此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克隆氏病)以及妊娠亦可见ALP增高。某些药物如氯丙嗪、甲基睾丸素、避孕药等诱致肝内胆汁淤滞,可引起ALP升高,一旦发生立即停药。
减低 ↓: 见于呆小症、重症肝炎、重症慢性肾病、锌缺乏症等。
4、r-谷氨酰转移酶测定(r-GT)
旧称r-谷氨酰转肽酶(r-GTP或GGT),在肝脏的活性强度居第3位(肾>胰>肝)。
升高 ↑ :肝内、外阻塞性黄疸者,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和进行性肝硬变,酒精性肝损害时中度升高。
该酶增高尚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急性胰腺炎、胰腺癌、壶腹癌以及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巴比妥、苯妥因纳等)。
总 结: 综上所述,所谓的升高和降低常指显著的变化,轻微的变化多则没有诊断意义,如有不适需及时就医。
拓 展:
1.在 急性心肌梗塞 时,r-谷氨酰转移酶测定(r-GT),于发病后8~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高峰,约3~6天降到正常。
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时,r-谷氨酰转移酶测定(r-GT)也升高,如见r-GT/ALT的比值越大,则 肝癌 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对肝癌与肝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健康 科普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