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从一个角度解释,看是否可以理解:
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宗教。佛教推崇以善来处理社会矛盾,心善、行善,从感化的角度去纠正人们犯下的错误和罪恶,佛教的理论是报应论,凡事都有报应,从善有善报,从恶有恶报。你做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报应。在健康上,佛教推崇养心,思想平静,心宽大度,除去杂念,就会保持良好心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的宗教信仰。道教推崇秩序,按照秩序的行为就是善的,不要触动公众利益和道德底线。遇到困难只要想办法解决,道教讲究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道教对于善者,总是关照、给予好的结果;对于恶的,道教毫不留情予以处置处罚,以维持秩序。他坚信对恶必然惩治,否则会祸及公众,为此不惜血刃以见。在健康上,道教推崇道,养身之道是道教所极力推崇的,药膳、运动、法事,“道”即是方法,太极拳、气功、特异功能之类的是道教健康身体的方法。
总结一下,佛教以感化达到惩恶灭恶,不惜牺牲自己去感化他人,也不扬恶,或者说也不以恶对恶,佛教认为善恶报应会有转世轮回,从善、从恶需要时间得到回报,可能是未来十年以后,也可能是下辈子;道教是扬善的同时也惩恶灭恶,强调的是对恶,必定以恶对恶,道教做讲究的是及时行恶,即时报应。
这是本人多年以来在接触各位大师和信徒过程中,对佛教道教的独自理解,仅供参考。
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宗教。佛教推崇以善来处理社会矛盾,心善、行善,从感化的角度去纠正人们犯下的错误和罪恶,佛教的理论是报应论,凡事都有报应,从善有善报,从恶有恶报。你做什么就会得到什么报应。在健康上,佛教推崇养心,思想平静,心宽大度,除去杂念,就会保持良好心态,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好处。
道教是发源于中国的宗教信仰。道教推崇秩序,按照秩序的行为就是善的,不要触动公众利益和道德底线。遇到困难只要想办法解决,道教讲究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道教对于善者,总是关照、给予好的结果;对于恶的,道教毫不留情予以处置处罚,以维持秩序。他坚信对恶必然惩治,否则会祸及公众,为此不惜血刃以见。在健康上,道教推崇道,养身之道是道教所极力推崇的,药膳、运动、法事,“道”即是方法,太极拳、气功、特异功能之类的是道教健康身体的方法。
总结一下,佛教以感化达到惩恶灭恶,不惜牺牲自己去感化他人,也不扬恶,或者说也不以恶对恶,佛教认为善恶报应会有转世轮回,从善、从恶需要时间得到回报,可能是未来十年以后,也可能是下辈子;道教是扬善的同时也惩恶灭恶,强调的是对恶,必定以恶对恶,道教做讲究的是及时行恶,即时报应。
这是本人多年以来在接触各位大师和信徒过程中,对佛教道教的独自理解,仅供参考。
展开全部
道教与佛教的本质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1、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存,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尽情理就是皈依僧。
2、道家的“三华”就是性、心身。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道家从炼身做起,佛家从养性做起。
3、佛教以入世求超脱,道教以出世之心入世。佛教是万法如一总归寂灭,道教却是师法自然人各有道。
4、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5、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
6、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7、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8、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9、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
1、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存,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尽情理就是皈依僧。
2、道家的“三华”就是性、心身。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道家从炼身做起,佛家从养性做起。
3、佛教以入世求超脱,道教以出世之心入世。佛教是万法如一总归寂灭,道教却是师法自然人各有道。
4、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5、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
6、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
7、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
8、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
9、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05-05
展开全部
(一)对待生和死的态度 。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二)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三)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伊斯兰和基督教,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四)命本源应该来自易经及河图洛书等中。在小乘佛法里,四分律规定,佛教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风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网经菩萨戒本》也是规定不能做这些的,被称为邪命。但是佛法在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人向来信命,易经本来就是从占卜而来,所以孔夫子就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实际就是周易文化,因为在四书五经之中,易经为群经之首。
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有易经的时候,还没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经归为自己的学说,是有些盗窃思想意识的,至于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从总体来说,易经既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儒家思想发展了易经,可以说,易经从某种程度来说,更接近儒家,历代大儒为易经做注的比比皆是,比如,宋代的朱熹、王安石、三国的虞翻、汉代的董仲舒、近代的俞樾、等等国文化的源头
(五)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所以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他不能使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入地狱.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释迦牟尼佛.如来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包括孙悟空
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道教的名称来源,一是起于古代之神道,二是起于《老子》,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教求成仙,求长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黄帝 老子,庄子等等.等等.
两种不同的信仰,现在却被混淆的厉害,遇上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请,殊不知他们是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这些都是吴承恩撰写的小说《西游记》惹的祸,这部神魔小说把东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结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的民众把两个宗教混淆在了一块.虽然两个宗教都是本着引导人们向善的,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把"宗教自由"变成"自由宗教"吧!?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二)道教与佛教的最大区别就是,“道曰今生,佛说来世”。
佛说来世,劝世人忍耐,所谓今世作孽,来世偿还,这辈子凄惨,可能下辈子不再受苦,简单地说,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托在来世.
而道教则完全不同,所谓修炼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长生不老,道教讲究今世,信道则信永生,来世的事来世讲,反正今世就要成不灭。
和尚需禁欲,心中只有佛,死后坐化,留舍利,莲花宝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则不是那么严,且更实际,有助人的信念,讲究修炼,最后羽化飞升。
(三)基本区别在于:道教主张以生为真实,追求延年养生、肉体成仙。道教认为,人的生命由元气构成,肉体是精神的住宅,要长生不死,必须形神并养,即有"内修""外养"的工夫。与道教相反,佛教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一切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们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须放弃各种欲望,把希望寄托在来世上,要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般木(无苦的极乐世界)。可见,道教主张对现实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佛教以其悲天悯人的情怀,弃恶杨善的教条,因果轮回的法则还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对比于伊斯兰和基督教,佛教少了一些野蛮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娇嫩而精致的莲花。
(四)命本源应该来自易经及河图洛书等中。在小乘佛法里,四分律规定,佛教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风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网经菩萨戒本》也是规定不能做这些的,被称为邪命。但是佛法在中国,有中国的特色,中国人向来信命,易经本来就是从占卜而来,所以孔夫子就说,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实际就是周易文化,因为在四书五经之中,易经为群经之首。
佛法有云,只要是劝信众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恶法,恶法亦善,恶人用善法,善法亦恶。有易经的时候,还没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经归为自己的学说,是有些盗窃思想意识的,至于太极图和阴阳鱼,都是道家的运用了易经的思想。从总体来说,易经既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儒家思想发展了易经,可以说,易经从某种程度来说,更接近儒家,历代大儒为易经做注的比比皆是,比如,宋代的朱熹、王安石、三国的虞翻、汉代的董仲舒、近代的俞樾、等等国文化的源头
(五)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内证打破无明烦恼,成就菩提(觉悟)之道,所以佛是觉悟的意思.佛不是万能,佛不能赐我们以解脱,他只能教导我们,他不能使我们上天堂,也不能判我们入地狱.佛是一个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人。换句话说,佛就是一个自己已经觉悟了,而且进一步帮助其他的人也能够觉悟,而这种自觉和觉他的工作,已同时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释迦牟尼佛.如来佛.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包括孙悟空
教是中国固有的一种宗教,是中国主要宗教之一。东汉时形成,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距今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的教义与中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道教的名称来源,一是起于古代之神道,二是起于《老子》,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其哲学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庄,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源. 道教求成仙,求长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们通常所熟知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黄帝 老子,庄子等等.等等.
两种不同的信仰,现在却被混淆的厉害,遇上与宗教信仰有关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请,殊不知他们是代表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这些都是吴承恩撰写的小说《西游记》惹的祸,这部神魔小说把东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结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的民众把两个宗教混淆在了一块.虽然两个宗教都是本着引导人们向善的,但我们不应该就此把"宗教自由"变成"自由宗教"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佛教和道教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对待生和死的态度。可以说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佛教与道家有相似相通处,佛教进入中国得益于道家的接引,佛教教义的中国化与道家、道教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佛道相争相融的结果。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所以,朱熹道:“疑得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卷126,P.3008)。具体来说,“如远、肇法师之徒,只是谈庄老,后来人亦多以庄老助禅”(卷126,P.3025),佛“初来只有《四十二章经》,至晋宋间乃谈义,皆是剽窃老庄,取列子为多”(卷126,P.3038)。晋宋时的佛教教义、慧远和僧肇等人的著作,以及后起的禅宗皆与老子及庄、列的学说血肉相连。禅宗的流行超越了《老子》的影响力,也使道教“黯然失色”,朱熹将其归功于达磨(摩):“……达磨遂脱然不立文字,只是默然端坐,便心静见理。此说一行,前面许多皆不足道,老氏亦难为抗衡了”(卷126,P.3010)。其实,达磨只是带来新的禅法,其“藉教悟宗”(道宣《菩提达摩传》,转引自潘桂明著:《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P.5),指其依附于四卷本《楞伽经》立论,“所谓禅宗一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歪曲。至少在达摩时代,没有离开‘教’,从而也不可能离开‘文字’”(同上书,P.6-7)。道教反过来援用过佛教理论,或者说,佛教也“反哺”过道教。朱熹举例道:《清静经》偷取佛家“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而提炼为“无无亦无”(参卷126,P.3008);道教仿释氏“三身”而有“三清”。
佛教追求的目标是“涅磐”,脱离生死轮回。
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这种苦是没有尽头的,是在一个循环往复、不到头的生死轮回中。只有实现涅磐,才能脱离生死轮回。
那么怎样实现涅磐呢?就是人要“觉悟”。佛者,觉也。说到底,就是对人生是苦的觉悟。佛教认为,当你真正认识到人生是苦的时候,你就“觉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这个。
道教对人生总的来说持积极的、正面的态度。这是道教与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处。比如,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带有原罪,人生下来就要赎罪,佛教认为人生是苦。
那么,道教是如何解决死的问题呢?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修炼达到不死,长生不老。
道教修行秘诀中有一句话,“顺成人,逆成仙,全在阴阳颠倒颠”,就是道教对如何取得长生不老的方法。这句话是源自中国的五行理论,而五行理论又是中医的基础理论。
解读这句话需要一些中医的知识。我概要地介绍一下:
中医认为,人的内脏对应五行,比如,肝属木,肾属水等等。而中医施治的原理是根据平衡的原理,而不是就病而治病。因此,根据五行平衡的原理,很可能肝有病是肾虚而使五行不平衡,医生会治肾而不去管肝。这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家继承了中医的这个思想,顺便说一下,著名的道家都是名医,道家认为人的五脏分布位置按五行分析实际上是不合理的。
所谓不合理主要就是“水”在下而“火”在上,这团生命之火在水上是燃烧不久的。所以,人会得病,人会死。但人体已经是这样了,常人只能顺着自然的安排,活着。这就是“顺成人”的意思。
道教认为,如果改变了人的五脏的这种五行关系,使“火”在下,就是水和火颠倒一下,生命之火就有根基,人就可以长生了。颠倒就是所谓“逆成仙”的基本思路。
后半句讲的是方法,“全在阴阳颠倒颠”。因为人的五脏已经是这样了,道教也没有办法把五脏移位,重新安排位置。方法是采用阴阳颠倒的办法改变五脏的五行属性。比如,让肾原来属水而改成属火。这不是仅仅改个名词,属性的改变包括某些特征也要改变。
以上就是佛教和道教在对生死问题上的观念的区别,以及各自的解决方法。
佛教与道家有相似相通处,佛教进入中国得益于道家的接引,佛教教义的中国化与道家、道教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是佛道相争相融的结果。佛教的“空”借用了老子的“无”,老子的“无”诠释了佛教的“空”。所以,朱熹道:“疑得佛家初来中国,多是偷老子意去做经,如说空处是也”(卷126,P.3008)。具体来说,“如远、肇法师之徒,只是谈庄老,后来人亦多以庄老助禅”(卷126,P.3025),佛“初来只有《四十二章经》,至晋宋间乃谈义,皆是剽窃老庄,取列子为多”(卷126,P.3038)。晋宋时的佛教教义、慧远和僧肇等人的著作,以及后起的禅宗皆与老子及庄、列的学说血肉相连。禅宗的流行超越了《老子》的影响力,也使道教“黯然失色”,朱熹将其归功于达磨(摩):“……达磨遂脱然不立文字,只是默然端坐,便心静见理。此说一行,前面许多皆不足道,老氏亦难为抗衡了”(卷126,P.3010)。其实,达磨只是带来新的禅法,其“藉教悟宗”(道宣《菩提达摩传》,转引自潘桂明著:《中国禅宗思想历程》,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P.5),指其依附于四卷本《楞伽经》立论,“所谓禅宗一向‘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实际上是一种严重的歪曲。至少在达摩时代,没有离开‘教’,从而也不可能离开‘文字’”(同上书,P.6-7)。道教反过来援用过佛教理论,或者说,佛教也“反哺”过道教。朱熹举例道:《清静经》偷取佛家“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而提炼为“无无亦无”(参卷126,P.3008);道教仿释氏“三身”而有“三清”。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很多很多人都以为佛教跟道教大不相同,儒释道是一家。贫僧,贫道;现代道教为什么如此落后?曾经的无数的道长等人与佛家大德对辩,最后都落败。其实道教是源于佛教,佛经浩瀚伟大是不可想像。世尊来我们这个地球已经8000次了。无论懂不懂,信不信,其实我们都沾着佛光(智慧觉悟的光)出淤泥而非泥,青出于蓝而非蓝;世尊离开我们应当3043年了,这是世尊最后一次示现成佛。世尊最了不起,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在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人寿只有一百岁时示现成佛,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一切世间众生,说真实难信之法。
佛没有一句假话,而我们习惯听假话,遇到佛经反而读不了,一读就自然迷惑沉睡(不妨试试)
中华高深莫测,那是拥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璨灿结晶,在中国,文化典籍有多少,三生三世都看不完啊!佛慈悲救人,去苦予乐,舍己造福苍生。2500年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爱和平,天地大同亦可在望。道法无为而治,返本归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待人接物,平凡而不平凡,无为无不为,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四大发明是在中国出现的,可惜传到西方,遇到那些没有大智慧的欧洲人就被利用害人了,奇迹引巧。我们用土炮吓人,人家改铁弹杀人。变成攻打我们中国的武器,害己害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会自灭和立见消亡的。而我们是5000多年不变啊,按照道家修行,可以子子孙孙永恒不灭,只要地球在,就有我们中华文明和中华儿女。
而劝发心出世,太难。虽天神仙女不可为,何况世间王候将相?世间烦恼苦难甚多,悟道则能自救,佛的伟大言尽于此。
佛没有一句假话,而我们习惯听假话,遇到佛经反而读不了,一读就自然迷惑沉睡(不妨试试)
中华高深莫测,那是拥有着五千年优秀文化的璨灿结晶,在中国,文化典籍有多少,三生三世都看不完啊!佛慈悲救人,去苦予乐,舍己造福苍生。2500年前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爱和平,天地大同亦可在望。道法无为而治,返本归真,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待人接物,平凡而不平凡,无为无不为,在平凡中创造奇迹。火药、造纸、指南针、印刷四大发明是在中国出现的,可惜传到西方,遇到那些没有大智慧的欧洲人就被利用害人了,奇迹引巧。我们用土炮吓人,人家改铁弹杀人。变成攻打我们中国的武器,害己害人,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会自灭和立见消亡的。而我们是5000多年不变啊,按照道家修行,可以子子孙孙永恒不灭,只要地球在,就有我们中华文明和中华儿女。
而劝发心出世,太难。虽天神仙女不可为,何况世间王候将相?世间烦恼苦难甚多,悟道则能自救,佛的伟大言尽于此。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