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忌赛马的主人公是谁?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呢?
这是个好问题,答案是不平等。如何处理不平等问题是一种哲学智慧和辩证思维,也是如何理解自然元素之间关系的自然事实。所有的知识包括智慧都来自于自然。平等是一种错误的价值观,它已经成为现代政治文化中的一种普遍概念和假设。然而,有多少文人学者能说出这种价值来自哪里?不清楚这种价值是不真实的还是相信它的人的心理符合。
平等并不是古希腊人特有的形而上学思想,他们也有类似的想法。在孙膑来之前,田忌和齐王潜意识里就有了平等的思想,表现在遵循一个不成文的平等规则:赛马分为三个等级,优等马只能和优等马竞争,中等马对中等马,劣等马对劣等马。这其实是一种严格的逻辑思维,平等是这种逻辑论证和竞争的前提。孙膑的到来打破了这个不成文的前提,确切地说,孙膑把平等的前提变成了胜利。胜在田忌的目的,但他的前提错误,实力不强的目标很难实现。
相对于逻辑,孙膑的思维方式就是你我常说的辩证法: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既然是三局两胜,为什么不让他赢一局,让你的劣势对他的优势,然后让他连输两局,优势对他的中等,中等对他的劣势呢?如果实力相当,即使每组稍弱,也能稳操胜券。三局两胜,孙膑的战术并没有违反任何书面的游戏规则。可见,中西思想的比较,西学重在思想,汉学重在关系和伦理。推而广之,我们习惯了国际政治交往中的外交辞令,如 "通过平等对话避免冲突,妥善解决问题"。
实际上,平等对话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存在两个平等的甚至是平等的当事人。如果争取话语权是我们的目标,那么向孙膑学习,改变西化的前提是否正确?汉学的确切表达是 "以礼仪的方式进行对话"。礼仪意味着不平等,正是因为事实的不平等才产生了礼仪。在人际交往和国际外交中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