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有时攻破一个城后要屠城?有什么讲究?
在古代战争中一座城池攻下后,攻城方往往要进行屠城。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会如此,但一旦发生便是城中再无活口。所以要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当攻城一方将城池占领后,还要进行相应管理,而这时候为城中百姓及军队提供粮食就成为了一件大事,提供粮食恐怕没那个能力,不提供粮食对方很有可能再次反叛。其次对一座城池进行屠城,可以起到很好震慑作用,当大军进攻其它城池时,其它城池抵抗就不会过分激烈,使得攻城方减少了损失。还有一种原因在于,其实屠城就是攻城方在发泄心中愤怒。为了攻下一座城池,攻城方要死很多人,并且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物资。一旦攻下城池后就会将心中所有愤怒,以屠杀形式发泄出来。
1、减少粮食用量并防止反叛
大多数情况下攻城一方将城池拿下后,都希望城池中百姓能彻底归顺,于是从现在开始就要为百姓及投降军队提供生活物资。但这对于攻城方来讲往往也是一种负担,于是干脆就把这些人杀光,否则有可能因为没有得到物资补充,这些人反倒会起来造反。
2、震慑其它城池
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屠城,特别是当攻城方在拿下一个城池后,还要再继续向其它城池进攻时,屠城发生概率就很高。这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对一座城池百姓及降兵屠杀,让其它城池守军与百姓产生害怕心理,这样一种震慑可以让攻城方减少很多损失。
3、泄愤心理
攻城方为了夺取城池,要派大量军队进攻。在这期间要死伤很多人,要损耗很多时间,精力,物资,粮食。当一座城池终于被拿下后,攻城方往往因为一种泄愤心理,要把所有怒火发泄在百姓及投降军队身上,另外攻城方指挥者往往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