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依恋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8-01 · TA获得超过6577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06万
展开全部

《象与骑象人》的第三篇读书笔记

泰戈尔说过:爱的欠缺就是一定程度的无情。

无情的人总有无尽的苦痛,不懂爱的个体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痛苦和孤单。这是贯穿马尔克斯名作《百年孤独》的主题,而《百年孤独》讲述的正是一个缺爱的家族的百年衰亡史。

既然无情会带来苦痛,那与之相反,爱与依恋则是幸福的一个重要来源。

所谓他人即地狱,亦是天堂。

人类作为高等智慧生物,智慧的代价是漫长的成长。所以人类的婴儿期长达两三年,这期间是无法独立生活的,而在十多岁前也基本无法在社会独自求存。

在婴儿期的孩子做的最多的动作是什么,是拥抱。

美国心理学家哈里·哈洛成功通过实验证明了 “接触性安慰” 是人类的一种基本需求,即人天生渴望拥抱。

亲情之爱常常让人感到热泪盈眶,与此相关的催人泪下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由此引发的依恋,往往伴人一生。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比对此提出了 “依恋理论” ,其中的第一个观点就是, 儿童的行为受“安全”与“探索”这两个基本目标的引导 。唯有在亲人或视为依靠的人与物身旁,他才有勇气去探索这个世界,去获取生存于世的技能与智慧。

那是不是只有儿童才有依恋呢?

人们听到“爱”这个词,通常想到的都是浪漫的爱情。毕竟当下是一个爱情小说剧集泛滥,情歌遮天蔽日的年代,呵,被紧追不放的爱情。

为了研究承认成人之间的爱情与儿时的依恋有没有关系,哈洛也有对此进行一番研究。

他调查了数百位从6岁到82岁不等的对象,问他们 “你最喜欢和谁在一起?”“你心烦的时候,你会找谁” 等体现依恋关系的问题,调差结果如下:

6-8岁的孩子的答案基本是爸爸或妈妈,8岁以上的孩子则是最希望与自己的朋友在一起。
在8-14岁这个阶段,安全的避风港开始 从父母转向伙伴 ,因为青少年会开始向朋友寻求情感上的支持。
到了15-18岁,青春期的晚期,情窦初开之时,依恋关系就会由 爱侣 来满足。

而爱侣之间的依恋反映在双方的行为特征,与年幼时的母子之间的依恋关系极其相似,只是由单方面的 “施爱-依恋” 变成了双方互相的“施爱-依恋”或更复杂的关系。

交配系统则又与“施爱”和“依恋”相区分 ,动物受天性的影响以及繁殖本能的推动,都会去寻找另一半满足性的需求。这几个系统涉及到的神经递质与激素也各有不同,如“施爱”的主要作用激素是“催产素”,“交配”的主要的激素是“荷尔蒙”。

将古老的依恋系统与同样古老的施爱系统相混合,再加入交配理论,配上文明社会的文化背景,这就是人们追求的浪漫的爱情。

但爱情又不只是这几个系统的有机融合,它更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心理状态,为了它,人们可以掀起特洛伊战争,也可以创作出许多伟大的文艺作品,可以是人一生的遗憾与痛苦之源,也可以是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石。

学校的教授会告诉大家,浪漫的爱情是一种社会产物, 产自古时吟游诗人的歌颂,产自文学作品的传播。

“真爱”的迷思,困惑世人良久。一方面哲学心理学冷酷解析爱的原理,一方面文学歌颂爱的伟大(有多少虚构作品最后是爱情拯救了世界?)。

这个问题没有人可以轻易盖棺定论,所以要体会只能看个人感悟了。

作者最后提出了一个建议:

如果你正处于汹涌澎拜的爱情之中,你应该去读诗歌感受爱情的美丽与伟大;

如果你的爱情以及逐渐平静冷却,你可以去读心理学探究爱情的演变与原理;

而要是你刚结束一段爱情,想劝说自己没有爱情依旧可以过的很好,那么,你目前最需要的是哲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