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德行 (14)
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③。王曰:“ 胡威之清,何以过此④! ”即启用为吴兴郡。
①住泊:停泊。青溪渚(zhǔ):地名,临近建康。
②王丞相:王导,字茂弘,辅助晋元帝经营江左,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后任丞相。③卒:通“猝”(cù),突然。舫(fǎng):船。殆(dài):几乎。
④胡威:人名。胡威的父亲胡质为官清廉,做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去看他。胡威回家时,他只给了一匹绢做口粮钱。胡威一路上自己打柴做饭,胡质手下一个都督在途中常资助胡威。胡威问明情况后,把那匹绢给了都督,并把这事告诉了父亲。胡质认为这有损于自己的清廉,就把那个都督抓来打了一百棍,把他开除了。
周镇从临川郡解任坐船回到京都,还来不及上岸,船停在青溪渚。丞相王导去看望他。
当时正是夏天,突然下起暴雨来,船很狭窄,而且雨漏得厉害,几乎没有可坐的地方。王导说:“胡威的清廉,哪里能超过这种情况呢!”立刻起用他做吴兴郡太守。
王导,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 琅玡临沂人。东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 琅邪王氏” ,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 王与马,共天下 ”的格局。
“王敦之乱”时,王导拒绝王敦欲废元帝而立幼主的想法。不久,又受元帝遗诏辅立晋明帝。其后进位太保。明帝驾崩后,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等人的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企图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咸康五年(339年),王导去世,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
过江人士,每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在一次聚会时,周顗叹气说:“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在座的名士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王导当场放下脸道:“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众人听罢,都收泪向他道歉。
胡威,字伯武 (又作伯虎),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吏,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
胡威早年就自勉立志向上,与父亲都以廉洁慎重而闻名于世。历任侍御史、安丰太守等职。后升为徐州刺史,在任上,勤于习政,使教化之风盛行一世。再迁右将军、豫州刺史。入朝任尚书,加奉车都尉,曾向晋武帝建言,认为时政过于宽松。官至前将军、监青州诸军事、青州刺史,累封平春侯。
太康元年(280年),胡威去世,获赠使持节、都督青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谥号“烈”。
`【无戒365天日更营写作训练第八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