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六大兵家必争之地
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 海峡: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水道,西岸是印度尼西亚所属的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 泰王国 的南部,面积为65000 ²。海峡长度为800千米,状似漏斗,其南口宽只有65千米,向北渐宽,到印度尼西亚的沙璜市和泰王国南部的 克拉地峡 之间的北口已宽达249千米。马六甲海峡因在马来亚海岸上的贸易港口 马六甲 (Melaka,原称Malacca)而得名,该城在16和17世纪时是重要的港埠。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是缅甸海里的东南狭长海域,东南端通过新加坡海峡连接中国南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最窄处37千米,水深25至150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也是亚洲与大洋洲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的著名古城马六甲而得名。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因此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通航 历史 远达两千多年。它是亚、非、澳、欧沿岸国家往来的重要海上通道,许多发达国家从外国进口的石油和战略物资,都要经过这里运出。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Malacca Strait)位于东南亚马来半岛与 苏门答腊岛 之间,连接南海与 安达曼海 ,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水道。西北至东南走向,长约九百公里。北口宽,南口窄。峡底较平坦,水深由北向南、由东往西递减,一般为25-27米。
航道最窄处在东岸 波德申 港附近的1.8米浅滩处,宽约5.4公里。主要深水航道偏于海峡东侧,可航吃水20米的巨轮。两岸地势低平,多 红树林 海滩,淤积旺盛,东西 海岸线 每年可伸展60-500米。西岸多大片沼泽与广大的泥质岛屿,大船不易靠岸;东岸有零散的 岬角 或 岩岛 ,便于船只停泊。通航 历史 远达两千多年,是环球航线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年有五万多艘货轮、油轮及其他船只通过该海峡。
2、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Suez Canal)是亚洲与非洲间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亚非与欧洲间最直接的水上通道(见区位图)。运河西面是尼罗河低洼三角洲,东面较高,是高低不平且干旱的西奈半岛。在运河建造之前,毗邻的唯一重要聚居区只有苏伊士城。沿岸的其他城镇基本都在运河建成后才逐渐发展起来。
从地形上说,苏伊士的地形并不相同,有三个是浅而充满水的凹洼:曼札拉湖和提姆萨赫湖和苦湖,后者虽然有大小之别却形成一片不断的水域。苏伊士运河穿过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印度洋。地峡是由海洋沉积物、粗沙和在早先降雨时期积存的砂砾、尼罗河的冲积土(尤其在北部)和风吹来的沙等构成的。在地峡处开凿运河,沟通洋或海,能节约海上航程。
苏伊士运河是条无闸明渠,其全线基本为直,但也有8个主要弯道。运河自北向南贯穿四个湖泊:曼札拉湖(Lake Manzala)、提姆萨赫湖(Lake Timsah)、大苦湖(Great Bitter Lake)、小苦湖(Little Bitter Lake)。两端分别连接北部地中海畔的塞得港和南部 红海 边的苏伊士城。
从航路浮标至塞得港灯塔:19.5千米;从等候区域到南入口:8.5千米;从塞得港到伊斯梅利亚:78.5千米;从伊斯梅利亚到陶菲克港:83.75千米;提速区的长度:78.00千米。
水面宽度(北/南):345-280米;浮标之间的宽度(北/南):215-195米; 运河深度:22.5米;最大船舶吃水允许值:18.8976米;交叉区域:4800-4350平米;最大吨位:21万吨;满载油轮的限速:13千米/小时; 货舱船限速:14千米/小时。
3、霍尔姆斯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Hormuz Strait)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 伊朗 与 阿拉伯半岛 的阿曼角之间,东接 阿曼湾 ,西连海湾(伊朗人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人称之为阿拉伯湾),形似人字型,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形似人字型,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56 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霍尔木兹海峡,由于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结果增大了海峡内海水 盐度 ,达37 38‰, 波斯湾 盐度达38 41‰。海峡和波斯湾盐度大于 阿曼湾 ,产生了海水密度梯度,引发阿曼湾盐度较小的海水通过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盐度较大海水通过海峡底层流向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自古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
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38.9公里;南北宽56 125千米,平均 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
海峡地处 副热带 ,属 热带沙漠气候 ,终年炎热干燥,表层水温 年平均 为26.6 ,最热月(8月)达31.6 ,最冷月 (2月)为21.8 。高温、干燥增强了海水蒸发,而年降水量只300毫米,结果增大了海峡内 海水盐度 ,达37 38,波斯湾盐度达38 41。
4、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是中国大陆与 台湾岛 之间连通 南海 、 东海 的海峡。西起福建省沿海,东至台湾岛西岸;南北界线有多种说法,一般标准是:南起台湾南端猫鼻头~广东 南澳岛 之间的连线,北至台湾北端富贵角~福建连江北茭的连线。
台湾海峡NE向纵向延伸,长约400公里,面积约9万平方公里。南宽北窄,南口宽约400公里,北口宽约200公里,北部最窄处为130公里。
台湾海峡,是贯通中国南北海运的要道,处于中国东海大陆架上,地形起伏不平,平均水深约60米。海峡位于亚热带、北热带季风气候区。受黑潮影响,海峡水温较高,盐度和透明度较大、风浪较大。
台湾海峡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渔场之一。鲯、鲔和鲨为这里三大渔产。海峡底部富集油气资源,还有钛铁、磁铁、金红石、独居石和锆石等矿,品位高,储量大。
海峡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周朝为七闽地,春秋以后为闽越地。秦置闽中郡,三国时吴国设建安郡,并派兵到台湾,北宋置福建路,并开始对台湾编户管辖,元设立福州、泉州2个行省。清代,福建区划继承明制,增设台湾府,属福建统辖。1885年,台湾府单独设省。辛亥革命后,均置福建省。 清光绪年间中日甲午战争中战败,据中日《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及澎湖于日本,直到1945年台湾光复,台湾及澎湖列岛重归中国版图。
由于台湾海峡两岸都是中国领土,且海峡宽度在200海里以下,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台湾海峡水域除了两岸12海里以内的“领海”外,大部分为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5、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西端,在北部的 特拉法加尔 (Trafalgar)角与南部的斯帕特尔(Spartel)角之间,宽43千米;海峡东端,在北部的直布罗陀岩赫丘利斯柱与南部的休达(西班牙在摩洛哥的飞地)正东的阿科(Acho)山之间,宽23千米。海峡是北非阿特拉斯山与西班牙高原之间所形成的弧状构造带的一个缺口,平均深度365米。海峡风向多为东风或西风,从北方进入西地中海的浅冷气团,往往成为低层高速东风穿过,当地称为累凡特(levanter)风。从大西洋有流速为2节的表面洋流向东经过海峡流入地中海,其流量大于在深约122米向西流动的较重、较冷的较咸的洋流,因此海峡的存在使地中海避免成为一个萎缩的盐湖。赫丘利斯柱是古代世界西端的象征。由于海峡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早期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经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导航路。
直布罗陀海峡 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重要门户。该峡最窄处仅13千米,其西面入峡处最宽,达43千米;最浅处水深301米,最深处水深1181米,平均深度约375米;自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地中海的海流速为每小时4千米。早年它就被大西洋航海家们所利用,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探险船队曾频繁地通过这里而到达大西洋。今日的直布罗陀海峡仍是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航道。
6、土耳其海峡
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
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 欧亚大陆 的战略要点之一。
土耳其海峡原是沿断层线侵蚀的古河道,后地壳下陷、海水浸没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