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观心是什么含义?如何运用以心观心?

 我来答
成大文化17
2022-07-09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5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2.8万
展开全部
显然,“以心观心”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特指意识和心理。

但是,我们的意识和心理架构只有一个“我”,那怎样做到以心观心呢?难道要我们精神分裂,先分成两个 “我”,再来实现以心观心么?当然不是。

根据佛洛依德的理论,“我”,也就是意识,除了精神病人,只有一个。虽然只有一个,但是是分层的。

弗洛伊德早期提出“心理地层学”,把人心理过程分为意识、前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

潜意识(无意识)通过前意识(下意识)左右人的言论和行为,一般称为“下意识言行”包括口误。 再比如我们骑自行车,就是潜意识通过下意识指挥脚和手踏车蹬子和控制车把。

后来到了 晚期,弗洛伊德由于解释 社会 现象的需要,把他的心理结构理论作了修正和补充。形成了他的个性理论,他把人的个性垂直地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超我”指导“自我”监督“本我”和直接控制“本我”。因此,我们只有努力地提升我们的道德标准,拥有一个强大的“超我”,我们才能更好地掌控“本我”,从而塑造和实现一个更加完美的、成功的、幸福快乐的“自我”。

我想,这应该就是古人讲的“以心观心”的本意吧。朋友你们的看法呢?

以心观心——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喜怒哀乐,等等一切反应。

第一个心,是指使用审查力和观察力,警惕自己在境界上陷溺。

第二个心,是指心内、外一切境界事物在内心的映像。

“以身观身,以心度心”是为人处世的最高智慧;要做到这一步有两个必经的阶段:

第一是要了解自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若先将自己看透了,世上一切物理人情,无不迎刃而解。我们时常过多的揣测别人,但却很少花时间去清楚的认识自己。或者虽然认识到自己,却不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掩耳盗铃,这样都是自欺欺人。认识清楚自己的性格、能力、好恶,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

第二是要推己及人。虽然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人性却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这些也大都是大家的通病。与其一味揣摩别人,不如好好观察一下自己。人有此心,心同此理。只要看清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心理与需求,然后再应用到待人接物中去,就是以身观身、以心度心了。

简言之,就是推己及人,替自己想的同时也替别人想。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客观、公道,讲求公平对待。

太多的误解。大家都认为以心观心,是用自己的心,去推测别人的想法,状态等等。现象学,康德,等等哲学和哲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个人看到的东西,存在的样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别人的世界你永远都走不进去,你看到的只是你自己,你认为的别人的想法,动机,情绪,都是你自己认为的而已。

既然是这样,那以心观心就没有意义了吗?也许我们理解错了,方向错了。这个“心”字的意义,应该是别的。 社会 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站在一定的立场上,无产阶级有无产阶级的立场,穷人有穷人的立场,老师有老师的立场,每个人都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如果我们把以心观心的第一个心,看成是 立场 ,就会好很多。把自己放在对方的立场上去,重新审视对方的看法做法,等等。第一个心还可以看成其他的一些东西。比如女人一般跟男人的想法,思路,思考 方式 ,很不一样,大人跟小孩的也很不一样,我们可以看以心观心看成是,以对方方式来看问题,思考问题。这跟立场还是非常的相似的。

差不多就是这样,完全的理解对方,体验对方,那是不可能的,我们能做的只是,把自己的立场,转换成对方的立场,把 焦点 放在对方头上,把关注点从自己转移到对方。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 利益 出发来看事情,看待别人。如果我们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从对方的利益出发,以对方一般来说与我们不同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看问题,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

但是我们这么做,其实也就是某种东西的重新分配,但是也仅仅是如此而已。那种的所谓能理解对方,只是错觉,完全的错觉。 以心观心,只是让他们跟对方的理解差异减少一点而已,离理解差十万八千里。 每个人经历了那么多的分分秒秒,每一秒钟都在导向差异,每个人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这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以心观心,即是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喜怒哀乐,等等一切反应,以便对自己等内心、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这是智者的一种思维境界。

道德经五十四章云:”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心观心,正是以身观身的进一步推演。其哲学含义,大约是,一,人要有自知之明。即“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性格、能力、好恶,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二、做事情时,要推己及人。待人接物,不能一味从自我出发,要以我心度人心。相互理解照应。事物才能够和谐共生。

人生在世,身边纷纭呈现,如果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思维、处事,那么往往会招致厌恶、排斥,成为孤家寡人。而谦卑一些,把自我放到大的生活生存环境中去,主动观察、揣摩他人的心思,把自我与他人相互融合、交织,那么自我不但会得到升华,也会促进事物向良性方向发展,达到人与人、人与物的共同进步。

站在自己的角度想想别人,也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自己,开诚布公的看待一件事,不带任何成见,以心观心,讲的就是公平与良知。换位思考,知己知彼,这样才会更好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智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