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不想生孩子?
生育是人生的馈赠和人性的奉献。
毫无疑问,进入中产化社会后生育的利己属性已经不剩多少了。从价值和利益角度看就是纯赔钱,完全的物质付出,得到的物质回报远远比不过物质投入。
我个人还是鼓励生育要量力而行,保证前提下还是生了比较好。生之前往往是利己主义不想生,生了就变成利他主义舍己为他人。
这里有两个层面。
第一个是社会层面。
人的价值来源于劳动,社会化大生产下社会劳动就是一种奉献,人的自我实现也必须通过社会属性来表达。
同样的生育作为完全的奉献行为,生育后实际上就是一种在社会上自我实现和地位的升华,毕竟做了贡献。很简单的道理,社会对于男孩,男人,父亲还是有普遍的认知差别的。
第二个是个人层面。
人活着的意义就是活着,进一步升级到好好的活着,也就是幸福美好的生活需求,不仅是物质保证也要精神保证。
物质保证需要通过劳动奉献获得对应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必要劳动价值。精神保证这要靠物质保证支撑,精神保证就是人全面发展的方向。
而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的饱满来源于非生产性活动,也就是社会上觉得无意义的活动,通常来说就是兴趣。
兴趣是利己的行为,这种阴影越饱满越能使人自我的发展越全面。而这种无意义行为与意义行为从时间上必然是矛盾的,所以才有八小时工作制的均衡分配。生育作为一种奉献行为与个人兴趣是矛盾的,不想生孩子非常正常。
当然,说句题外话,把兴趣与事业结合或兴趣就是生孩子的另说,这种相对完美些。但人与社会不是对立的,是对立统一会相互转化。一个人的兴趣需求会变成另一些人的生产供给,这需要有足够的劳动剩余。我记得网上有评论看国外傻缺行为老嘲讽说有什么用,我是真希望我国的劳动剩余以后也能支撑人民做许多无意义的事。
回到主题,可以问题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娱乐生活也是要财富基础和劳动奉献的,怎么不觉得它们没意义?不管是哪个在前哪个在后,生育养育的劳动和财富奉献会使这种有意义行为转化成无意义行为,也就是实质上的利他变成利己。
你说它是斯德哥尔摩也罢,就像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样。真正重要的是去做,实践后再说有没意义。
我们许多年轻人思虑过重,考虑的太多,容易患得患失,最后掉头发,现身说法。
1.没钱。大部分的年轻人不愿意生的原因是没钱。钱虽然不是万能,但是没有钱生孩子却是困难重重。从怀孕开始营养费,产检费都需要钱,生孩子的医院的治疗费也需要几万块钱。孩子出生后的奶粉费。就比如说一罐奶粉200,一个孩子一个月少需要两罐吧!一年呢至少需要四千多块钱,再加上买衣服,买尿不湿等,加起来不得几万块钱,而有了孩子需要带孩子,那有一个人要失去经济能力,另一个人会压力很大,而且钱也不一定够花。接着是上学后,教育资金,零食费,等,都需要钱,所以很多人会因为经济不足而不想生孩子。
2.没有精力和时间带孩子。带一个孩子需要漫长的陪伴,而年轻人每天都在忙工作哪有时间带。如果让老人带,婆媳矛盾,加上一些安全隐患,会让他们更累,所以很多人都不会考虑生孩子。因为没有时间和精力。
总之,现在年轻人的压力比较大,没有钱,没时间,没精力的情况下是不会考虑生孩子,因为生孩子养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