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呢?
“入木三分”是一句成语,意思是通过写字的墨迹浸入木板比较深(三分)来形容或者赞叹书法写作者的笔力刚劲有力。但是后来,这句成语基本上就和书法本身关系不大,而是专指对事物,人物以及事理的观察分析和见解深刻,透彻。这可能是后来人们发现:只要木头足够软,入木三分很轻松啊!但是,如果在见解上,分析观察上也想“入木三分”就绝对需要“真功夫”了。“入木三分”这个成语也是一个有典故的成语,这个典故说的是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一个小段。
唐朝张怀瓘《书断·王羲之》记载:“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当时的皇帝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时非常惊奇,王羲之写的字,笔力竟然渗入木头三分多。便赞叹说:“右军将军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感叹王羲之书法笔力刚劲有力(古代三分大约是现在的一厘米)。其实,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并不难懂,只要知道是在木板上写字墨迹浸入木板的深度和书写笔法的力度有关就行。
入木三分是一个成语,出自唐朝张怀瓘的《书断.王羲之》。故事的主人公是王羲之。这个成语意思是说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原先形容书法的笔力强劲,后来多比喻见解,议论非常深刻。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笔力雄健,享有盛名,他写的字不仅刚劲而且又漂亮。有一次,王羲之在一块木板上写字,字写好了,送到刻字工人那里去刻字,刻字工人发现,他写的字,墨汁渗透入木板有三分深。从这个成语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如果不是长时间的刻苦勤奋积累,又怎么能够入木三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