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什么
所谓企业经营理念,就是管理者追求企业绩效的根据,是顾客、竞争者以及职工价值观与正确经营行为的确认,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基本设想与科技优势、发展方向、共同信念和企业追求的经营目标。
企业经营理念的组成:
经营理念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个部分是对组织环境的基本认识,包括社会及其结构、市场、顾客及科技情况的预见。
第二个部分是对组织特殊使命的基本认识。
第三部分是对完成组织使命的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认识。
扩展资料
企业经营确立的理念:
1、彻底去了解并分析既存的经营理念构成要素,如企业使命、经营理念、行为准则、企业文化、视觉系统、经营方针等的内容。
2、清楚把握经营人士的意图。
3、分析时代潮流的趋势。
4、了解社会,一般消费者、顾客、传播界、厂商对于自己公司的认识、评估、期待。
5、了解企业内部对于企业的要求,前途的希望。
6、彻底了解企业的长处、短处、弱点、需要加强的地方,并引进企业没有的技术。
7、整理、归纳、决定。
8、理念共有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营理念
2023-07-12 广告
企业经营是指以企业为载体或经济组织的物质资料经营,是指企业经营者为了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而运用经济权力用最少的物质消耗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产品的经济活动。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希望你们喜欢。
企业的经营理念
一般认为,企业经营理念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目标、目的、原则等问题的思考和界定。我们通常可以将企业经营理念这一概念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战略愿景、组织使命、核心价值观每个部分的含义
1、战略愿景
战略愿景也被称为企业发展前景或者企业发展目标。它是支撑企业长期发展的远景目标,也是组织希望创造的未来景象。
2、组织使命
组织使命即"企业存在的目的"或者叫做"企业经营的目的"。如果说企业的战略愿景是企业争做第一,那么企业的组织使命就是企业如何争第一,或者说靠什么争第一。
3、核心价值观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也被称为企业的经营哲学。它是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企业与企业外部各种不同主体关系的最高依据和法则,是企业组织"做人"的总原则。
4、战略愿景、组织使命、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企业战略愿景、组织使命、核心价值观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正因为它们三者之间具有的这种关系,实践中,有些企业把前者作为后者的广义部分来看待。这样,它们相互之间就形成了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企业的经营管理
1、"经营"在"管理"的外延之中。通常按照企业管理工作的性质,将营销\生产称作"经营",之外的管理内容称为"管理"。
企业培训师王军恒对经营和管理可以这样理解,企业运营都会包括经营和管理这两个主要环节,经营是指企业进行市场活动的行为,而管理之企业理顺工作流程、发现问题的行为。
经营管理是相互渗透的,我们也经常把经营管理放在一起讲,实际情况也是经营中的科学决策过程便是管理的渗透,而管理中的经营意识可以讲是情商的体现。把经营和管理严格区分开来是误区,也是务虚的表现。
2、经营是对外的,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管理是对内的,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开源,要赚钱;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经营与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经营与管理,好比企业中的阳与阴,"他"与"她",必须共生共存,在相互矛盾中寻求相互统一:光明中必须有阴影,而阴影中必须有光明;经营与管理也相互依赖,密不可分。忽视管理的经营是不能长久,不能持续的,挣回来多少钱,又浪费掉多少钱,"竹篮打水一场空",白辛苦。
培训讲师王军恒提到四川农村的一句土话:"外面有个筢筢,家里有个篓篓",意思是男人在外面挣钱,女人在家里也要节省,小日子才能过得红火,说的是同样的道理。另一方面,忽视经营的管理是没有活力的,是僵化的,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控制而控制,只会把企业管死;企业发展必须有规则,有约束,但也必须有动力,有张力,否则就是一潭死水。
3、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企业要做大作强,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研究市场和客户,并为目标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企业发展的规律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前进,就象人的左脚与右脚。如果撇开管理光抓经营是行不通的,管理扯后腿,经营就前进不了。相反的,撇开经营,光抓管理,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企业的经营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企业形式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企业的演进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工场手工业时期
这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至17世纪,一些西文国家的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加快,大规模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家庭手工业急剧瓦解,开始向资本主义工场制转变。工场手工业是企业的雏形。
2、工厂制时期
18世纪,西方各国相继开展了工业革命,大机器的普遍采用,为工厂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71年,英国人理查德·阿克赖特(Richard Arkwright1732—1792)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厂制度在英、德等国家普遍建立。工厂制的主要性是:实行大规模的集中劳动;采用大机器提高效率生产;实行雇用工人制度;劳动分工深化,生产走向社会化。工厂制的建立,标志着企业的真正诞生。
3、现代企业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自身发生了复杂而又深刻的变化;不断采用新技术,使生产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竞争加剧,产生了大规模的垄断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形成职业化的管理阶层;普遍建立了科学的管理制度,形成子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从而使企业走向成熟,成为现代企业。